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

周畅

月刊

0529-1399

aj@aj.org.cn

010-58933628

100835

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大楼

建筑学报/Journal Architectural Journal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建筑学报》简介 《建筑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每月20日出版。大16开,96页,铜版纸彩色印刷。 《建筑学报》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建筑专业杂志。创刊近50年来,涵盖了国内建筑学专业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论文和重要建筑实践,记录了新中国建筑创作发展的历程,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在国内建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发行量一直在同类期刊中居前位,年发行量50余万册。 《建筑学报》的特色:立足国内,以繁荣促进中国建筑创作为宗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 《建筑学报》的内容:涉及建筑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两大部分,设有建筑理论、建筑评论、建筑教育、城市设计、设计研究、建筑实录、建筑技术、住宅设计、传统建筑、国外建筑等栏目。 《建筑学报》的读者群:建筑师、建筑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建筑学专业师生和各级建筑管理人员。 近年来,《建筑学报》已成为全国各设计单位的必备资料,为广大商家提供了直接向建筑设计人员展示产品的平台,将为您的企业经济发展助力。 欢迎征订2004年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错位的论辩:1955-1957年中国建筑艺术争鸣中的立场与阐释

    王雪睿李翔宁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文本与话语分析,检视1955-1957年间翟立林、陈志华等学者围绕《建筑学报》刊发的《论建筑艺术与美及民族形式》一文展开的多轮商榷;将文本放置于当时的政治文化语境中,分析不同作者从"建筑艺术"的差异化解释中透露出的建筑观念,批判性考察建筑学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建筑理论阐释的适用性及其局限.

    论争建筑艺术形式与内容阶级性建筑理论史

    超越"美观":1949年后中国关于"建筑艺术"的辩论

    唐克扬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围绕着"建筑是否是艺术"的论争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不同论者或认为建筑本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或认为艺术/美术仅为建筑设计的手段或考察建筑设计的标准,实质牵涉建筑是形式、思想还是语言的未定之题.最终中国建筑学里的"艺术"从全然受制于历史、社会的走向,发展为自为的创作论,这一意义深远的转变带来了今日内涵完全不同的"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艺术建筑形式主义建筑语言

    建筑设计竞赛的制度演替及其功用——兼论《建筑学报》与我国1950-1960年代的设计竞赛

    刘亦师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述西方建筑设计竞赛制度的发展,及其在建筑教育、人才选拔和市场规范等方面的特征与贡献;论述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筑设计竞赛制度相比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如贯彻政府建筑方针、促进行业发展和开展社会动员等;循《建筑学报》在1950-1960年代登载的若干国内外竞赛为线索,考察这一时期设计竞赛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新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历史贡献.

    《建筑学报》建筑设计竞赛竞赛制度建筑师专业团体行业规范社会主义

    "造型":一种中国现代建筑的"形式"观念和手法

    邵星宇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型"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观念在1950年代开始被中国建筑界广泛接受和讨论,通过回溯其借助"民居调研"的话语构建过程及其作为一种强调"艺术效果与感觉"的设计手法与"构图原则"之间的长期互动,并在进一步考察了以尚廓为代表的综合性"造型手法"的基础上,揭示了建筑"造型"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1950年代以来复杂的政治话语、历史研究、现代思想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指出了其中持续的美术观念的深远影响.

    建筑造型建筑形式构图原理建筑观念设计手法

    继述古韵:从1959-1978年的桂林实践回望中国风景建筑

    刘涤宇薛孟霏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分析1959-1978年桂林风景建筑实践中不同建筑师群体的作品,探讨源于布扎体系的构图原理如何在那个时代建筑师的知识系统中沟通中西传统和现代主义,并试图从中国传统园林和民居中寻找非对称、非纪念性的本土构图资源,以此探索在新的时代对传统进行转化和传承的可行思路,同时也揭示了建筑师对相似概念不尽相同的理解,以及他们在桂林实践中的相互影响.

    风景建筑桂林实践中国本土构图资源传统园林民居

    领土构建:1950-1980年代《建筑学报》中的社会主义风景

    赵越诸葛净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跃进"期间《建筑学报》上出版的"城乡规划专号"为线索,研究大规模快速建设中空间变成领土的过程.分析1950-1960年代的"向自然斗争"与1980年代的"回到自然中去"之间所发生的超大规模空间想象、资源调配、知识生产和建造活动,揭示了"园林"和"民居"在我国社会主义风景构建中的特殊意义.

    领土风景大地园林化园林民居

    江南园林修造实践的文本参照与话语流变(1950-1980年代)

    钱晓冬沈旸俞海洋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图理清《建筑学报》创刊后,江南园林在1950-1980年代中的话语流变的过程,揭示其在修造迭代与实践建造中文本参照的偏差,从而探究其原初内核,为江南园林的再识认知提供一种可能.

    江南园林《园冶》《营造法原》《建筑学报》

    从香山饭店到苏州博物馆——重读贝聿铭的跨文化建筑原型探索

    范路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图从贝聿铭的核心意图出发,重读香山饭店这一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但又富有争议的作品,分析其形式空间逻辑,再认识贝聿铭对于建筑原型的跨文化探索.在实地调研、文献解读和建筑语言比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发现贝聿铭在香山饭店中尝试将东西方3类原型进行复合与重构;而这3类原型的综合在他晚年设计的美秀美术馆和苏州博物馆项目中依然有所体现.

    贝聿铭建筑原型跨文化探索香山饭店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

    1954-1957

    刘亦师
    135-140页

    筚路蓝缕:《建筑学报》的初创时期

    刘亦师
    1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