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

黄新宪

双月刊

1004-1109

0591-87272726 87842091

350003

福州市五四路217号

教育评论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刊登中外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思想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教育史、教育改革、各级教育、教育综述等。读者对象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应然、实然与必然

    华章琳蔡萍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具有贯通性和系统性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回答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切人点。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思政课立德树人使命、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指向。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把握其"应然价值""实然困境""必然路径"三重维度,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展现。

    中国式现代化高校思政课融入方法路径

    无缝隙智能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

    汪怀君刘红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缝隙智能思政是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新范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介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出现的新形态,实现了思政教育从被动接受技术赋能到内部生长,从要素分散到系统重构,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新变革。目前,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全员育人缺位、全过程育人碎片化、全方位育人联动性差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过程,将"三全育人"理念真正落到实地,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隙性发展。

    无缝隙三全育人人工智能智能思政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有效性的五重维度

    谢霄男李净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集体备课由主体、目标、内容、形式和时间等要素构成。提升高校思政课集体备课有效性需要主体维度促进个体与集体、个体与个体、集体与外部的交互,目标维度实现教学与科研、智慧与文化、教师与学生的共生,内容维度坚持预设性与生成性、继承性与发展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形式维度注重实践常态化与组织规范化、运行生态化与制度规范化、形式多元化与流程规范化的结合,时间维度上保持理论研讨与关照现实、贯彻始终与抓准节点和及时恰时与适当时限的一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教学改革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家校联动机制的初步发现

    余益兵冼柳婷于家伟陈桦...
    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起源和港湾,学校是学生学习成才的最重要场域,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有效推进学生生命意义教育的关键。采用生命意义问卷(儿童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亲子亲合评价问卷、学校归属感问卷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问卷,对福建和广西两省(区)城乡4-6年级1165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生命意义感起弱但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亲子亲合→学校归属感→基本心理需要"这一路径在其中发挥完全链式中介作用。基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家校联动传导机制,对倡扬新时代家庭观、唤醒科学家教意识、发挥家庭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主体责任和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的教育启示。

    生命意义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亲子亲合学校归属感基本心理需要

    学校德育智育化问题的具身性反思

    林凡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学校德育面临以德育内容知识化、德育过程去生活化以及德育评价定量化为主要表现的德育智育化问题。学校德育智育化问题根源于预设了忽视身体的离身德育假设。具身性思潮强调身体在认知中的基础作用,重构了人们关于身体与心灵、认知、世界、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基于具身性的德育理念能够为解决德育智育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上给学校德育诸多启示。

    学校德育身体具身认知

    游离到沉浸:具身认知视域下教师教学范式转变

    王正东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传统认知主义的影响,当前课堂教学存在"游离"于学生身体之外的身体消匿、思维遮蔽、环境圈囿等"离身"痼疾,这种"离身"倾向不仅给学生认知发展套上现实枷锁,而且制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传统认知在教学方面的局限性推动了具身认知融入课堂教学的价值齿轮,具身认知理论强调教学要以身体体验促进思维生成,肯定了学生身体投入的价值,促进了教学范式的转变,以具身认知为指导的教学旨在释放身体潜能、关注思维过程、重视空间资源。教师应"沉浸"在"具身"之中,创造"身在"的课堂,树立以身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身心统一的教学方式,营造身在其中的教学空间。

    游离沉浸具身认知教师教学

    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变迁逻辑与制度创新

    孙家明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变迁经历了重新确立、过渡试点、全面实施和改革发展四个阶段。制度变迁在规模上,体现出以局部性变迁为主,整体性制度变迁为辅;在速度上,体现出以渐进式变迁为主,激进式制度变迁为辅;在方向上,体现出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等特征。展望未来,现代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建设要以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当前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体现法制化、专业性、标准化、开放化和发展性的价值内涵。

    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变迁逻辑制度创新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系统论

    胡荃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系统观念构建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系统,基于系统特征推进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统筹各高校、各语种、各类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增强整体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增强环境适应性;教师、学生、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各子系统建设齐头并进,增强关联性;所有参与主体同心同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增强目的性。如此,全面提升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成效,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外语人才和时代新人。

    课程思政外语课程系统

    学校书法课堂教学数智化转型的价值意蕴、基本表征和实施路径

    许刘涵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融合的发展趋势重塑了教育的生存发展环境,为当前书法课堂教学带来强大的创新动力和新的技术支撑。为实现学校书法课堂数智化转型的新格局,需要构建以数据挖掘优化个性化教学方式、以技术重塑书法课堂学习场域、以智慧赋能教学效果评价的实施路径,改进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扩展书法美育实践教学实施途径,从而促进数智融合下书法教学环境的变革、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

    数智化书法课堂教学

    儿童哲学视域下反思型幼儿教师培养路径

    何梅玲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思型幼儿教师的培养既是高质量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儿童哲学强调基于儿童立场和心理理解儿童思维和言行,对改变教师儿童观、转变教师角色、激发教师反思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哲学视野下的提问工具、探究团体、探究过程等能为反思型幼儿教师培养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反思性教师从技术性反思走向批判性反思,并生成自己的教育哲学。

    反思型幼儿教师儿童哲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