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研究
科技研究
科技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土建工程的有效管理研究

    王宗泽
    446-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做好土建工程的有效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安全以及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土建工程质量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有效地完成业主下定的目标。本文将对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加强土建工程有效管理的解决措施,为进行土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土建工程有效管理质量管理

    福建省山洪雨量探测数据的误差修正

    汪波胡兵李智成
    447-447,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年来,气象部门用于雨量测量的方法为双翻斗雨量计数法。但由于其自身结构、原理方法的局限性,存在着缺陷,导致雨量测量精度不够。这些缺陷直接影响了降雨观测数据的质量,制约了雨量数据的使用。本文主要以0.1MM、0.5MM两种双翻斗雨量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参考多年来关于翻斗雨量误差的研究成果,将两种雨量传感器观测数据与人工站点数据对比,形成与真实数据更加接近的参考值。

    雨量传感器对比分析参考值

    青年指导教师在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的角色定位

    盛维涛张文君
    448-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青年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实践,对青年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有益探索。

    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角色定位

    从顺应论的角度下研究项目课程在导游英语下的运用

    韩雪
    449-449,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更具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在 Verschueren 顺应论的基础上,本文对项目课程在导游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文化差异、学习者个体差异、教师心理需求这几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顺应论在项目课程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讨论了项目课程的实施原则。

    顺应项目课程课堂

    层次分解法在PLC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张文君盛维涛殷佳琳
    450-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PLC 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主干实践课程。在高校实践课程的学习模式中探索层次分解法应用的可行性和评价体系对完善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在指导PLC实训课程的过程中,将层次分解法加以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践课程层次分解法学习模式

    电大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王莉莉
    451-45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人才的质量是评价国家教育事业的标准。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有利于分析教育发展现状。电大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也具备典型的特征,在教学中分析有效性能够促进电大教育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工作经验,分析了电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学生的需求提出了专业的改进措施,为我国电大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

    电大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改进

    韩国的“四化”意象

    柳中明
    452-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理学副教授自费到韩国旅游,发现一些韩国公共管理的一些看似细小的方面却颇值得羡慕、值得称道、值得学习。期望笔者国也在公共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法制化方面步伐更快一些。

    管理人性化精细化现代化

    有效实施化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黄敏
    453-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程的改革必然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本文从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开放互动、点拨评价、深化反思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实践研究

    新时期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教育

    戴厚钦
    45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制胜法宝,也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兴旺发达的政治保证和不竭动力。新的历史背景下,进一步探索和发掘党的群众路线经验,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需求。

    群众路线内涵实质

    由方塘之源说开去--对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单成丙
    45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感知、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训练与指导,写出具有个性观感的文字。写作本是自我生命的活动,反映的是作者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可纵观写作教学,学生无趣、文字失实,教师无奈、“难得糊涂”竟成常态。这一现状让学生失去些什么,教师又该思考些什么?

    写作现状素材积累个性意识合作学习激励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