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实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研究与实验

郭文安

双月刊

1003-160X

027-67868275

430079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教育理论刊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会刊。刊登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关注教育热点问题,致力于教育改革实验和实验技术的开发,报道中小学教育实验最新动态。主要栏目有教育纵横谈、教育心得研究、教育实验研究、学校专栏。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师生及教育科学工作者。主要阅读群:全国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课堂教学中的美德互育及其实践路向

    刘艳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德一体在人的价值性的感性活动中找到依据,并指向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展现的人的教化问题.美德互育是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缔结美与德相互转化的教化立场,朝向学科实践中的美德融合来实现人的多方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深化学科知识的道德旨趣与美学涵养,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经历感性实践、情感共振、道德想象与反思判断的美德转化的实践过程,在培育学生审美与道德素养的同时反哺个体认知能力与文化品位的提升.从知识、学习与素养层面论述课堂教学中美德互育的基础,具化为学科知识所兼具的道德属性与美学属性、美感经验生成与道德信念内化在个体心理结构层面的叠合、美与德互相积淀共同助力于人整个心理文化结构的完善.而感性实践与理性知识的融通、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念的互动、道德想象与伦理判断的结合、审美理想与道德生活的共享是美德互育的生成机制.基于美德互育的课堂教学实践要求确立美学陶冶精神世界的诗性立场,深化对学科知识道德属性与审美属性的理解,引导学生经历美德互育的学习实践过程,构建美德一体的课堂教学新形态,以丰富课堂的审美感与道德感、文化性与生命性.

    美德一体美德互育审美教化德性美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兼容-中心"识别:分析框架与制度逻辑

    朱德全刘璐璐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关乎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和教育强国的建成.为更好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亟需厘清场域内为数众多的相关主体的制度逻辑,并识别多重制度逻辑的兼容性与中心性,以期呈现出教育评价改革实践中的组织样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多重制度逻辑属于高兼容性-低中心性的"主导型"关系类型.据此,以维稳兼容性和提升中心性为总体思路,提出维系兼容互利状态、形塑共生演进模式,建立多中心化组织,重塑立体网状结构的发展新路向.

    教育评价改革多重制度逻辑中心性兼容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实践路向

    杨小微张华维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新型的安全观,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个体成长均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其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落实上还存在诸多困境,须探明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实践路向:在道德与法治、地理、历史等关联性较强的学科中开展专题式学习,在语文、生物、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中开展渗透式学习,以跨学科的主题式或项 目化方式进行综合式学习.基于上述实践,从概念及理论基础、价值观与方法论、课程实施的知行关系等维度展开教育学反思,有望提升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理论品质和实践效用.

    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小学课程国家安全教育

    整全育人视域下校园欺凌的治理逻辑与实践进路

    李红恩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全育人强调人的发展的完整性、统一性,追求各种教育影响在共时和历时层面的一致性,注重提出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系统行动方案.在校园欺凌治理中自觉运用整全育人理念,能够在学校建成一体化的欺凌预防与干预系统,提升校园欺凌治理有效性.整全育人视域中的校园欺凌治理,要求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建立遵循平等对话原则的学生管理共同体及校园欺凌治理共同体,确定价值观建构与社交行为规范相统一的校园欺凌治理目标,将校园欺凌治理的教育任务落实到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校园文化构建等学校教育各环节中,建立正面行为激励与欺凌行为惩戒相结合的立体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整全育人校园欺凌治理逻辑实践进路

    教师情感素养:理据、内涵与提升路径

    王平
    1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工作是情动的实践,教学是情感充盈的活动,包含教师情感在内的、并以情感而显现的全部生命能量共同构成教师身份的鲜活性和教师工作的不确定性,它们经由师生关系产生对学生和教师的双重影响力.教师以情感为基础和突出作用的、基于个人情感结构而辐射和涌现出优势地位并在教师身上整体性地表现出来的情感素养,既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涵,也是对教师工作的道德和伦理回应.教师情感素养的提升需要凸显教师个人能动性和教师教育综合性为主要特点的、朝向"内部的"和"整体的"情感人文取向教师教育理念,特别是从教师学习工作坊、教师人际互动学习环境以及教师评价方式的动态体验性等方面,开展提升教师情感素养的实践探索和行动.

    教师情感素养教师教育情感教育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4年重点选题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