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智能建造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王广明刘美霞王洁凝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智能建造是我国建筑业提升科技含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辨析智能建造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家层面智能建造政策体系以及财政、土地、税收、评优和人才等五方面的地方支持政策,总结分析了数字化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建筑产业互联网和智能建造装备等6大智能建造关键技术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智能建造上中下游12类核心产业的分类方法,研究了部分地方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国内智能建造在基础研究、产业发展模式、技术研发、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判了"提品质、降成本"将成为行业主旋律、企业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扩展等智能建造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建造政策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发展趋势

    融合聚类算法与改进哈里斯鹰算法的建筑机器人任务分配方法

    刘占省杨煜垚史国梁
    89-9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机器人技术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建筑机器人多机任务分配问题的相关研究严重不足.因此,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将其转化为多旅行商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并提出了融合改进哈里斯鹰算法与聚类算法的建筑机器人多机任务分配方法进行求解.首先根据建造任务的空间特征和建筑机器人数量利用聚类算法进行任务聚类;针对哈里斯鹰算法参数敏感与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进行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的改进形成改进哈里斯鹰算法,根据建筑机器人的移动方式构造目标函数并在聚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求解,最终确定每个建筑机器人的任务集合与任务执行顺序.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利用随机生成的3*15、5*40、8*70共3组不同规模的建筑机器人*建造任务数据集进行仿真模拟,并将该方法与未融合聚类算法的GA和IHHO任务分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类能够有效解决建筑机器人任务分配问题,能够有效降低任务集合之间的空间叠加、增强优化算法的迭代收敛性能;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改进的算法在迭代开始与收敛时的适应度值更佳;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融合改进哈里斯鹰与聚类算法的建筑机器人任务分配方法效果更显著,说明其更适用于解决大规模复杂的实际问题.

    建筑机器人任务分配任务聚类哈里斯鹰算法

    生成式智能结构设计在建筑设计投标的应用案例

    冯奕天朱静怡廖文杰赵楠...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投标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其执行周期短,建筑、结构、管线等多专业配合紧密.高完成度的设计成果对提升投标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效的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是投标阶段的关键需求.目前依赖人工的设计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的结构方案设计数量有限,难以很好地服务多个不同的建筑投标方案.相对而言,智能化建筑结构生成式设计方法由于学习了大量结构设计数据,进而具备强大的设计能力,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与不同建筑设计配套的结构方案设计,支撑建筑设计的多方案比选.面向建筑设计投标的需求,本研究集成了建筑结构方案智能设计方法,完成了设计流程自动化,包括:结构设计图、结构分析模型、材料用量数据生成.结果表明,对于单个建筑,生成式智能化结构设计效率相比于人工设计提升近10~15倍,且能同时开展多个项目设计,智能设计的结构力学性能全部满足规范要求,且材料用量与工程师设计基本一致.

    智能设计结构方案设计建筑设计投标力学性能材料用量

    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可靠度和整体抗力系数校准——以简支梁为例

    吕大刚杜旺齐美美王楚...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基于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或分项系数法是世界各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所主要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目前这两种方法存在两个基本矛盾,需要发展基于结构整体可靠度的整体安全系数设计方法.总结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承载力设计值和整体抗力系数的确定方法,将FIB混凝土结构整体抗力系数设计法与结构整体可靠度理论相结合,提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可靠度和整体抗力系数的校准原理.以双面配筋钢筋混凝土结构简支梁为例,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校准得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整体承载能力可靠度和整体抗力系数,研究发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整体承载力可靠指标总体大于构件承载力可靠指标,且整体可靠度指标和构件可靠度指标均远大于目标可靠度指标,表明《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58-2018)的目标可靠度指标有较大提升空间.

