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方法研究——以成都市静远农贸市场改造为例

    王文轩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疫情暴发之际,由于城市治理与应急系统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产生不便,这对于城市的老旧社区来说尤为显著.在当时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的活动和行动范围被缩小到社区,由此社区公共空间不但成为居民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和消费空间,亦成为疫情防控的一个战略空间.文章从这多个角度来阐述社区公共空间与周围环境及居民之间的联系和更新策略,讨论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让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得更好,更能体现"以人为本"这一设计理念.同时,也通过对成都市静远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方案的介绍分析,在设计中尝试探讨关于未来智能社区的各种关键设计要素,以有助于提升后疫情时代整个城市社区的韧性,增强城市的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

    后疫情时代老旧社区改造智能社区韧性城市绿色公共空间

    老旧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安全影响要素研究

    吕进刘峰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小区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重要载体,但老旧小区破旧的性能无法支持老年人安全地进行户外活动.在老旧小区更新工作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文章通过探讨哪些要素会影响老旧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安全,以促进老旧小区的安全升级,使老年人出行放心、养老安心.结果表明:老旧小区的安全性质可分为道路安全、绿化安全、设施安全3类.其中,道路安全分为2类,包含了14项要素;绿化安全包含了5项要素;设施安全分为6类,包含了19项要素.根据研究结果对老旧小区更新工作提出适当建议,可为后期相关研究与设计提供思路.

    老旧小区老年人活动安全更新策略

    基于站城一体化理念的地铁站环境改造设计策略——以大连地铁蔡大岭站为例

    张滨宋奂宸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和站城一体化理念的提出,城市综合体作为一个必然的产物应运而生.一种集交通、购物、休闲及商用等多种城市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体系开始出现.文章以大连地铁蔡大岭站为研究对象,融入大连城市本身地域文化,对大连蔡大岭地铁站建筑的改造进行站城一体化研究.

    站城一体地铁站建筑风格地域文化改造研究

    基于语义解析法的杭州石库门里弄空间环境评价与优化更新研究——以思鑫坊为例

    苏颖徐艺绫刘灵芝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梳理了杭州石库门里弄街区的发展与保护概况,选取思鑫坊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在历史沿革与保存现状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视角关注该街区活动人群的行为特征和心理认知体验,通过构建表征建筑语义的心理评定因子系统,组织心理实验,以实地问卷记录游客与居民的行为特征及其对应的街区心理认知,并进行量化分析;随后归纳石库门街巷空间体验的主要影响因素:环境空间、历史文化和场所配套,并从文脉肌理与界面渗透、优化节点与立面、引导并开放商业和增强街道容纳人流的能力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石库门里弄思鑫坊街巷空间空间环境评价SD法

    基于案例分析的工业废弃地转型为公共空间路径探寻

    苗明瑞吴尧冯律航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对于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的贯彻落实,国家层面与城市层面对工业废弃地的去留逐渐从"全盘拆除"演变为"有机更迭".国内部分工业废弃地也从原本承担国家工业生产任务逐渐转型为满足市民游憩、传播工业文化的公共空间场地.文章通过对合肥柴油机厂场地活化、深圳东部工业区区域活化、粤中造船厂场地活化、北京718厂区域活化四个工业废弃地场地活化案例进行分析,挖掘四个案例中的转型策略,寻找转型更新经验,为探寻工业废弃地转型为公共空间的相关路径提供理论基础.

    工业废弃地公共空间转型路径城市更新

    乡村旧建筑改造研学营地的空间转换研究

    王晓冬白雪山刘牧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研学旅行逐渐代替各类校外教育活动成为中小学生的热门选择,而研学营地是目前中小学生进行研学旅行的主要场所之一.同时,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国家政策不断推动乡村产业资源的开发再利用,各类乡村旧建筑为研学营地提供了改造载体.如何分析确定研学营地的空间需求,并针对乡村旧建筑改建现状提出适应的空间转换策略,成为研究乡村旧建筑改造转换为研学旅行功能的重要问题.

    乡村旧建筑研学营地空间转换建筑改造

    日常生活视角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更新研究——以陆巷古村为例

    曹晓薇翟俊
    17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陆巷古村为例,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采用认知地图、PSPL等调研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分析村落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居民和游客两类人群在空间活动时的融合与差异,在现有可利用的空间基础上,将村落公共空间分为开放型、流动型、封闭型三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空间,提出有机更新策略,并选取节点进行具体设计.基于日常生活与村落空间的动态关联,探索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更新新模式,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更新提供方法和路径.

    日常生活传统村落保护更新公共空间陆巷古村

    文化复兴视角下的农旅小镇更新思考——以江陵县资市镇一河两岸设计为例

    刘雪凌陈星星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城市更新行动"的提出,明确了以文化保护为重要目标的城市更新政策.文章以江陵县资市镇一河两岸设计为例,从文化复兴视角出发,梳理城镇更新中的问题,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和重现市井文化为手段,探讨江汉平原农旅小镇的更新路径.

    城市更新文化复兴农旅小镇更新思考

    新时代西北绿洲地区城水关系解析和优化策略——以银川为例

    谢骞於蓓徐有钢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和谐的城水关系是西北绿洲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文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梳理了西北绿洲地区不断发展、独具特色的城水关系,并以银川为典型案例,通过梳理银川城水关系脉络,针对现阶段城水关系失调的现实困境,提出构建"水资源、水系统、水场所"三位一体的城水关系模式及规划策略,以期为新时代西北绿洲地区构建和谐的城水关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水关系水资源水系统水场所银川

    太原纯阳宫吕祖殿营造特征分析

    白利霞王崇恩胡川晋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时代建筑特点的形成,因着技术水平、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制度影响而发生变化,地域建筑则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影响权重不同的产物.太原纯阳宫吕祖殿在明朝制度约束、材源及地域建筑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其抹角梁与虚柱结合使用的构造做法,下缓上陡的举架、简化的斗拱、极具装饰性的脊部构造与明太原府城内建筑非常类似,是一座地域特色鲜明的明代建筑.

    纯阳宫吕祖殿明代建筑营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