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

赵基达

月刊

1002-8528

busc@263.net

010-64517786 84272776

100013

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

建筑科学/Journal Building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8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技术期刊。本刊内容丰富、可读、实用,在建筑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本刊依托建设部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得到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有许多国内建筑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编委会,使得本刊更具权威性、指导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筑人行为模拟方法综述

    吴奕帅直周欣燕达...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中人行为是影响建筑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人行为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在传统的建筑性能模拟中,多采用固定作息或简化方法来模拟人行为,导致了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已有诸多学者对建筑人行为开展研究.本文对建筑人行为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从数据采集、模型建立、模型检验、工程应用4个维度对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在数据采集方面,分析了现有多种数据采集方式的优势、劣势及应用场景.在模型构建及检验中,从人员位移与人员用能动作两方面出发,将已有的模型构建方法分为固定作息、统计概率模型以及数据驱动模型,并分别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在工程应用中,本研究综述了人行为在建筑设计、运行、改造以及标准政策中的应用.本文系统性介绍了建筑人行为模拟的研究现状,为未来实际建筑能耗模拟工程更准确合理地量化人行为影响提供基础.

    建筑人行为模拟方法工程应用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人员用能行为模型研究

    向俊米刘宏成李晓俊
    15-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民用能行为对于住宅实际用能负荷及其变化有重要影响,夏热冬冷地区居民一般采用部分空间、部分时间的室内环境调控模式,调控行为的不确定性给准确预测住宅用能特征带来困难.本研究以长沙地区为例,基于调研的实际用能行为数据开展聚类分析,将居民用能行为归为时间型、热感觉型、混合型和冬季不开空调型4类,总结其典型特征,并构建空调动作行为典型概率模型;继而将模拟结果与调研和实测的住宅采暖制冷能耗进行对比,以及将基于实测数据计算所得的行为概率与行为模型进行拟合分析,以验证用能行为模型的可靠性;最后讨论了用能行为模型及其构建方法的适用性.本研究将为该地区建筑节能政策和标准的预评估、节能技术的适宜性分析与预测以及基于需求侧调整的柔性用能体系的构建提供较为可靠的模拟基础,为同气候区的行为模型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居民用能行为行为概率模型夏热冬冷地区能耗模拟

    基于不同数据采集方法的人员行为表征对学生宿舍能耗模拟预测的影响

    车铭江徐象国李平丁德...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员行为模型在建筑能耗模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获取建筑内的人员行为,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不同方法所获得的人员行为模型可能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对人员行为随机性的表征方面,不同方法会获取不同的随机行为时间颗粒度.为比较不同数据采集方式下,人员行为表征的差异性以及该差异对最终能耗模拟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学生宿舍,针对其住户展开相关问卷调研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数据采集并对其实际用电数据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传感器采集的方式能够更准确的表征人员行为的随机性.然而,尽管在随机性细节上存在差异,将两种方法获取的人员行为数据转化为以均值体现的在室率后,差异却显著减小.这也证明了人员行为随机性确实存在着相互抵消的效果.通过进一步将标准中采用的人员行为数据以及采集获得的人员行为数据导入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开展能耗模拟,并与实测值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模拟精度存在极大差异,从周精确到天再到小时的过程中,模拟的相对误差均值分别提升了近20倍和近200倍.以上结果反映出,需要根据使用需求来选择合理的能耗模拟时间尺度,并匹配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

    能耗模拟人员行为问卷统计传感器采集随机性

    基于BIM技术的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建筑绿色低碳实践——湖南创意设计总部大厦项目

    周湘华姜立邓超王瑶...
    3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建筑能耗持续上升,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因此,在建筑碳减排过程中,研究和应用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势在必行.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某智能建造装配式办公楼为例,从建筑全生命周期出发,重点分析了该建筑绿色低碳技术,能耗情况、以及建筑碳排放水平,通过此项研究,我们旨在展示并引导办公建筑领域的碳减排工作,同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在整个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进一步促进实现建筑领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低碳技术装配式办公楼全生命周期

    太阳能富集区城镇居住建筑零碳化路径的研究框架

    窦枚刘衍刘冬杨柳...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领域是我国的重点减碳领域,建筑零碳化对我国按时达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太阳能富集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具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宜于太阳能富集区气候特点的零碳建筑设计模式.本文以太阳能富集区典型城市拉萨的多层居住建筑单体为例,以"主量策略"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资源达到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目标,通过试验寻优研究,提出太阳能富集区城镇居住建筑零碳设计模式,并希望通过总结出1套通用的研究框架供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零碳化路径研究参考和借鉴.

