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视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Journal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艺术文化理解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培育

    曾思豪戴刘香伊陶可人娄宇...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理解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如何通过艺术课程培育文化理解素养就成为学校和艺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艺术文化理解素养的培育,应跳出学科思维,立足更高的艺术视角,整合文化学习内容并明确价值导向,使音乐、美术、舞蹈等各个艺术学科围绕文化理解概念互相协调、关联与整合.立足艺术视角,文化理解涉及的核心内容是思想观念、时代背景和民族生活;分析艺术课标,文化理解的价值导向是引导学生对本国文化建立同一性,以他异的态度理解他国文化;审思现实状况,培育艺术文化理解素养应开发围绕文化理解的艺术统整课程、将文化理解融入常规教学以及营造具身体验的文化环境.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艺术文化理解素养跨学科教学具身体验

    在书院生活中养根厚德

    王飞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承载着儿童最美好的童年生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立足地方书院文化传统,以"书院大先生的精神风骨"为导向,以"凭书院生活六年,携厚德行走一生"为目标,沿着文脉建设书院生活场景,创新实施书院生活课程,打造现代书院生活样态.学生在有书院味的童年中养根厚德,成长为精神富足的"时代小先生".

    书院生活书院精神养根厚德"时代小先生"

    书院生活中的场景打造

    王龙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对推动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振兴有着重要价值.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紧扣书院文化设计场景,使其"有历史、有气场、有精神";围绕书院气质构建场景,使其"功能全、审美强、故事好";创新运用场景,通过三种场景的深度融入,让学生以"读者、学者、行者"的三重身份,经历一段与众不同的丰盈童年.

    书院生活书院文化书院场景儿童身份

    书院生活中的"菱彩课程"建设

    仇伟红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坚信"每个儿童都是一颗'菱'的种子",致力于打造一所有灵性的现代书院式学校.为使书院生活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基于地域文化,立足学生成长需求,以强底气、树正气、修灵气为具体目标建构"菱彩课程".学校以丰富有趣的课程内容,多元灵动的课程实施,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学思并进、知行互发.

    书院生活"菱彩课程"分类实施

    书院生活中的"伙伴林学习"

    方燕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依据书院"同处共学"理念,提出"伙伴林学习",旨在通过课堂改革,形成师生和谐相处、灵动发展、共生共长的课堂教学新生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有效路径.学校基于儿童立场,关照书院文化,构建"伙伴林学习";优化组织形式,实现多元协商,实施"伙伴林学习".

    书院生活"伙伴林学习""同处共学"课堂生态

    书院生活中的"时代小先生"品格涵养

    崔沥云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格提升工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班级作为学校育人的基本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以书院精神为源,以"培养有正气、有底气、有灵气的'时代小先生'"为育人目标,实施品格涵养工程.在书院文化指引下,班级通过聚焦一个目标、选定一个主题、形成一个序列、评价整个过程,探索"时代小先生"品格涵养班本实施的方法.

    书院生活"时代小先生"品格涵养班本实践

    杜威经验自然主义对儿童哲学建构与实践的贡献

    李睿晨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是儿童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从哲学观上看,经验自然主义重新定义了经验的内涵,认为经验与自然、行动和生活相关联,由此实现了对哲学的改造.起源于生活的哲学要求哲学研究从"学哲学"转向"做哲学",有利于确立儿童以经验进行哲学探究在哲学领域中的合法性.从儿童观上看,经验自然主义发现了儿童的哲学天赋,主张尊重儿童的自然禀赋,将儿童的好奇心与原始思维作为儿童哲学教育的起点.从教育实践上看,经验自然主义为哲学走进课堂提供了合理路径,引导儿童以探究团体的形式"做哲学",从而实现促进儿童经验增长以及构建民主社会的目的.

    经验自然主义儿童哲学自然天赋探究团体

    儿童完整发展的理论依据与教育策略

    王蓝慧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身心一体的完整儿童是教育学的经典话题,也是当下教育活动的理想目标.身体活动长期被置于智力培养之下的地位及身体活动内涵的窄化,导致了教育实践中的"无身"误区.在这一现实下,探寻儿童完整性的理论基础,确定儿童完整发展的正当依据尤为必要.以具身哲学为代表的关于"活的身体"的认识,以及儿童本身的认识特征,共同构成了儿童完整发展的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尊重儿童的兴趣与自发冲动,肯定其完整特征;重视儿童本能的力量,关注身体活动的充分展开;设置综合、模糊化的教育情境,实现身体的整体参与.

    完整儿童身体一体具身认知儿童教育

    根植吴地文脉的乡村小学美育浸润行动

    石瑶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乡村小学美育实践中存在的"脱域"现象,江苏省无锡市立人小学根植吴地文脉展开美育浸润行动,让美育回归本土,融入地方话语与实践.具体措施有:立足吴地文脉,营造学校美育浸润场;开发吴地文脉资源,打造吴韵美育课程群;适配文化美育行动,夯实美育浸润软生态.

    乡村小学学校美育吴地文脉美育浸润

    如何应对教师发展中的"两难"问题

    王维审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难"问题是教师发展过程中的困惑之源,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节点,在"两难"问题中作出优化行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剖析师生关系、能力胜任、专业判断三个典型领域的"两难"化解策略,提供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两难"问题化解提供建设性示范与专业引领.

    教师发展"两难"问题师生关系能力胜任专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