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铁轨·新纪元

    吴松涛
    1页

    轨·道·兴——驱动力导向的哈尔滨内环铁路沿线地区城市复兴研究

    吴松涛郑爱心何明毅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尔滨因铁路而兴,因铁路而盛,新时代铁路的复兴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内环铁路复兴为目标,梳理铁路与城市发展关系,从驱动力导向的角度,对内环铁路沿线地区进行了影响圈层的空间识别,分析有形的空间影响因素和无形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以文化复兴、功能提升、四网融合、站城融合、建立项目库体系为策略的"城市活力环"复兴规划.

    铁路沿线地区驱动力哈尔滨复兴

    文人风骨与文人建筑——以绍兴阳明纪念馆和徐渭艺术馆为例

    胡慧峰李宁吕宁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人风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精神财富,对家国的热爱、对名利的淡泊、对权贵的蔑视等核心特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标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城市特定建筑中顺应这条纽带进行生发,有利于将建筑这一文化载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文章以绍兴阳明纪念馆和徐渭艺术馆设计为例,由文人风骨推演到文人建筑的颜值、气质、格调,讨论了其对激发街区活力与城市文脉传承的积极作用.

    城市文人风骨文脉街区肌理

    时空无限,整体连贯——系统视域中文旅建筑群落空间建构分析

    劳燕青李宁赵黎晨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业从观光走向深度文化体验,文化旅游正在成为朝阳产业.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延伸其访古探幽的触角,一些隐于群山大川深处的陈迹、交通不便的古村寨堡却渐渐成了旅游热点.文章以两个不同基地背景中的文旅建筑群落空间建构为例,从系统格局、空间组合、界面生成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设计的应对策略,进而从秩序识别、在地生长和形质相成等方面讨论了文旅开发与有序发展的合理平衡.

    基地环境文旅建筑群落组合平衡建筑

    建筑与规划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施路径研究——以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为例

    陈芷筠朵朵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建筑与规划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以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与具体实施路径.通过教学改革,显著增强了思政教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和影响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面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居住区规划教学实践

    以"创意工科"为理念的建筑学第二课堂实验室建设研究

    陈瑞罡张添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创作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学培养目标的核心要务;"创意工科"是对建筑学更为准确的学科定义.在"创意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遵循建筑创作的规律与要求,构建"四位一体"的建筑学实验室序列,即:建筑创意研究实验室、建筑创意体验实验室、建筑创意验证实验室、建筑创意协同BIM实验室."四位一体"的建筑学实验室序列与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建筑创作能力,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果.

    创意工科建筑学第二课堂实验室建设

    智慧教育理念下数字化转型赋能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平台搭建

    朵朵陈芷筠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教育理念提出已有十余年.当下科技飞速进步,数字技术融合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新赛道;人居环境学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建筑行业提出了绿色、低碳、智慧的发展要求;AI技术的发展对各行业影响巨大.基于此,国家提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瞬息变幻的时代中,建筑学科、建筑学教育应如何回应科学的进步,革新教学模式,已成为关键问题.文章在智慧教育理念下,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探究数字化转型期间信息技术与线上线下混合式的专业核心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可复制推广的智慧教育教学模式,以期为高等教育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智慧教育数字化建筑构造教学平台

    思政教学融入建筑实践类课程的策略研究——以建筑设计综合实践项目课程为例

    郭婷刘冰宇王欣琪马佳慧...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聚焦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探讨在建筑实践课程(如西安欧亚学院工程造价双语班的建筑设计综合实践项目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的路径.文章指出,两者目标契合,均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明确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及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文章提出了一系列融合策略,旨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化其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爱国情怀.面对课程性质差异、学生兴趣偏差、教师素质要求及评价机制的挑战,文章亦提出解决思路.总之,思政与建筑实践的融合对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而言至关重要,未来需持续探索更多融合策略,以贡献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思政教学建筑实践类课程融合策略立德树人综合素质社会责任

    伴山而立 竹韵墨香——福建省邵武职业中专学校新校区设计回顾

    陈宇翔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职业学校校园需要多元化的功能复合空间,同时兼具现代性的地域文化特征.以福建省邵武市职业中专学校新校区设计为例,根据人地共生理念,从规划布局、功能置入、地域元素等三个方面,阐述新时代职业学校的校园规划设计策略.通过轴线序列串联廊院式建筑单体的规划布局,置入复合功能空间,利用传统地域元素营造校园公共仪式空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校园设计的新思路和空间模式.

    职业中专学校校园规划地域元素仪式空间人地共生

    大型航站楼商业空间环境再造研究——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空侧国内一线品牌广场商业模块改造项目实践与分析

    宋海瑛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站楼商业空间开发和合理利用是提高机场非航收入的重要途径.大型机场需要根据旅客消费行为和机场商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既有航站楼的商业空间进行更新调整,构建更为灵活和更有韧性的商业体系.文章在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空侧国内一线品牌广场商业模块改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总结,就商业空间和旅客动线分析、商业主题确定、高端空间形象塑造、技术难点解决等方面,提出了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探索了机场既有航站楼商业空间再造的方法,以期对国内机场既有商业空间改造提供借鉴帮助.

    大型航站楼商业空间更新设计实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