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放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放导报
开放导报

双月刊

1004-6623

ktdb@yeah.net

0755-82443947

518029

深圳市银湖路金湖一街CDI大厦

开放导报/Journal China Opening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本刊是由国务院驻深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是我国第一份对外开放理论和政策研究期刊。内容以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对外经济政策、经济特区的重新定位、大国关系、两岸四地经济关系、城市(企业)国际竞争力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报告和评论为主,前瞻性强,时代色彩鲜明,极具决策参考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快落实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任务

    王晓红
    3页

    当前深化开放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叶辅靖
    7-1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除需把握其核心要义外,还需要重点研究若干重要问题,如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内外因素的变与不变,世界的底层逻辑是否变化,重点锚定发达经济体的开放是否需要改变,如何处理发展、开放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当前制度型开放的重点是输出规则还是向国际高标准规则学习,需要重点对标哪些国际高标准规则,国际投资者对我的核心关切有哪些,如何培育开放的国内社会大生态以及如何辩证看待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超强生产能力,如何正确处理沿海、内陆和沿边开放的关系,如何看待高水平开放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出口市场的重点拓展方向等问题,以更好厘清有关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认识误区,确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

    高水平开放若干重要问题辨析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发力重点

    霍建国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需要在全面把握其规则要求实质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对标态度,力争达标或原则上基本达标,重点要在国有企业、政府采购协定以及市场竞争政策方面的改革进行对标.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要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企业分类、实行不同的监管模式等为改革重点;政府采购协定方面,应对《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积极参考GPA及CPTPP政府采购章节的有关规则做相应整合、修改和完善;市场竞争政策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国内不同省市、不同市场存在的壁垒和障碍,建立公平法治统一的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CPTPP全国统一大市场

    拓展中间品贸易:市场主导下靶向施策

    苏庆义郑继铭桂子豪
    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变局下,拓展中间品贸易,有助于我国稳外贸、优化外贸环境、提升产业链掌控力.其动力机制包括:从国际分工来看,中间品贸易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从中国自身来看,高质量发展需要拓展中间品贸易;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来看,中美博弈引发的供应链重构将助推中国中间品贸易的增加.当前,中国拓展中间品贸易面临企业向上游攀升的技术难题及其可能导致的就业问题等内部挑战,通道国家向上游环节攀升、日韩等国家中间品竞争,以及美国可能采取封堵或贸易限制措施等外部挑战.中国拓展中间品贸易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总体思路.从国别区域来看,应重点推进向东盟地区的中间品贸易出口;从产品角度来看,要构建大中间品概念,积极拓展各类产品出口,重点推进高技术产品出口;从国内层面来看,在拓展中间品贸易时要坚持国内区域协调、中间品出口和进口相协调、中间品出口和最终品出口相协调、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协调.

    中间品贸易全球产业链稳外贸通道国家

    以提升原产地规则利用率释放RCEP更大红利

    匡贤明王越弘胡雷
    3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RCEP生效以来各成员原产地规则利用率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RCEP成员中除日韩较高,中国、东盟等均有待进一步提升.各成员国RCEP原产地利用率总体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利用RCEP原产地规则不完全、不充分,RCEP关税优惠程度及条款竞争力有待提升,RCEP规则实施机制尚不完善,RCEP优势未得到全面释放等.应以企业为主体有效提升RCEP原产地规则利用率,推动RCEP规则升级,提升RCEP条款对企业的吸引力,完善RCEP实施机制,强化规则利用的制度保障.

    RCEP原产地规则利用率规则升级

    RCEP数字贸易规则升级与中国应对——与USMCA、TPP、CPTPP、欧日EPA比较的思考

    颜相子王帅刘文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RCEP实施以来,为域内国家的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也凸显其规则设计的不足.利用TAPED数据库对RCEP和当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五个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中的数字贸易规则深度进行测度比较,发现RCEP在电子商务、数据传输等七个维度的深度上均显落后.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数字贸易规则深度发展速度处于第一梯队;中国、印尼等第二梯队的国家进一步地在数字贸易规则领域有一定的基础,RCEP的签订使其迅速缩小了与数字贸易规则先进国家的差距;菲律宾、老挝和缅甸则从数字贸易规则"零基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RCEP数字贸易规则可能升级背景下,我国在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面临挑战,需要在构建中国式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规则、完善数字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统筹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和确保数据安全之间的均衡、促进RCEP争端解决机制提质升级、搭建RCEP政产学研交流平台等方面采取前瞻性举措,积极应对.

    数字贸易规则RCEP国际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测度升级

    数字贸易改革如何赋能外贸打造新优势

    张飞刘铁奇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贸易快速增长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新趋势,在推动贸易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第二大国,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优化贸易结构、建设贸易强国的突出亮点.但总的来看,数字贸易也面临发展水平不高、数据跨境流动限制、法律法规与制度保障不完善、国际规则话语权缺失等突出瓶颈.发展数字贸易,建设贸易强国,需要进一步提升数字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推进数字贸易市场开放,扩大数字服务出口,探索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规则制定;加快贸易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技术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创新数字贸易发展模式,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探索建设"一带一路"数字自贸区,推进区域数字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构建数字贸易监管体系,加强数字知识产权监管,强化数字贸易监管的国际协调.

    对外贸易数字贸易新优势瓶颈对策

    直面国际服务贸易规则重构的基本取向——关于对标CPTPP和DEPA"禁止要求当地存在规则"研究

    符正平刘金玲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服务贸易在推动全球贸易向服务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对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CPTPP和DEPA均设立了关于跨境服务贸易的"禁止要求当地存在规则",以减少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促进服务贸易自由流动,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贸易便利性,降低了成本,但也成为监管方面新的课题.对标CPTPP与DEPA,我国在某些服务部门的关键性监管条款还需进一步放宽,如在电子商务、跨境数据处理等领域.与此同时,"禁止要求当地存在规则"给数据本地化及数字化国际服务贸易增值税征管带来挑战.应在全面梳理中国服务贸易协定具体承诺和国内法规基础上,以自贸试验区(港)为"试验田",结合监管目标和监管能力等因素,引入相关规则进行压力测试,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适时进行调整,提升跨境服务贸易监管能力,以期建立高效、透明的服务贸易监管体系,并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参与中国市场,共同推动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服务贸易禁止当地存在规则中国应对方案

    我国服务贸易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胡美华黄茂兴林向劼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已形成以数字化转型为新趋势、知识密集型为新引擎、生产性服务业为新增长点、制度型开放为新焦点的服务贸易发展新格局,并正在探索跨界融合、"互联网+""保税+"以及"区块链+"等服务贸易新模式,为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然而,服务贸易逆差大且国际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程度有待提升、关键支撑要素与治理能力不足,以及外部需求收缩等挑战,是当前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为顺应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格局和新模式,需要在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构建完善的人才要素保障体系,以及加速数字化服务贸易进程等方面积极发力,以推动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并在全球服务贸易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模式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李晨张可云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作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融合发展对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大湾区增长极作用以及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产业、产业链、产业网络和产业生态四个方面全面把握.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产业层面要素流动不充分,产业链层面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产业网络层面"强强互补"的产业分工格局尚未形成,产业生态层面有助于产业持续升级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等挑战.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完善区域合作的法治化基础,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增强大湾区产业体系的原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而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产业网络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