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秦书俭

双月刊

1674-0424

lnyxyxb@sina.com

0416-4673173

121002

辽宁省锦州市松坡路3段40号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本院及有关兄弟院校教学、科研、医疗的理论性学术刊物,刊登医药卫生方面的学术研究论著、临床经验、病例报告、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FGF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育影响的体外研究

    杨临博高秀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重组人型)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PDLFs)共育条件下BMSCs向PDLFs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BMSCs和PDLFs,并进行细胞鉴定.采用Millicell悬挂式细胞共育室建立BMSCs/PDLFs间接共培养模型.将实验分为5 组:阴性对照组(单独BMSCs组);阳性对照组(单独PDLFs组);实验组:0 ng/mL bFGF+BMSCs/PDLFs组、1 ng/mL bFGF+BMSCs/PDLFs组和10 ng/mL bFGF+BMSCs/PDLFs组.在细胞共育的第3 天、第5 天和第7 天进行ALP活性测定.培育至2w后,停止共育,RT-PCR法监测各组细胞的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Ⅲ,COLⅢ)、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金属蛋白酶 1(metalloproteinase 1,AD-AMTS1)的mRNA含量.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P活性测定显示第 3 天、第 5 天和第 7 天共培养后,在各个时间点,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与其余 4 组的OCN和OP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 4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BMSCs组与其余 4 组的COLⅢ和ADAMTS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 ng/mL bFGF+BMSCs/PDLFs组的COLⅢ、ADAMTS1 mRNA表达量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能诱导BMSCs向PDLFs分化,高浓度组(10 ng/mL)bFGF的诱导效果优于低浓度组(1 ng/mL).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碱性磷酸酶活性

    干酪乳杆菌ATCC334抑制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大鼠的炎性反应

    韩柳吴筠喆李卓伦吴刚...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干酪乳杆菌ATCC334 是否抑制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炎性反应以及NF-κB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此过程.方法 21 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 组:A为正常对照组,B为CIA组,C为干酪乳杆菌ATCC334 组.组处理因素如下:(1)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每日500 μL,连续28d不间断;(2)CIA组在造模同时用生理盐水灌胃,每日500 μL,连续28d不间断;(3)ATCC334 组造模同时每日 500 μL浓度为 2×108 CFU/mL干酪乳杆菌ATCC334 溶解液灌胃,连续28 日不间断.应用足爪足趾容积仪测量大鼠后足爪增长容积,第 29 天处死大鼠,取大鼠血清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及IL-6 水平,取大鼠腘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制备单细胞悬液分离CD4+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D4+T细胞中TNF-α、IL-6 及NF-κB蛋白水平.结果 干酪乳杆菌ATCC334 降低CIA大鼠关节炎指数及后足爪增长容积,降低了CIA大鼠血清TNF-α、IL-6 水平,降低了CIA大鼠CD4+T细胞中NF-κB p65 蛋白的表达.结论 干酪乳杆菌ATCC334 具有抗关节炎和抑制炎性因子的作用,且NF-κB可能参与此过程.

    类风湿关节炎干酪乳杆菌ATCC334NF-κBTNF-αIL-6

    鞘氨醇-1-磷酸受体激动剂芬戈莫德对黑色素瘤B16-F10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赵溦马婷婷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芬戈莫德对黑色素瘤B16-F10 细胞的增殖和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含有不同浓度芬戈莫德(0、5、10、15 μM)的DMEM培养基培养B16-F10 细胞24 h,利用CCK-8 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用药后B16-F10 细胞的迁移能力;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死活;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用药后细胞内自噬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芬戈莫德可显著抑制B16-F10 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芬戈莫德减弱B16-F10 细胞的迁移能力并引起细胞死亡;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FTY-720 组的细胞自噬通路相关蛋白LC3、Beclin1 和P62 的表达均出现改变(P<0.05).结论 芬戈莫德可抑制黑色素瘤B16-F10 细胞的增殖并引起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芬戈莫德引起黑色素瘤B16-F10 细胞的自噬有关.