    太阳能富集区居住建筑建筑零碳设计寻优方法研究框架

    超高层建筑塔冠低碳技术集成设计与减碳潜力分析

    张晓翟善龙吕梦一郭建伟...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层建筑的塔冠部分具有影响力大、建筑冷负荷强度高、烟囱效应强、建筑空间紧凑、机电设备运输尺寸受限等特征,开展超高层建筑的塔冠部分节能降碳工作的技术难度高,示范意义大.中海成都超塔项目首次探索塔冠低碳技术研发、实践与集成,基于当地气候特征、建筑特点和用能特性,通过性能化设计方法和经济性分析,开展高性能围护结构、高效机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低碳节能技术的专项研究,结合塔冠建筑和气象特征,创造性地实现多种低碳技术在塔冠部分的集成应用.通过建立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分析模型,对各项技术措施集成后的节能效果和减碳潜力进行优化和定量分析,确定最优节能减碳技术方案,与基准建筑相比,优化后建筑全年碳排放量减少50%以上.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多项低碳技术实现在超高层建筑塔冠实践项目上的集成设计应用,可为国内其他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超高层建筑设计分析技术集成节能低碳

    基于增量成本控制的近零碳居住社区降碳技术实施优先级研究

    刘常平翟乃鑫张时聪刘志坚...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住社区作为人类生活、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本研究以低碳、近零碳居住社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容积率下的基准社区模型,分析确定基准社区建筑、交通、废弃物、给排水和社区照明的碳排放占比,并对各项低碳技术降碳潜力与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各气候区居住社区低碳技术实施优先级.研究结果显示,严寒、寒冷气候区总体降碳技术实施优先级为废弃物处理、围护结构节能、能源系统优化、光伏系统铺设、照明节能;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气候区为废弃物处理、建筑遮阳、光伏系统铺设、能源系统优化、照明节能;温和气候区为废弃物处理、光伏、照明节能.在不同气候区、不同社区容积率情况下,社区可实现降碳50%~80%,严寒、寒冷气候区近零碳社区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约700~900元,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气候区约300~500元,温和气候区约150~250元.随着容积率增大,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气候区成本增加,严寒、寒冷及温和气候区基本不变.

    近零碳居住社区降碳技术增量成本技术实施优先级

    零碳建筑外墙保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优化设计研究

    陈梦源于震高彩凤彭莉...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 1种外墙保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以我国4个主要气候区的4个典型城市(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为研究对象,对外墙保温的碳排放规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以降低零碳建筑外墙保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目标最佳保温厚度快速计算方法;提出了保温材料碳排放特性指标Icp,来代表保温材料全生命周期减碳潜力,用于不同保温材料的快速比选.

    零碳建筑外墙保温隐含碳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优化设计

    基于LCA的既有建筑改造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

    郭振伟王清勤李文杰周海珠...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周期分析(LCA)在建筑碳排放分析方面应用较为普遍,形成了针对新建建筑的分析方法,但对于既有改造建筑,存在适用性不佳、特征性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基于建筑领域生命周期评估标准,根据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要求,结合既有建筑改造的碳排放特点,构建了既有建筑改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改造全生命期的碳减排量计算公式,探讨了碳成本视角下改造投资回收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改造案例,验证了分析方法、碳减排量以及改造碳增量的回收平衡点.本研究可为既有建筑改造相关标准的碳排放分析和效益评价提供参考,并为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实践的碳减排分析提供技术依据.

    既有建筑改造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方法碳平衡

    夏热冬暖地区大型办公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应用研究——以中国海外大厦为例

    尤蕊蒋毅高雨识孙德宇...
    83-91,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零能耗建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逐步成熟,夏热冬暖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该地区大型办公建筑的开发强度高、节能潜力大,因此逐渐成为近零能耗建筑试点和推广的新方向.本文以中国海外大厦为例,研究了以性能化设计方法为核心,以被动式节能设计、高效能源系统节能设计和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夏热冬暖地区大型办公建筑近零能耗技术应用方法和实现路径,为该类型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系统性思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通过能源系统能效提升所带来的节能贡献率最高,为59.6%.从技术措施来看,节能贡献率占比最高的技术为高效冷热源和高效照明系统,分别为26.2%和19.7%.

    近零能耗建筑节能降碳夏热冬暖地区大型办公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