    整体抗力系数整体可靠度整体承载力模型不确定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规范校准

    考虑结构空间作用的RC框架梁轴向约束刚度研究

    季静黄芷若丁迅杨坚...
    112-12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真实反映结构对框架梁的空间约束作用,提出了轴向约束刚度指标以量化结构空间约束,并建立可模拟框架结构空间约束作用的数值模型.对比足尺框架结构试验数据表明,按规范计算的框架梁抗弯承载力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42%~75%,考虑结构轴向约束作用后相对误差缩小至25%以内,说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框架结构轴向约束作用,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有限元软件SAP2000中建立等效弹性数值模型,通过单参数分析得到对RC框架梁轴向约束刚度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变量.在常见工程的取值范围内对关键变量进行充分的排列组合,开展规模化数值分析并总结结构空间约束的作用机理与RC框架梁极限状态下轴向约束刚度分布规律,得出了极限状态下RC框架梁轴向约束刚度的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空间作用轴向约束刚度规模化数值分析分布规律回归分析

    岩土工程一体化咨询实践与展望

    顾国荣王俊淞杨砚宗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相互独立性,可能会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可靠等工程风险.利用丰富的工程经验、深刻的水土认知、正确的概念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的管控,对岩土工程项目进行一体化咨询,可以节省岩土工程造价、提前识别和规避岩土工程风险、解决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岩土工程难题,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介绍几个典型工程案例,具体地展示了岩土工程一体化咨询在桩基工程、基础加固工程、基坑工程和地下结构抗浮工程中的应用,详细地阐述了岩土工程一体化咨询的技术方法.最后指出了岩土工程项目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咨询工作重点,并提出了未来岩土工程一体化咨询的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一体化咨询水土认知概念设计风险控制

    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郑刚甄洁程雪松邓旭...
    12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是基坑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实践中,现有计算方法较难满足工程需要,经常导致基坑设计造价过高.为了推动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分析方法研究,讨论了经典方法、我国现行规范方法及其规定的安全系数限值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近年来各类稳定性验算方法在考虑土体强度不均匀性,支护结构嵌固深度、刚度和抗弯强度等影响因素下的改进与发展.常规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方法并未考虑基坑宽度效应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总结了地铁车站和综合管廊等需要考虑基坑宽度效应的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对基于地基承载力模式和圆弧滑动模式改进的窄基坑坑底隆起破坏模式和稳定性验算方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方法向着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基坑工程坑底隆起破坏模式稳定性验算窄基坑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在隧道衬砌病害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张令心王茂岑谢贤鑫沈俊凯...
    143-15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衬砌作为隧道的重要支撑结构,对其中存在的病害进行检测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传统的隧道病害检测方法高度依赖人工,效率低下,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如何高效、安全地实现病害的自动检测成为了热门的方向之一.深度学习(DL)和计算机视觉(CV)被视为实现隧道衬砌病害自动检测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为了阐明DL技术和CV技术在病害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总结了隧道衬砌病害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基于数据对于DL模型训练的重要性,总结了衬砌病害数据集的建立过程;随后,总结了基于DL的CV技术在隧道衬砌表面病害和内部病害检测方面的方法和应用;最后,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隧道工程隧道衬砌病害检测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

    多高层工程竹结构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肖岩吴瑞嘉陈景轩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格鲁斑工程竹的力学及加工方法的研究成果,参照现有木结构设计方法,完成了两栋多高层工程竹结构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建造.其中一栋为3层办公楼,总高度10.5m,总建筑面积约1 500m2.另一栋为6层办公楼,总高度20.3m,总建筑面积约800m2.两栋建筑均以重型工程竹框架构成结构主体,并设置了抗侧力斜撑及剪力墙.通过计算设计了结构构件的尺寸,并进行了抗震和抗风分析,结果表明竹结构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在施工建造过程中,采用北美木结构的"框架式"和"平台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竹结构的搭建,有效保证了施工效率.

    格鲁斑工程竹多高层竹结构重型工程竹框架施工效率

    考虑挠度和转角约束的桥面连续段受力计算方法研究

    贾梦迪伊廷华李宏男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桥面连续构造替代伸缩装置是降低简支梁桥维护成本、实现接缝终身免维护的有效途径,但现有桥面连续段受力计算方法过高估计其承受的荷载,使得设计配筋量显著增加,不仅提高了建造成本,而且增大了桥面连续段对主梁的约束作用,改变了桥面连续构造的受力状态,难以满足对其进行合理设计的需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梁对桥面连续段挠度和转角约束下二者变形协调的桥面连续段受力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以及现有桥面连续段受力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有桥面连续段受力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均大于试验值,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计算结果最小,与试验值吻合最好,钢筋应力的误差范围在17.66%~30.27%,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以桥面连续混凝土简支T梁桥为例,给出了便于应用的确定桥面连续段受力的方法,且所提方法物理意义清晰,计算流程简便,预测精度更高.

    桥面连续构造桥面连续段受力计算方法挠度约束转角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