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京某文娱中心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

    夏昊陈家丰冯旭光张小福...
    69-7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某文娱中心为造型复杂的大跨空间钢结构体系,由异型屋面、超高排架柱和高大抗风幕墙构成.为满足屋面建筑造型和屋顶排烟等需求,提出了双向变高度的折板网架屋盖结构形式,最大限度降低了二次找坡的用钢量.基于可视化编程平台Grasshopper,通过分区处理的方式实现了屋盖的参数化建模,后导入 3D3S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结果表明该屋盖整体刚度较好,满足设计要求.屋盖下方采用 25 根无侧向支撑的超高排架柱提供支承,针对柱高 10~60m的情况,对比了混凝土柱、四肢钢管格构柱、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在截面、成本和功能等角度的差异,最终确定采用经济性和功能均较好的四肢钢管格构柱.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将抗风幕墙分为落地幕墙和吊挂幕墙,探讨了它们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并针对落地幕墙进行了平面桁架、立体桁架和实腹箱形柱 3 种幕墙结构方案的比选,最终采用成本最低的平面桁架方案.

    大跨空间钢结构异型屋面折板网架高排架柱抗风幕墙参数化建模

    三亚亚沙会体育中心体育馆结构设计

    张建亮冷冬梅李莹莹欧阳照...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亚亚沙会体育中心体育馆为倒锥体形态的特殊体型超限高层建筑,外围周边柱子均为外倾斜柱(折柱),受力情况复杂.首先对体育馆下部混凝土部分、屋盖钢结构部分和大跨度上人楼盖部分的结构体系进行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体育馆结构设计时的荷载取值、多软件对比分析、钢屋盖及其支座设计等一系列内容做了进一步详细阐述,并重点介绍了周圈外倾斜柱(折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极限承载能力和节点分析,以及大跨度上人楼盖的舒适度分析和主体结构的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该体育馆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体育馆超限高层建筑斜柱(折柱)舒适度分析荷载取值钢屋盖

    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馆不连续支承弦支穹顶结构抗火分析

    于敬海韩平李路川唐渝轩...
    81-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馆为背景,对大跨度不连续支承弦支穹顶结构进行抗火性能分析.利用高大空间火灾升温公式对结构进行火灾温度场模拟.采用ANSYS软件对不连续支承弦支穹顶结构进行火灾响应分析,得到火灾下该结构变形规律、节点位移及构件预应力损失规律;改变火源位置和火源释热功率,探究火源参数变化对结构抗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火源工况下,不连续支承弦支穹顶结构变形呈"部分微上凸,局部桁架处下陷明显";该结构对偏心火灾敏感,偏心火灾下结构最大正、负向位移及环索预应力损失较中心火灾显著增大,且第1、2 圈部分环索预应力降为 0;局部桁架处压杆及第 1、2 圈环索为抗火设计重点.火源释热功率越大对不连续支承弦支穹顶结构抗火越不利,但火源释热功率改变对结构火灾响应的影响较小.

    弦支穹顶结构不连续支承抗火性能参数分析

    襄阳东站钢屋盖超多杆连接节点设计与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彭俊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襄阳东站屋盖南北向长358m,东西向最大跨度86m,采用焊接球钢网架,整体不设变形缝,南端开设瀑布造型大洞口,由于屋盖结构超长、不连续、大悬挑及瀑布造型使得钢屋盖空间受力十分复杂,特在分叉柱柱顶沿南北向设置加强杆以加强屋盖瀑布区洞口两侧边缘约束刚度及改善结构整体受力性能.钢屋盖瀑布区悬挑端分叉柱柱顶节点相连杆件达 12 根之多,该节点作为屋盖结构的关键节点,其受力状态尤为复杂,创新地采用了半铸造半相贯焊连接形式并采取了构造加强措施,针对该超多杆连接节点进行了足尺模型加载试验验证,详细介绍了试验加载装置、加载方案、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并进行了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与加载试验吻合较好;该超多杆半铸造半相贯焊连接节点构造合理、承载力高,薄弱部位出现在与铸造本体相连的接长钢管上,满足强节点弱构件、强连接弱构件的设计要求.

    大跨度结构瀑布型钢屋盖超多杆连接节点半铸造半相贯焊足尺模型试验

    某椭球形采光顶支承结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分析

    张涛王立超蔡一栋王振龙...
    95-10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层网壳兼具薄壳结构及杆系结构的力学特征,属于缺陷敏感型结构,结构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以某椭球形三向网格型单层网壳玻璃采光顶支承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弹塑性全过程稳定分析,建模求解椭球形单层网壳在长、短轴半跨及满跨活载工况下结构整体稳定性系数,通过数值分析得出椭球形单层网壳在满跨活载工况下整体失稳的风险高于半跨活载工况,结构整体稳定性对荷载不对称分布不敏感;鉴于本工程的重要性,在不同烈度下的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中,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需提高到大震不屈服.