    芬戈莫德黑色素瘤B16-F10自噬

    小檗碱经由JAK2/STAT3通路抑制炎症修复脊髓损伤

    张雷胡峪高爽田鹤...
    19-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脊髓损伤小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脊髓损伤小鼠模型,采用BMS评分法检测小鼠后肢运动功能;应用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神经元数量;通过ELISA方法检测IL-6、TNF-α、IL-1β和IL-10 蛋白含量;应用qRT-PCR技术检测TNF-α、IL-6、TGF-β1 和Arg-1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JAK2、JAK2 和P-STAT3、STAT3 蛋白含量.结果 小檗碱改善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增加神经元数量,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 的分泌,增加抗炎因子IL-10 的分泌.小檗碱减少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增加Arg-1 mRNA和TGF-β1 mRNA的表达.结论 小檗碱通过JAK2/STAT3 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增加神经元存活,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

    小檗碱脊髓损伤JAK2/STAT3信号通路炎症

    炔雌醇月缓释Poloxamer188复合聚L-乳酸电纺纤维的表征

    高枫王瑛颖张越黄建华...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在聚L-乳酸电纺纤维体系下,Poloxamer188 复合量和炔雌醇的载药量对药物包裹和释放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炔雌醇、Poloxamer188、聚L-乳酸共同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形成均相溶液后静电纺丝,其中Poloxamer188 的复合量为聚L-乳酸质量的220%、240%、260%、280%、300%,炔雌醇的载量设为聚L-乳酸质量的 5%、10%、1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差示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考察材料复合状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介质中炔雌醇的含量,绘制释放曲线并拟合.结果 所得产品均为微米级直径均匀无珠子结构的纤维.炔雌醇在纤维中复合良好,Poloxamer188 在纤维表面有单体存在.炔雌醇在释放全程均为被增溶状态.随着Poloxamer188 复合量的增高,药物释放量增加,随着炔雌醇载量的增高,药物释放量减少.Poloxamer188 复合量为 300%、炔雌醇载量为 5%时,药物的百分释放量接近80%,缓释期可达28 d.释放曲线能够被Peppas方程式拟合.结论 Poloxamer188 复合量为聚L-乳酸的220%~300%时能够得到百分释放量较高的月缓释载炔雌醇电纺纤维.

    炔雌醇纤维静电纺丝Poloxamer188聚L-乳酸缓释

    质量源于设计在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处方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李杨周芳冰耿爽彭昱晖...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的理念,建立仿制药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目标产品质量概况(quality target product profile,QTPP),确定目标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制定药液pH值的控制策略,优化灌装工艺以控制自研品顶空残氧量.方法 方案设计药液pH值为 2.0、2.5、3.3、4.0 和 5.5,对制备的样品放置影响因素,考察不同药液pH值对制剂质量的影响.以灌装速度、灌装前后的氮气流速、加塞前以及加塞中的氮气流速为自变量,实测残氧量为因变量进行3 个中心点的1/2 部分因子试验,对灌装充氮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pH值2.5~5.5 范围内各样品性状和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总杂及各单杂均未变化,样品质量稳定.确定灌装线的充氮参数和灌装速度的最佳空间40%~67%.结论 本实验研究确定了仿制药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pH值控制范围以及最佳灌装充氮工艺参数,合理可行,可较好控制产品质量.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质量源于设计处方工艺注射液

    5+2轻断食模式通过IRS1/PI3K/AKT通路激活自噬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吴斌夏年红胡惠贞王玲...
    39-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轻断食模式缓解2 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轻断食+糖尿病组、MHY1485+轻断食+糖尿病组和740 Y-P+轻断食+糖尿病组,每组5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喂养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霉素建立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轻断食模式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食12h禁食36h的方法干预12 w,采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中肾功能指标.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并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qPCR 检测 IRS1、WT1、LC3B 和 P62 的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的IRS1、WT1、P62 和LC3Ⅰ/Ⅱ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IRS1/PI3K/AKT通路及自噬相关指标.取肾脏组织进行HE、PAS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62 和LC3B的表达;最后采用Tunel染色评估肾脏组织凋亡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的大鼠血清中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脂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空腹FINS、HOMA-IR均升高;而经轻断食模式后,上述指标含量均降低,与此同时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轻断食模式+糖尿病组相较于糖尿病组会下调IRS1 表达,降低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从而影响LC3B表达上升,P62 表达下降,使得肾脏组织的自噬活性提高,这与免疫组化的结果表现一致;病理染色证明轻断食使肾脏组织损伤减少,凋亡情况得到缓解,从WT1 的上调也可看出足细胞损伤也到恢复.结论 轻断食模式通过下调IRS1,抑制PI3K/AKT通路提高自噬活性,可缓解 2 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缓解肾脏组织损伤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轻断食IRS1自噬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肾损伤

