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探索
教育探索

汪润珊

月刊

1002-0845

info@exploreedu.com

0451-86305279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

教育探索/Journal Education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的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身认知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融合教育教学探索

    丁莉娜孙永军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和数智化的发展引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传统化趋向于复杂化,其构建虚实融合、时空转换的多元形态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手段产生重大影响.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应对全景式、全方位、虚实混合的环境,提供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方案是重大现实问题.通过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生态,完善课程资源融合方式,创新个性实践手段,开发开放式智能融合平台综合应用功能,打造完备的显性与隐性融合赋能体系,提出探索复杂混合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的新路径.

    具身认知大学生心理健康组织生态赋能体系

    "双减"背景下的德育审思——基于"幸福教育"视角

    常凌霄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德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双减"后的德育应深化幸福意蕴:它以实现学生幸福为旨归、以关照学生生活世界为全部内容、以重视维护关怀关系为形式、以始终坚持将道德内化与外化深度统一为落实原则.在现代社会,仍存在德育在教育中核心地位未明确、在实施过程中内容匮乏、施行形式单一片面、未使理论与实践达成深度联结等矛盾."双减"后,应通过在目标上树立新型德育观、内容上深化德育认识、形式上构建完备体系、落实上深度联结知与行四个维度来完善新时代德育建设.

    "双减"德育幸福教育

    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教学衔接的现实困境及有效路径

    周欣瑶李前进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以及促进青少年自由全面发展的应然选择.针对目前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衔接困境,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教学衔接一体化;二要立足课程教材,推进教学衔接科学化;三要改进教学方法,支撑教学衔接持续化;四要优化教学团队,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

    思政课教学衔接现实困境有效路径

    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探究

    李翔宇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的深入发展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境遇的重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解构与重塑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话语建构关系到新媒体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在深刻把握新媒体特点和信息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各部门齐抓共管、各主体协调配合、各环节统筹兼顾,共同守护风清气正的新媒体空间环境,积极构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辅导员网络素养的内涵建构、培育目的及提升路径

    李睿王凯文周建军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兼具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双重身份."数智时代"背景下,辅导员的网络素养尤为重要,主要涵盖网络认知、网络批判、网络实践和网络规范等四个方面的素养,这些素养可以通过把握本土化发展现状、形成系统化教育培训体系、增强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等路径得到提升,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辅导员网络素养内涵培育

    网络亚文化视域下青年学生价值形塑的危机检视与应对理路

    纪春磊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亚文化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日常行为.在表达自身价值、舒缓现实压力和促进文化繁荣创新的同时,也存在消解主流文化、导致主体理性退化和价值取向异化等隐忧.我们应当从关注青年学生的现实需要、涵养文化底蕴、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法制监管、提升媒介素养、畅通对话渠道、打造多样文化生态等方面入手,有效应对网络亚文化带来的现实问题,实现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共生.

    网络亚文化价值形塑危机检视

    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的角色困境及调适——基于社会学的视角

    张琦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知识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城镇化进程对乡村的冲击、乡村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学习不足、他者对乡村教师角色形塑的异化等原因,导致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生角色困境,具体表现为与乡民互动中的角色错位、与乡村学生互动中的角色紧张以及与自我互动中的角色冲突.为此,要为乡村教师角色的形塑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加强乡村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学习,加强乡村教师角色建设的"乡土性"特点,以调适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面临的角色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师角色困境角色调适

    基于乡村振兴的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在地化培育研究

    石泽婷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建设一支"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教师的社会职责发生变化,由培养一批批走得出乡村的学生转变为培养热爱乡村、建设乡村的人才.当前,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需求在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育生态上存在背离.基于在地化教育理论,应从远程和实地两个方面提升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育水平,正视教师专业能力普适性和在地化的同等重要性,力求实现有差异的精准培育,进而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地方公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

    《教育探索》2024年下半年投稿指南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