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苏南昆山地区古桥地域性特色研究

    吴尧叶浩楠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桥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特殊类型,历史悠久,艺术形象独特.文章以苏南昆山地区古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梳理昆山古桥类型和特征,分析其结构及桥身装饰艺术,进而从城乡建设以及保护的角度分析古桥现状,希望能对昆山乃至苏南其他地区的古桥保护有所贡献.

    古桥文化遗产地域性文物保护

    山东囤顶建筑木作营造体系研究——以泰安常庄古聚落为例

    黄晓曼张广贺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囤顶建筑作为山东地区传统建筑形式之一,其木作营造与传承方式的系统性研究仍有极大探索空间.常庄囤顶建筑保存完整、结构鲜明,是研究山东囤顶建筑的典型案例.文章即以常庄古聚落囤顶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述采访和建筑实物互证,廓清山东囤顶建筑木作中的营造体系特色以及匠作传承方式,为山东囤顶建筑木作技艺及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借鉴和思路.

    囤顶建筑木作匠师营造体系传承方式

    石塘碉楼特征及其空间布局形式初探

    丁钰杰宣建华
    199-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浙江温岭石塘的石屋聚落中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碉楼,碉楼是聚落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析碉楼特征及其空间布局形式对研究石塘聚落具有较大意义.对此,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观察石塘碉楼现状;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对比国内其他聚落的碉楼,分析总结石塘碉楼的特征,将碉楼分为纯防御性碉楼与宅碉一体碉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石塘碉楼空间布局特征以及与聚落的关系.

    石塘镇石屋聚落碉楼空间布局

    传统建筑的重构与转译——以三合宅为例

    孟江涛苏晓明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三合宅案例的解析,明确王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和对现代中国建筑形式的理解.提炼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思路,探索未来中国建筑的发展路径.对中国建筑未来形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对我国在建设城市风貌时,如何增强文化性、地域性、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重构与转译传统建筑建筑设计方法王澍三合宅

    基于空间叙事的廊桥空间探析——以黄山市许村高阳桥为例

    张志杨建华
    205-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廊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传承厚重的中华文明.文章以许村高阳桥为例,基于空间叙事理论,探究空间环境与社会文化意义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廊桥所承载的日常生活与民俗礼仪,提炼叙事要素,挖掘出廊桥空间所隐匿的文化信息.构建廊桥叙事结构,整合空间中的文化信息,激活人们的场所记忆,传承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旨在为廊桥的保护、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研究策略.

    廊桥空间叙事空间关联地域文化

    北京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演变探究——以北京戒台寺为例

    葛岭谢桂林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戒台寺是国内著名的寺院,根据史料分析,戒台寺在辽代时期仅仅布置经幢、明王殿(影堂殿)、戒台殿、大悲殿等建筑;明代设置戒台寺南部轴线建筑——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伽蓝殿、祖师堂、大雄宝殿、千佛阁、真武殿、禅悦堂、宗师府、浴堂等建筑;清代在其原址上增建观音殿、九仙殿和皇家宫院——牡丹院、罗汉堂等建筑,形成了现今戒台寺的建筑布局.文章通过对寺院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寺内石碑进行考证,展现了戒台寺的历史,分析戒台寺的建筑布局和建筑型制.

    古代寺院建筑布局演变戒台寺

    联合申遗导向下的江南水乡古镇文化遗产价值评价

    朱雅婷李方谢雨婷
    21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缺少统一评估标准,各古镇分头治理,江南水乡古镇至今仍未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文章根据江南水乡古镇文化遗产特征和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标准,构建价值评价体系,采用CRITIC赋权法进行赋值,加权叠加并导入三维矩阵模型,将江南水乡古镇分为8个区间和3个等级.优化的申遗名录包含13个一级古镇,较原名录增加12%上海市古镇,剔除价值不突出的10个古镇,增加5个价值突出的古镇,有助于减少行政区利益冲突,全面阐释江南水乡古镇突出普遍价值.

    文化遗产价值评价联合申遗指标体系江南水乡古镇

    追溯过去——库哈斯的知识范式

    李微朕辛武唐
    21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大环境的剧变使建筑学的学科边界发生了变化,引发了业界关于新知识范式的思考.但与其盲目地展望未来,不如先追溯过去,梳理前人是以何种方式应对变化.文章以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为研究蓝本,首先发现了罗伯特·文丘里和勒·柯布西耶对其影响.其次,分析了库哈斯在"非正统"与"正统"建筑学中的迂回过程.最终,库哈斯以"针"和"球"作为都市原型,形成了个人对于建筑学的新的见解,并运用独特的设计方式去回应了当代社会的变化.

    库哈斯象征集合追溯

    探析我国古代开放式都城对《考工记·匠人》中规划思想的演绎——以宋元两代都城为例

    任宁
    217-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工记·匠人》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系统性都城规划理论,其思想内核与礼治和中央集权相统一,也因此在古代都城规划的历史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选取宋元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四座开放式都城,分别分析其对《考工记·匠人》中规划思想的演绎并进行横向对比,旨在证实该规划模式及其思想内涵所具备的优越性,并进一步理解古代开放式都城建设中对于外部条件的处理及权衡.

    《考工记·匠人》都城规划开放式都城宋元都城

    旧城更新中文物建筑活化触媒效应研究——以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为例

    张铭晏
    22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存量设计时代的到来,旧城更新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文章结合文物建筑活化这一城市建设的热点内容,从城市触媒的角度,分析文物建筑活化给旧城更新带来的触媒元素及触媒机制,探索如何有效引导文物建筑的触媒反应,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机式更新,以期为同类型的文物建筑活化提供经验借鉴.

    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旧城更新触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