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四川民族学院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四川民族学院

李能武

双月刊

1674-8824

scncxb@vip.163.com

0836-2856213

626001

四川省康定县姑咱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ngding Nationality Teachers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 办刊宗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学术性、民族性、师范性和地方性,围绕经济建设,努力探索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规律,开展学术讨论,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教育教学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 读者对象:教师、科研人员、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资源支持视域下超大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于北京、天津、上海的实地调查

    陈纪黄泰博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从资源支持角度探讨超大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由此涉及加强和改进其民族工作问题,应成为当地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北京、天津、上海三地调研资料,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治民族事务、共创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互嵌等方面,考察三个超大城市各民族铸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状况。研究表明:经济型资源支持存在差异、政治型资源支持较为匮乏、文化型资源支持相对乏力、社会型资源支持明显不足等,是超大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共资源支持困境。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公共资源支持视域下超大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观点和结论能够为现阶段城市多方主体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佐证和学理支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超大城市资源支持民族工作

    民国时期的西康体验与边地书写——以《旅行杂志》为例

    张敏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行杂志》作为国内较早的旅游刊物,刊登了大量有关国内国外的游记文本,为研究民国时期的地方书写提供了丰富史料。西康因其深处中国西南边陲的地理位置和高原山地地形,影响了国人对之的探索进程。随着国民政府内迁并在西康建省,来康旅行人数增多,并形成文章发表于《旅行杂志》中。故以民国时期《旅行杂志》中的西康书写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西康体验与边地书写,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旅行杂志》西康书写游记民国

    蓝山瑶族"散花"仪式的人类学考察

    陈芳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山瑶族通过举行"散花"仪式来解除或恢复"身份",以维持正常的心理秩序。从仪式空间、仪式语言、仪式象征三个维度来考察仪式的精神治疗功能,可以发现:表征性空间的流转和阈限空间的打破都是为了让参与者确信神明在场,实现"身份"的转换;仪式语言可以启动参与者的冥想开关,唤起其"心理灵活性";仪式象征通过象征符号的"本土"解释意义和表演象征符号的操作意义来实现其治疗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的治疗仪式,散花仪式还兼具生命转折的意味,是伴随阈限人的年龄和状态的变化而举行的转换仪式,以其独特的方式映射人的生命过程。

    蓝山瑶族散花仪式人类学

    心理剧团体在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杜小英俞超方亭亭王军...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心理剧团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干预效果,选取某高校有人际困扰大学生34人分成实验组18人和对照组16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心理剧团体干预,共计8次,对照组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两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评。实验组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量表各因子及总分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量表各因子及总分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心理剧团体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

    心理剧团体大学生人际关系

    师范生三下乡报名动机对参与意愿的影响:组织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效应

    傅卫东林伟伟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师范生三下乡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关系进行探讨有助于农村儿童教学质量实用性的提升,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为抓手带动地方教育质量。运用师范生三下乡报名动机量表、组织支持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参与意愿量表对S省415名师范生进行测量,构建SEM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师范生三下乡报名动机、组织支持、自我效能感、参与意愿彼此间呈显著性相关;组织支持和师范生自我效能感在报名动机和参与意愿二者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师范生三下乡服务活动报名动机能通过组织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参与意愿。

    师范生三下乡报名动机组织支持自我效能感参与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的面向及范式初探

    李洁卢宝琪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和语言政策经历了从语言发展工具观逐渐走向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再经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建设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强化共同体认同为目标的语言服务与能力建设。国家语言政策与民族地区语言政策一直并行发展着,后者所显现的区域性语言政策演进与特征、语言教育实践、家庭语言实践、语言生态等研究趋向,反映了民族地区语言政策的特殊性、调整性。在研究基本脉络中,着眼于政策制定实践、认同两类研究范式,研究视角于区域与主体层面的延伸,及民族志范式的吸纳,为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民族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生活研究范式

    国内近二十年翻译策略研究新探——以外语类核心期刊为考察范围

    黄信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内近二十年外语核心期刊为研究范围,借助文献检索、文本细读以及可视化图谱分析,发现国内近二十年翻译策略研究总体态势良好,但研究视角有待拓宽;研究类型比较丰富,关注度比较高,但深层次问题有待探讨;策略界定可谓百家争鸣,但系统性不够。这种研究现状和趋势既有来自中国翻译研究传统的传承、文本差异与应用翻译的需求,也有西方翻译理论"西学东渐"的影响。拓宽研究领域、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未来国内翻译策略研究的发展趋势。

    近二十年翻译策略研究现状与趋势

    四川涉藏地区返贫风险治理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探讨

    杜明义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涉藏地区是原典型的深度贫困区,存在诸多诱发返贫风险的因素。返贫风险治理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二者衔接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返贫风险治理同乡村振兴衔接在理论逻辑上,目标、主体、内容和制度上有机契合;在现实价值上,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协同推进作用。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四川涉藏地区当前存在产业性、能动性、文化性、生态性和组织性等返贫风险。鉴于此,应创建产业升级机制、完善能力提升机制、优化文化繁荣机制、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强化组织治理机制,实现返贫风险治理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等的衔接,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建设。

    返贫风险治理乡村振兴衔接机制四川涉藏地区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民族乡治理——基于贵州省2个民族乡的调查

    李文钢赵凝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中,民族乡属于乡村地区,造成民族乡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为破解民族乡面临的发展困境带来了可能性。本文选择贵州省位于城郊区域和城市周边区域的民族乡作为研究案例,论述民族乡在城乡二元结构下面临的发展困境和核心政策诉求。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找回乡村的主体性、树立民族乡分类治理理念、推动民族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个方面,构建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推进民族乡治理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推进民族乡治理的实践路径:推进城乡空间结构平等化、推进不同类型民族乡治理的精细化、充分利用好民族乡行政体制的政治属性、在民族乡治理中吸纳"流动性"治理。

    民族乡行政体制城乡二元结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涉藏地区实施产业富民战略路径研究——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詹芸峤罗成安万明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促进涉藏地区(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及提升其竞争力的方式方法,通过强化对拥有强大实力与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的支持力度来推动产业发展,同时结合公共资金投入和社会资本注入等手段实现这一目标。以此方式构建起一条主导着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道路——即利用交通网络(如四川至西藏的高铁线路)建立适宜居住的城市社区环境,从而形成一种"生产城市一体化"示范区。在此过程中应积极推行创新驱动型的策略路线图,重点关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开发工作,优化当地各行业的结构配置方案,寻求用自然资源交换相关产品的合作途径,以便更好地参与到成都重庆两个城市市区的共同繁荣中。此外还需从加强对本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全面推广全民共享式的旅行体验活动,深度发掘农村生态系统的潜在优势并在其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为进一步改善美丽、幸福、生态甘孜提供有意义的支持依据。

    产城一体三次产业联动生态型经济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