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放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放导报
开放导报

双月刊

1004-6623

ktdb@yeah.net

0755-82443947

518029

深圳市银湖路金湖一街CDI大厦

开放导报/Journal China Opening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本刊是由国务院驻深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是我国第一份对外开放理论和政策研究期刊。内容以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对外经济政策、经济特区的重新定位、大国关系、两岸四地经济关系、城市(企业)国际竞争力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报告和评论为主,前瞻性强,时代色彩鲜明,极具决策参考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探析

    张明王喆
    7-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经历涨潮—回落—再涨潮周期性过程,并遵循从旧"三位一体"到新"三位一体",再到新新"三位一体"的演进逻辑,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潜在问题进行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相对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整体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在疫情影响、地缘冲突、美元加息等多重冲击的全球新变局下,经济下行与汇率贬值压力、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一些领域抬头、协同深化改革内生难题待解,以及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分化冲击、数字货币对货币主权的威胁等,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以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发展方向,实施更大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确保我国经济回归潜在增速,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扩大高水平开放以改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双循环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三位一体国际货币体系稳慎扎实

    在高水平开放中锻造软硬实力兼备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新思路

    黄新飞李嘉杰
    1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金融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参与程度虽不断提升,但依然受限于金融市场软实力和硬实力不足,导致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面对国际支付清算能力不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较少以及金融监管引领不够等挑战,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境内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科技应用,赋能金融产品和制度创新;提高风险防范精准度,保障金融稳定,从而不断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

    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规则影响力金融高水平开放

    论建设金融强国中的金融风险防控

    张坷坷谭小芬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而防控金融风险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百年变局下,我国金融风险防控面临系列挑战:国内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向社会风险与金融风险转移、大型民营企业债务风险不断攀升、中小银行面临的经济风险问题突出;国际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引致美元流动性风险加剧,地缘政治关系紧张造成金融领域风险加大等.要"开正门、堵偏门"化解存量地方债务风险,严控债务增速遏制增量债务扩张;提高房企自我造血能力,创造可持续性的房企还款来源;建立清晰的政商关系,避免企业盲目扩张;适度降低普惠金融投放量的硬性要求,加快推进中小银行整合;加深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积极应对全球流动性不足;设立地缘经济部门,加强地缘政治风险评估,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保障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风险金融强国金融安全金融发展

    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方向与策略

    王俊云锋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以及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WTO-FTA金融规则演进趋势,对比CPTPP、RCEP等主要自由贸易协定金融规则差异性,可以发现我国在金融自由化等关键性条款、金融数据流动等敏感性条款,以及在"新金融"等全新议题上,与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存在较大差距.应以对标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强化金融法制建设、落实金融管理措施、金融标准国际化作为金融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方向,以"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为原则,完善金融制度体系;以"一带一路"等国际开放平台为载体,推动金融规则"引进来""走出去";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推动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压力测试与复制推广;以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为指引,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金融制度型开放金融规则对接金融体系

    数字人民币推进跨境资本管理创新的作用机制

    刘程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在提升货币政策与跨境资本管理效能方面蕴含可观的创新潜力.与其他国家CBDC相比,数字人民币(e-CNY)体现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契合我国经济实际和金融高质量发展需求.未来数字人民币还可在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促进金融包容性、增强宏观经济政策跨领域协同性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助力实现高水平和高效能的跨境资本管理(CFMs).在CBDC框架下实施资本流动管理的三个层级分别为用户界面层、央行架构层和跨境平台层.技术层面挑战与先发优势实现、相关法律与制度有待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环境限制、数据治理共识与国际标准缺失,是数字人民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未来需要持续优化数字人民币的技术链,完善相关法律与制度,积极参与多边协商和机制创新,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数字货币合作,审慎评估和设计数字货币的治理机制,妥善弥合分歧,为全球CBDC的数据治理一致性贡献"中国方案".

    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跨境资本管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和直接投资

    方慧赵胜立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与直接投资,既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资金融通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十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行业较为广泛、投资区域相对集中等特征.金融开放通过拓展国内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推动资本在国内外市场合理配置,促进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水平普遍较低、中国投资项目融资难度较大等现实制约,要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重点服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加强金融合作,守住风险底线,努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优化倒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精准破解中国企业"走出去"困境;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规范与引导,帮助企业借力金融开放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率,推动金融开放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

    "一带一路"金融开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优势

    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研究

    谢心荻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金融强国建设中可产生牵引作用,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对于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演进,体现了渐进式的改革逻辑,呈现由单向流动到双向开放、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引领、由管道式联通向制度型联通转变的鲜明特征.当前,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面临全球经济形势扰动、中资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不足、金融服务尚存薄弱环节等多方面现实挑战.未来,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境内外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将持续深化.应协同推进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与配套措施改革,不断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影响力,统筹兼顾境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与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高水平对外开放

    构建数字平台"走出去"的安全保障体系

    张茉楠何欣如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中美博弈加剧以及全球数字竞争日趋白热化,数字平台作为数字技术和数字规则治理的重要交集,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在我国数字平台企业规模迅速崛起并不断壮大之际,美西方及其部分新兴经济体以"泛国家安全"为旗号,对数字平台采取"强监管"的施策方针,制造壁垒以限制我数字企业国际化发展,遏制围堵打压全面升级,使我数字平台企业"走出去"成本大幅抬升,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与此同时,我国数字平台企业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国际化程度严重滞后、业务本地化能力及合规体系建设不足等瓶颈.要以加快推动数字制度型开放与数字营商环境改革、深度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制定与规则融合对接、探索构建中国数字领域的"长臂管辖"制度与司法体系、积极构建支持国际海外服务体系、鼓励数字平台构建海外合规体系等为着力点,做好战略应对,保障我国数字平台企业安全"走出去"及高质量发展.

    地缘竞争数字平台"走出去"数字贸易壁垒

    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博弈与中国因应——基于制度型开放视角

    张应良谢向伟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制度规则因素则成为影响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美西方国家凭借在数字服务贸易方面的领先优势,推行以跨境数据自由流动为核心的数字贸易规则,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得.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与发达经济体的数字贸易制度规则博弈加剧,与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合作因数字贸易水平差异形成的制度规则障碍,我国数字企业数据合规与跨境治理能力弱,"南方国家"规则自主性不高的反作用,以及数字贸易壁垒抑制效应凸显等.要在制度型开放引领下,增强我国数字贸易规则融合与引领能力,提升数字贸易企业数据合规与治理能力,推进国内数字贸易规则完善升级,推动与新兴经济体数字贸易合作,构建中国数字贸易的新质技术,加强我国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建设,为国际数字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数字贸易数据跨境流动高质量发展制度规则博弈

    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丁元竹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原创性创新(即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强、把知识生产摆在核心位置等特点,颠覆性创新引入能够彻底改变现有市场或商业模式的全新理论、方法或技术,二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的基础.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在信息技术上寻求颠覆性创新的突破口,在人工智能支持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标新立异,积极参与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与此同时,要在培育原创性颠覆性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生态、建立和完善原创性颠覆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风险投资体制、培育企业和企业家的长期主义价值理念与经营理念、统筹原创性颠覆性科学技术创新的相互关联因素等方面,完善原创性颠覆性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科学技术基础.

    新质生产力原创性创新颠覆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