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

赵基达

月刊

1002-8528

busc@263.net

010-64517786 84272776

100013

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

建筑科学/Journal Building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8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技术期刊。本刊内容丰富、可读、实用,在建筑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本刊依托建设部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得到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有许多国内建筑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编委会,使得本刊更具权威性、指导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安市岗亭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分析

    廖淑琦闫增峰倪平安霍林秀...
    187-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岗亭建筑数量多、分布广,其夏季热环境问题突出,但关注较少.本文以西安市岗亭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典型岗亭的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夏季,西安的岗亭建筑若不开启空调,室内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室外,白天室内出现高温且持续时间长.开启空调的岗亭建筑单位面积供冷耗电量高,是常规办公建筑的3倍.采取遮阳、玻璃贴膜、安装保温棉的被动式措施可改善岗亭室内的热环境.其中,玻璃隔热膜改善效果较好,测试期间能够使日均值降低1.2℃,冷负荷下降9.4%.安装空调的岗亭应结合被动式措施,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同时降低供冷耗电量.

    岗亭建筑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被动式措施

    声景感知对历史街区街道活力影响研究

    徐涵欧达毅康升娴
    197-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中历史人文价值丰富、人群高密度活动的公共空间.以泉州市西街为例,通过客观声学测量与主观问卷调研结合,构建街道活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历史街区声景感知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街道声压级差异显著;总体声景感知中,满意度、愉悦度以及丰富度与街道活力有正相关关系;声源类型中,自然声偏好度对历史街道活力有积极影响;人群特征方面,教育程度与游览频率是影响街道活力的重要因素.研究对历史街区街道的活力提升有借鉴与参考意义,为历史街区声景的营造与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历史街区街道活力声景感知影响因素应用策略

    基于多目标的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

    董小丽成雄蕾付铮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近零能耗建筑技术选择难以兼顾节能效果及经济性的现状,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不同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能耗函数及增量成本函数,利用NSGA-Ⅱ寻优算法,结合净现值与节能率筛选,建立了近零能耗建筑优化设计方法.基于典型案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出的相关优化方案可有效降低建筑综合能耗与增量成本,外墙K值在《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要求限值0.3 W/(m2·K)的基础上降低55.6%~57%,同时屋面K值满足该标准下限要求,可实现最佳的经济性能.通过案例验证,使用本方法提供的最佳经济模板进行优化设计后的建筑节能率达到77%;增量成本约831元/m2,相较于同类型项目降低约6.7%~30.7%.

    近零能耗建筑多目标优化NSGA-Ⅱ遗传算法节能率净现值

    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蒋毅李彬黄驿槿王戈兵...
    213-219,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调研,多数办公类项目均采用传统的热湿耦合降温除湿方式处理室内负荷,该方式需冷源常年提供7℃左右冷冻水,主机能效相对较低且室内空调末端处理空气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易滋生细菌,从节能低碳及健康角度考虑均有必要研究更好的技术方案.对比了采用传统空调与干式风盘、主动式冷梁、冷辐射吊顶及全空气变风量复合干式风盘系统的热湿处理过程及优缺点,结合某办公项目实例进行了具体的温湿度独立处理方案分析计算,系统能效可达到约6.2,优化冷源方案利用高温冷机负担室内负荷并预冷新风,其承担负荷比例高达73.5%.

    办公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末端冷源

    地铁振动噪声干扰环境下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

    李永新王旭光王燕涛
    220-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邻近地铁振动噪声干扰环境下的音乐厅音质问题,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厅改造项目的声学设计为例,通过进场前实测地铁振动噪声干扰数据,结合摸底数据及业主需求确定音质指标,分别在音乐厅的体型构建、装修选材和隔声降噪上进行工程设计,改造中期利用数据模型评估效果、控制质量,项目完工后经检测,实现了较好的音质指标.此案例的典型经验,可为同类场馆声学设计提供借鉴.

