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探索
教育探索

汪润珊

月刊

1002-0845

info@exploreedu.com

0451-86305279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

教育探索/Journal Education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的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蕴含

    罗冰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最新发展,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生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全过程,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教育思想精华,挺立于新时代民族复兴的战略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从目标论、固本论、榜样论、实践论、规律论等多个层面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点进行了多维分析探索,为有效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成长成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李雅茹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语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性、系统性思考,对如何认识文化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全面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提升教师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力,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纲要"课的主题教学,丰富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纲要"课的教学手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价值目标教学手段和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校治理的不平衡不充分:基本内涵、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

    许玉新苏日古嘎王红伟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治理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治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新驱动基础教育学校治理革新、以协调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治理整体全面发展、以绿色理念引领基础教育学校治理健康持续发展、以开放拓展基础教育学校治理优质资源、以共享保障基础教育学校治理的公平正义,从而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中国式现代化学校治理不平衡不充分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索

    李倩王天桥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践行课程标准新要求,适应高中生内在发展需求,满足教师提升教学效果需要的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可通过"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践行课程标准要求,精选生活化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现实生活,恰当运用情景式教学""紧扣教材内容主题,建构真实化课堂""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等策略,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重构能力,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素养培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的实践价值与组织策略

    许凌云李洪涛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学基本功,作为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必备技能和技巧,具有时代性特征.评价考核是引领教师完成素养培育背景下教学基本功转型的有效途径,其实践价值体现在提供教学实践落地路径、搭设教学基本功转型支架、构建教学基本功水平监测证据系统等.在区域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组织过程中,应重视价值导向的协同、考核组织的多主体联动以及考核参与的个性化机制等方面,通过提供明确的教学基本功修炼指引、研发相关培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建立考核结果诊断及优化路径等组织策略,推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和发展.

    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实践价值组织策略

    中国留学生"中国故事"叙事能力的关键要素与提升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韩旭朱以财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在国外学习生活的中国留学生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群体.基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讲述"中国故事"叙事行为的表现,运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分析,发现中国留学生"中国故事"叙事能力的关键要素有五个方面:话题素养、融入当地、共情能力、外语赋能与目标导入.归纳其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夯实多元话题的叙事基础,丰富话题知识储备;形成融入当地的叙事方式,拓展故事传播形式;倡导共情共鸣的叙事策略,构建共同意义空间;赋能特色外语的叙事媒介,实现故事跨文化表达;树立目标导向的叙事动力,坚定故事讲述者信心.

    留学生中国故事叙事能力扎根理论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的理念、技术和应用探究

    卢文忠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智慧教学是把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与大数据的技术支持相结合,构建智能化教学活动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模式创新.思政课智慧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据为优势、以效果为导向的理念,从智慧教学机制、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教学模块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从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块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应用.

    大数据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创新的情感分析

    王小慧夏小华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情感维度审视思政课话语,是凸显思政课人文关怀的应然之举.思政课话语作为受意识形态支配的符号系统,具有明显的情感意蕴,是促进思政课实现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的重要感性媒介,情感在增强思政课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动能作用.情感与话语互相交织,既倾注在教师所用的教学话语中,也体现在教师对大学生的尊重和良好回应上,最终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参与,进而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为切实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高校非常有必要基于新时代思政课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语境中的情感意蕴,从促成对话沟通、产生情感认同、进行价值追认等三个方面分析情感在思政课话语实践中的作用,以精准把握和实现思政课话语创新的情感策略.

    新时代情感思政课话语创新

    论中华农耕文化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功能

    郭学旺郭歌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从事农业耕作积累了传统的农耕技术和农业生活经验,确立了朴素的农耕信仰,积淀了丰厚的农耕文化资源,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农耕文化.其内在价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辛勤劳动的认知;其劳动伦理精神是大学生诚实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引领;其改造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素质.传承优秀中华农耕文化是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常态内容,也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环节.重视发挥中华农耕文化的价值功能及其作用,对于大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优良品德,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功能

    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的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

    蒋菲陈雨璇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与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宏大理论阐释与微观生活叙事,其生活化特质全面诠释了百年来爱国主义教育源于生活、融入生活、回归生活的价值意蕴.在新征程上,不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深刻把握生活,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活化于言,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历史演进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