    刺梨多糖协同帕博西尼治疗胰腺癌的作用及机制

    李敏郭斌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刺梨多糖是否通过靶向清除衰老的肿瘤细胞促进帕博西尼治疗胰腺癌的效果.方法 首先运用CCK8 法检测经过帕博西尼处理后PANC02 细胞的增殖速率,用实时定量 PCR(qRT-PCR)方法检测PANC02 细胞Ki-67和PCNA基因水平的表达;然后利用SA-β-Gal染色试剂盒和SA-β-Gal染色荧光探针检测PANC02 细胞表达SA-β-Gal的比例;体外用CCK8 法检测刺梨多糖联合帕博西尼对PANC02 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法检测联合处理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同时采用皮下荷瘤模型进行体内实验,利用灌胃法给予小鼠刺梨多糖和帕博西尼,测量肿瘤体积,称量肿瘤质量,记录小鼠生存期以及复发率;最后利用SA-β-Gal染色荧光探针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表达SA-β-Gal的比例.结果 帕博西尼可有效抑制PANC02 细胞的增殖,在基因水平上帕博西尼可降低PANC02 细胞中Ki-67 和PCNA的表达;同时,帕博西尼可诱导PANC02 细胞发生衰老,增加SA-β-Gal的表达;当帕博西尼联合刺梨多糖后,在体外与单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抑制PANC02 细胞的增殖及增加该细胞的凋亡;体内治疗后,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均明显下降,生存期延长,复发速度降低;且刺梨多糖可有效降低小鼠肿瘤细胞中衰老细胞的比例.结论 刺梨多糖在体内体外可有效协同帕博西尼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可能是通过靶向清除帕博西尼诱导的衰老的胰腺癌细胞.

    刺梨多糖帕博西尼胰腺癌抗衰老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神经功能及IL-33水平的影响

    苗野隋昕孙伟明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CH)患者白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 80 例HCH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方法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结束时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脑水肿绝对体积和相对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index,GC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S100β)、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 78%(x2 =5.168,P<0.05).治疗前两组脑水肿的绝对、相对体积接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1、0.797,P>0.05);治疗后两组脑水肿的绝对、相对体积均低于治疗前(t=15.323、15.034、24.425、13.038,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水肿的绝对、相对体积均少于对照组(t= 3.171、13.265,P<0.05).治疗前两组NIHSS、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8、0.967,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GCS评分高于治疗前(t=27.370、23.857、7.101、4.443,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少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7.247、2.713,P<0.05).治疗前两组NSE、S100β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 0.425、0.349,P>0.05);治疗后两组NSE、S100β水平低于治疗前(t=6.065、4.436、20.109、7.030,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S100β水平少于对照组(t=2.278、12.818,P<0.05).治疗前两组IL-33、IL-1β、TNF-α和CR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0.043、1.265、0.708、0.157,P>0.05);治疗后两组IL-33、IL-1β、TNF-α和CRP水平低于治疗前(t=5.120、2.119、11.610、4.207、8.378、3.604、7.552、5.420,P<0.05);治疗后观察组 IL-33、IL-1β、TNF-α 和CRP水平少于对照组(t=3.703、3.336、2.389、5.08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 0.312,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HCH患者疗效显著,显著促进水肿的吸收,减缓功能缺损,缓解意识障碍,降低NSE、S100β炎症因子水平,提高IL-33 水平.

    阿托伐他汀高血压脑出血白介素-33

    锦州地区1853例胃息肉病理特征分析

    韩遵文史璇朱金朋高飞...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锦州地区1853 例胃息肉患者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 2021-2022 年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锦州地区患者15 792 例,将病理证实为胃息肉的 1853 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对性别、年龄、息肉的数量、最大直径、发病部位、山田分型和病理学组织分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在 1853 例胃息肉患者中,男性 796 例(11.08%),女性1057 例(12.23%),女性的胃息肉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胃息肉检出率进行比较,41~50 岁组的检出率高于其它组,不同组别之间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特点分析: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炎性息肉762 例(41.12%),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以单发为主,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以多发为主,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单发、多发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的最大直径以>5 mm为主,其余3 种病理类型的最大直径均以≤5 mm为主,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5 mm组和>5mm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田分型中,各种病理类型最常见的分型为山田Ⅱ型,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山田分型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病理类型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胃体,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发病部位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锦州地区胃息肉患者中,息肉的检出率与性别、年龄有关,息肉的病理类型与发病数量、最大直径、山田分型及发病部位有关.

    内镜胃息肉病理类型山田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