    地铁振动噪声干扰音乐厅声学设计工程实践

    办公建筑人员节能行为改变研究综述与设计介入探讨

    张军陈玮俞准
    228-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能行为改变的研究领域已形成多元化的行为模型及干预方法,但关于建筑及办公场景下人员节能行为的设计参与还是较新的话题.论文基于文献综述和计量分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筛选和分析,以办公场景为例,梳理节能行为改变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等,分析现有员工节能行为改变的干预实践案例,总结提炼出办公场景下员工节能行为改变的行为理论、分析方法和干预策略,尝试提出在员工节能行为改变研究中设计介入的机会.研究发现:利用设计学科方法工具参与用户行为分析可产生注重用户体验和用户参与能力的干预措施,形成基于用户行为流程、符合用户行为习惯的节能行为改变干预方案,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办公建筑节能行为改变设计介入综述

    公共建筑多能系统多目标柔性调控策略

    郭杰逄秀锋衷逸群李鑫...
    240-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背景下,全球对降低碳排放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其碳排放占比较高.另外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带来了挑战.因此在此背景下,选择适合的调控策略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旨在针对建筑多能系统,建立优化模型,并确定相应的优化方法.随后,以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为案例,采用EnergyPlus模型并结合GenOpt软件进行多目标优化.在此过程中,采用考虑收缩系数的粒子群算法对建筑的光伏储能系统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优的运行策略.最后,对所得优化策略进行了运行分析和柔性评价.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建筑多能系统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低碳动态仿真优化算法多能系统柔性调控

    基于室内空气品质的严寒地区居住建筑通风策略的实测研究

    宋嘉森冯国会黄凯良孙文...
    249-254,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严寒地区居住建筑室内外的空气质量与居民通风习惯,以辽宁地区为例,为当地居民的室内通风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使用在线传感器对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和通风行为习惯进行长期在线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现阶段污染现状与通风策略.在冬季由于辽宁地区室外污染严重,导致室内细颗粒物日平均浓度超过50 pg/m3的现象更多,二氧化碳日平均浓度超过1 000 ppm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过渡季和冬季,卧室的甲醛浓度超标现象比客厅更多;居民的开窗行为习惯有着较强的季节性,受温差影响较大,冬季卧室的日平均开窗时长只有0.3 h,而且大部分居民有起床后开窗通风的习惯.不同季节综合考虑室内温度与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使用机械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应经常清理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现象.

    自然通风甲醛居住建筑开窗行为通风策略

    局地气候分区图的一致性评估与改进

    邵丽丽孟庆林袁磊许雪松...
    25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分类方案的提出,为城市形态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利用遥感数据制作LCZ地图是主流的方法.目前,遥感制图方法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分类算法方面,关于如何减少人为因素对训练样本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这对制作高度异质城市LCZ图至关重要.以贵阳为例,利用土地覆盖图一致性评估方法,对2套全球和1套本地LCZ数据进行评估,将一致性评估结果作为新图的参考训练数据集,改进全球城市数据库和访问门户(World Urban Database and Access Portal Tools,WUDAPT)的最新制图法.结果表明:1)3套高质量LCZ数据的类型不一致,本地LCZ数据存在类型遗漏的问题;2)3套数据中完全一致的区域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5%,而全部不一致的面积占比达38.7%;3)基于一致性评估改进制图的方法可以减少制作训练样本的主观偏差和制作时间,避免类型遗漏,且城市建筑类型分类精度相较于现有研究有明显的提高.该方法可用于高度异质的城市环境,为城市气候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城市气候局地气候分区一致性评估全球局地气候分区数据

    城市街区细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因子关联性研究——以合肥市芙蓉社区为例

    王薇潘辉张蕾
    265-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街区空气质量问题,街区细颗粒物时空分布研究对居民生活水平及健康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车载移动监测获取合肥市芙蓉社区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以此确定固定测试选点,并实施不同季节、不同气象条件下14个固定监测样点的PM2.5浓度监测,进一步探究街区细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质量浓度与气象因子关联性.结果表明:1)该城市街区PM2.5浓度在季节上呈现出冬季高,秋季次之,夏季低的特征,日内变化趋势为"W"型;2)区域PM2.5浓度排序为施工区域>主路区域、道路交叉口>支路区域>绿化区域;3)PM2.5浓度与空气温度、风速呈现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现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后期大气细颗粒物精细化治理、提升街区空气质量和街区规划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街区细颗粒物时空分布气象条件关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