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信息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

月刊

1671-3176

gddjzz@163.com

020-84409806

510245

广州市江南大道中233号

教育信息技术/Journal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内涵、构成和提升探索

    陈芳艳陈莉邓敏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已然来临,各种新兴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且深度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智能教育素养以胜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文章首先提出了智能教育素养的基本内涵,其次分析了智能教育素养主要是由智能教育知识、智能教育能力、智能教育思维、智能技术应用和智能教育态度五个要素构成,最后对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进行探索,以期为深化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基本内涵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对智能教育素养的理解和提升,助力中小学教师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变革,推进智能教育提供参考.

    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探索

    素养导向研学结合成就他人——访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副校长高小兰

    8-9页

    AI+校际协同教研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究——以AI+"三导三研"校际协同教研为例

    高梅花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奠基之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吹响了教育领域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号角.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提升数字素养,将数字技术与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基于AI+"三导三研"校际协同教研模式,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数据化、协同性、沉浸性等优势,探索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进而创新教研模式,促进校际协同教研的提质增效.

    AI技术协同教研"三导三研"发展路径教师数字素养

    基于互联网的多技术融合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教研活动为例

    蒋晔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育现代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此,教师的学科教研活动也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传统教研往往受限于空间和时间,而多技术融合教研打破了这一局限性,让教研活动在不同时空都得以开展.文章以小学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教研活动为例,进行了技术融合,创新教研模式;重视数据,提升教研效率;通过平台交流,激发思维火花的教研实践探索,以期为教研活动提供借鉴.

    互联网教研活动技术融合整本书阅读

    基于问题导学的小学信息科技深度学习实践研究——以演示文稿单元学习为例

    简岳源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小学信息科技的学习现状并寻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文章以广州市部分小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信息科技课堂学习中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文章以演示文稿单元学习为例,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三点教学策略:生活问题为导向,按需求学;小组探究为主导,合作求知;多元评价为引领,以评促学.以此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施基于问题导学的小学信息科技深度学习提供参考.

    问题导学信息科技深度学习演示文稿

    指向计算思维发展的四旋翼无人机课程体系的构建

    范谊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科技成为国家单列课程,编程教育在培养要求和方式上迎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文章从时代要求、学习实效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少年编程教育有着与无人机等智能学具深度绑定,实现教育样式升级转型的趋势,指出开设无人机创意编程课程体现了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精神.并以广州市宝玉直小学的实施为例,阐述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研修方式、拓展应用等和通过提高师资,设计器材,订立制度等策略应对开课的建议,以此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

    计算思维跨学科主题学习无人机课程编程教育信息科技

    基于C-STEAM理念的小学珞巴图形化校本编程课程开发与实践——以《珞巴舞蹈秀》为例

    曾梦霞曹迪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C-STEAM教育是以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为培养目标的多领域跨学科综合教育,它以文化育人目标为导向,倡导项目式学习,强调多学科知识与思维发展的内在融合.文章以自主研发的珞巴民族舞蹈文化特色编程课程为例,分析C-STEAM教育概念及价值内涵,采用面向文化传承的C-STEAM设计的 6C模型设计教学流程,从学习者特征与学情、教学目标、跨学科知识地图设计、学习共同体及教学流程五大方面分析详细论述C-STEAM教育与图形化编程相融合的课程设计过程,并借社会网络分析法、民族文化认同等数据对实践效果展开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可视化工具有助于学习巩固编程知识,促进学生协作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编程了解珞巴文化.

    C-STEAM理念小学图形化编程珞巴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6C模型

    我国师范生虚拟实习设想:内涵、功能模型及路径

    任怡静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疫情期间学生无法参与线下实习的情况,很多学校与企业联合采取线上实习的方式.目前国内的实习平台中缺少教育类实习项目,探究师范生虚拟实习路径为师范生实习提供更多可能.文章通过虚拟实习平台用户的反馈与访谈师范生获取用户的功能需求,构建师范生虚拟实习功能框架与功能模型.根据虚拟实习发展情况,提出技术支持、政策支持、学校支持、教学实施多样化四条师范生虚拟实习路径设想,为师范生提供更多探索的机会和时间的可能.

    虚拟实习师范生功能模型实现路径

    数字化转型下的全纳教学策略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高中地理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为例

    林晓凡吴丽琳郑锌雯陈晗...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是当前重要趋势,通过技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成为时代的重要议题,然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正面临着策略设计的困难.为此,本研究建构了以全纳教育理念与数字化转型战略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为机理,以"多样化教学——数据驱动测评——全方位反思"策略为运作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下的全纳教学策略,并进行应用研究,支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在数据驱动下相互调整以达到全纳效果,营造开放包容、创新发展、平等优质的课堂文化.基于此,本研究以高中地理课堂为例,利用准实验的方法,对 58 名学生进行实施效果分析,以验证该策略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结果表明,该策略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成绩.期望本研究提出的数字化转型下的全纳课堂教学策略及其具体课堂应用案例,能够为今后的全纳课堂建设提供支撑与参考.

    全纳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学策略地理

    混合学习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研究

    陈莉莉汪晓东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学习已经发展三十多年,在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正在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学生参与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研究从学生参与的教学评价角度,论证混合学习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选取师范生公共课与专业课,共 4 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混合学习中影响学生参与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在混合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通知、学习支架、学习者支持、任务设计、任务完成形式、任务督促机制、教师反馈、课堂教学内容等为影响学生参与的主要因素.

    混合学习学生参与影响因素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