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Octopus优化算法的可变建筑表皮设计研究——以杭州地区办公建筑为例

    周春艳李钊
    263-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的表皮对于建筑而言就如同皮肤对于人体一样重要,它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进行能量的交换.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之下,可变建筑表皮愈加受到广大建筑师的青睐,并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不仅是因它具有极佳的动态美学效果,还因其对于室内光热环境的调节功能.本研究以杭州地区办公建筑为例,采用可变表皮,通过参数化设计、Ladybug Tools、Octopus优化算法等工具,对夏季光环境和热环境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以提高办公建筑夏季室内舒适度.

    可变建筑表皮Octopus算法杭州市办公建筑夏季光热环境

    沉浸式体验在数字艺术展中的表达研究

    白羽韩嘉
    26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日渐提升.数字技术运用在了公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了公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公众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领域的发展也出现了数字化趋势,沉浸式的观展方式日渐风靡.沉浸式的观看方式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叙事方式,强调观者的感受和能动性,解构了传统艺术的观看与审美方式.这种形式丰富了艺术的表达方式,为观者建构全新的审美体验.文章通过对沉浸式艺术展的解读,并结合经典案例分析其内在特征与目前现状,试图为未来沉浸式艺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式.

    沉浸式体验艺术展览虚拟现实空间

    时空交融——"朱子文化"公共艺术设计

    梁叶轩吴抒玲
    269-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景观建设的发展,公共艺术随之越发受到社会的关注,公众对于公共艺术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福建省武夷山"朱子文化"公共艺术项目实践为例,将公共艺术与文化理念交融,尝试从古今融合、形式创新、场景交融、山水意蕴、材料表达、光与空间等六个方面探析如何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融入地域传统文化,使其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彰显场地魅力,蕴含人文情趣与精神内涵.朱子文化秉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手法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不仅具有文化传承与独特性,还能向公众传递更加深刻的情感和体验,满足公众对于文化与艺术的需求,进而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城市景观建设的发展.

    朱子文化公共艺术传统文化地域特色

    工业4.0复合办公展示空间——苏州吴中供水有限公司总部办公楼

    许迎朱一帆
    272-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存量更新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厂区进入扩产改造的行列,相关的研究方法论也势在必行.本案从一座综合供水公司的办公楼加建入手,旨在打造一所工业合作网络中心,以及一个服务于社会、传播专业知识的聚会场所,意图以此一窥中国特色的工业厂区改造加建之路.

    工业更新办公加建生态

    建筑与空间的未来感表达——以金寨阿尔卡迪亚酒店为例

    朱博
    276-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寻了未来主义建筑的历史沿革和设计实践,总结了当代大众认知中未来建筑的表达倾向,并以金寨县阿尔卡迪亚酒店设计为基础,探索在酒店设计中未来感的场景表达和空间体验的超现实营造.设计突破了传统酒店设计的固定模式,总结出未来视觉语言、建筑科幻隐喻、超现实建筑体验和节奏感时空叙事等设计方法,并提出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是建筑未来感营造的终极追求,为此类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思路.

    酒店设计未来主义超现实科技感空间体验

    场地空间连续性设计——以福清玉融音乐厅方案设计为例

    郑昌永
    279-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及其场地作为构成城市大环境的单元,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城市其他要素发生普遍联系的.文章以福清玉融音乐厅方案设计为例,通过场地空间连续性设计,建立建筑、场地以及环境空间的相互联系,创造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新思路.

    建筑设计场地空间空间连续性柔性边界

    基于声景研究的城区铁路沿线公园空间布局策略——以京秦铁路北京中心城区段为例

    吴湘萍蒙小英
    282-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沿线的城市公园通常被贴上遭受铁路运营车辆噪声污染大的标签而品质受损,探究影响声景评价的主导声源及受访者因素,可以为提升铁路沿线公园品质提供新的视角.文章以京秦铁路北京中心城区段沿线的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测量结合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影响城区铁路沿线公园声景评价的因素.结合上述分析,提出城区铁路沿线公园的空间布局策略.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铁路噪声交通噪声声景观

    探究民俗文化影响下的旧城街景改造设计

    孙迟杨淼媛
    285-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道是城市的骨架,街道的形态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是构成居民对城市印象的主要因素.一个城市近八成的公共空间为街道空间,承载着通行、娱乐、休憩等多元化功能,因此城市街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旧城街道逐渐受到破坏并走向衰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因此,旧城街道的改造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将体现地域性与人文性的民俗文化作为街道改造的设计元素,结合当代的思想、技术、材料等,提出在民俗文化影响下的、系统性的旧城街景改造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为旧城街道的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改造出满足居民需要、体现城市发展的现代城市街道.

    民俗文化旧城街道改造景观设计

    沈阳故宫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分期特征

    蒋箐王鹤
    28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沈阳故宫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为界定对象,从彩画的分布情况、工艺做法、纹饰特征和设色搭配等方面着手,将沈阳故宫内清入关前、后两个时间段内绘制的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特征进行对比,科学地解读其背后所隐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反映的时代特征,以期为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的发展和成型研究提供补充.

    沈阳故宫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清入关前清入关后

    高校课程过程化考核实践探索——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织物陈设设计》课程为例

    王桉
    29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随着我国各行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当代高校教育改革也在持续深化与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元化模式的课程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织物陈设设计》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改革创新、实践效果展开剖析,将不同考核环节与专业核心能力、第一层级延伸能力以及第二层级延伸能力三个层级能力进行关联,予以考核评价,构建出渐进式、循环式、多维度的过程化考核模式,以期对其他高校专业课程的过程化考核的改革践行给予一定的实践思路与方式借鉴.

    织物陈设设计课程过程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