    单层网壳特征值屈曲初始几何缺陷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抗震性能分析

    软土地层双洞口顶管接收井下沉力学特性研究

    卢海军崔旭辉陈春林张延河...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常规沉井,顶管接收井几何形式的差异对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亟待对此展开深入研究.以武汉市某排水顶管工程矩形接收井为依托,对沉井结构受力及下沉姿态开展现场监测,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了对比验证和拓展研究.结果表明:预设顶管接收洞口引起的结构局部刚度降低,会导致结构在初沉阶段受弯效应增强,从而使接收洞口附近的内层钢筋压应力减小并使钢筋转向受拉状态,并且在下沉后期加剧该处钢筋应力变化幅度;因沉井外壁摩阻力增大而产生的附加应力叠加弯矩作用,使结构内、外层纵向钢筋沿井壁厚度方向的内力分布不均.对软土地层进行土体加固,有利于提高顶管接收井结构稳定性和顶管机头接收精度.

    双洞口顶管接收井软土地层现场监测力学特性变形特性土体加固

    软土地层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顶管上浮失稳研究

    崔旭辉陈春林杨钊周洋...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土地层是顶管施工中较难处理的一类地层,由于土体强度低、压缩量大,易发生管节失稳事故.为研究软土地层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顶管在失稳发展过程中的受力特性,依托武汉汤逊湖污水处理尾水排江穿湖段顶管工程,对管节轴向应变进行了现场监测.研究了测试管节在穿越上浮失稳区域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管节上浮失稳机理.提出了一种管节上浮失稳判定方法,并对现场所采取的上浮失稳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层中,顶进力、注浆压力、浮力和管节偏转角是引起管节上浮失稳的主要因素.当局部管节上浮时,管节底部将出现应力集中,且随着顶进的进行,上浮量和上浮区域逐渐增加.

    软土地层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顶管管节失稳受力特性

    中风化粉砂岩地层大直径顶管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李永峰刘国强刘坚黄靖...
    113-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中风化粉砂岩地层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依托黄冈明珠大道综合管廊顶管工程,对管节的接触压力、泥浆压力和应变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了接触压力、泥浆压力及管节应力的变化规律与相互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种通过管节应变计算顶进力的方法.结果表明:顶管施工过程中,接触压力的大小与变化主要受泥浆压力控制.管节轴向应变主要为压应变,且轴向应变对管节偏转较为敏感,较小偏转即会引起轴向应变的变化,偏转较大时轴向会出现拉应变.而接触压力与环向应变在管节偏转较大时才会出现明显变化.同时,由注浆压力引起的接触压力变化对环向应变的影响较小.通过管节轴向压应变平均值乘以受压区面积得到的顶进力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顶管管节受力特性顶进力现场监测

    基于正交试验的缺陷钢筋混凝土管道承载性能研究

    刘俊博刘赫王志钢王伟...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电力隧道服役过程中由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容易出现变形、裂缝、腐蚀等结构病害,为保证电缆隧道的安全运行需要研究不同结构病害对电缆隧道承载性能的影响以评估隧道运行健康状态.采用带缺陷钢筋混凝土管道进行三边荷载正交模型试验,将管顶竖向位移、管道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作为管道承载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分析不同因素水平条件下管道承载性能评价指标的极差和方差,得到了裂缝深度、钢筋腐蚀劣化程度和混凝土劣化程度对管道承载性能指标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钢筋腐蚀劣化后塑性减弱是导致钢筋混凝土管道塑性变形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裂缝发展导致截面面积降低是导致管道开裂状态承载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混凝土腐蚀劣化后强度降低是导致管道极限承载性能减弱的主要原因.

    钢筋混凝土管道管道缺陷承载性能正交试验

    速度脉冲型近场地震作用下某混合减震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赵攀宇吴勇战祖弘陶安平...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不利影响,我国规范对近场效应的考虑通过不同断层距的近场增大系数体现.以距离断裂带不足 5km的某混合减震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选取一组典型的速度脉冲型近场地震波,并用基于小波分析的识别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基于抗规选波方式考虑场地地震环境选取另一组地震波,在均满足有效持时、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反应谱相似性的前提下,对比设防、罕遇地震下脉冲波和规范选波结构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近断层减震项目的结构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设防地震下基底剪力增大系数约为 1.07,罕遇地震下基底剪力增大系数约为 1.18~1.19,罕遇地震下消能元件的耗能更充分,结构构件的塑性损伤进一步发展,放大作用较设防地震更为显著;对于短周期减震结构,当选波没有区分速度脉冲地震记录同时又按抗规乘以 1.5 的近场增大系数时,可能高估结构的响应.

    速度脉冲小波分析近场效应近场增大系数混合减震时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