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檗碱抗皮肤癌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447-450,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腹泻、抗高血压、抗缺氧、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外,还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该文主要从小檗碱一直皮肤癌的形成,以及抑杀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和人皮肤鳞癌A431 细胞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小檗碱在皮肤癌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小檗碱抗肿瘤作用皮肤癌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分析

    杨少林熊世娟
    45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 1 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诊疗过程,为隐球菌病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肺炎"被收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在急诊时予祛痰、抗感染等治疗;入院第 5 天,根据患者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查、肺部CT影像学结果和炎症指标结果,支持诊断为肺隐球菌病,予加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治疗,临床药师通过对肺隐球菌病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分析,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用药调整、病情转归情况与查阅相关文献,考虑患者身体质量指数为 28 为肥胖,为保证体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负荷氟康唑剂量可给到 0。84 g,建议予患者经静脉滴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400 mg,q12h);入院第 7 天,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改善,减少给药频率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0。4 g,q24h)抗感染治疗;入院第 13 天,患者肺部CT提示炎症较前进展,继续予抗感染;入院第 17 天,患者整体状况尚可,准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隐球菌抗感染用药治疗过程中,通过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糖尿病)对感染和自身抵抗力影响和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兼顾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获得了制定肺隐球菌病治疗方案的宝贵经验。

    新型隐球菌肺隐球菌病氟康唑药学监护临床药师

    1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分析

    聂绩余凤玮周晗菡谢元春...
    456-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治疗方案及其药学监护过程,为儿童SMPP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儿因"发热 7d,咳嗽 5d"而收入院治疗,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考虑为肺炎,遂经验性予以阿奇霉素和头孢他啶,并辅以止咳化痰治疗;但阿奇霉素满疗程后,患儿症状并无明显改善,同时病原学检查回报肺炎支原体阳性,考虑该肺炎支原体可能对阿奇霉素耐药;临床药师在综合患儿年龄和相关文献结果后,建议可改用多西环素,医生和家属均采纳了此建议;患儿 6d后好转出院,6 周后随访表示预后良好。结论: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患者临床治疗,实施药学监护,有效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了患儿用药的安全性。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药学监护临床药师

    基于文献与实例的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分析

    金芬王萌萌卜学彬黄晨...
    46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文献与相关实例,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莫西沙星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莫西沙星(moxifloxacin)"、"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anaphylaxi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文献,采集患者的相关流行病学信息,结合医院此前上报的 1 例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结果:在国内外数据库中共检索到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文献 13 篇,涉及患者 15 例;在总共 16 例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15 例vs 1 例),<60 岁者14 例,≥60 岁者 4 例;潜伏期≤1h者 9 例,潜伏期>1 h~7 d者 6 例;发生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有 3 例,而超敏反应的有 10 例;在转归方面,11 例患者在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类药物后好转,4 例患者在停用但未予以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好转,有 1 例患者因发生爆发性肝衰竭而最终死亡。结论:莫西沙星所致过敏反应多发生于女性患者,且潜伏期较短,其严重程度可从较轻的皮疹、瘙痒到较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故临床在应对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做到早识别、早处置,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莫西沙星过敏反应超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

    某儿童医院2019-2023年所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王炜榕陈榕
    46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 2019-2023 年所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 775 份ADRs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ADRs的报告类型、患儿的年龄和性别,以及ADRs所涉药物的种类和给药途径等信息,分析所上报ADRs的临床特点。结果:2019-2023 年,医院上报的ADRs数量逐年增多,其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的"(630 例,占 81。29%),其次为"严重的"(88 例,占 9。23%);775 例ADRs报告中,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435 例vs 340 例),年龄上以≤3 岁者为主(289 例,占 37。29%),其次为>3~6 岁(174 例,占22。45%)和>6~9 岁(167 例,占 21。55%);775 例ADRs报告涉及的药物中,前 5 位的种类依次为抗菌药物(315 例,占 40。65%)、内分泌系统用药(75 例,占 9。68%)、神经系统用药(72 例,占 9。29%)、抗肿瘤药(71 例,占 9。16%)和呼吸系统用药(64 例,占 8。26%),而前 3 位的品种依次为注射用头孢噻肟钠(63 例,占 8。13%)、奥卡西平片(43 例,占 5。55%)和注射用头孢唑肟钠(41 例,占 5。29%);所涉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416 例,占 53。68%),其次为口服(253 例,占 32。65%);775 例ADRs主要累及的是皮肤及其附件(357 例,占 46。06%),其次为消化系统(179 例,占 23。10%)。结论:医院低龄患儿为发生ADRs的主要群体,而所涉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和静脉给药药物,对此临床应加强对重点群体和重点药物的监护,以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点用药安全

    某院老年患者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

    吴忧胡海生白倩葛星峰...
    470-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老年患者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22 年 6 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上报的 80 例抗菌药物所致ADRs老年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相关抗菌药物的品种和给药途径,以及ADRs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分析老年患者发生抗菌药物相关ADRs的临床特点。结果:80 例ADRs涉及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喹诺酮类(33 例,占 41。25%)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27 例,占 33。75%),涉及的具体品种主要由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80 例ADRs所涉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70 例,占 87。50%);80 例ADRs 累及的主要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2 例,占40。00%)、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20 例,占 25。00%)、胃肠道系统(16 例,占 20。00%);80 例ADRs中,有 10 例为严重ADRs,其余均为一般ADRs。结论: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老年患者抗菌药物所致ADRs中占比较高,尤其是其静脉滴注剂型;对此,临床应加强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管理和监护,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征

    基于多模态神经网络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预测模型分析

    徐璐周兴蓓吴静魏渊...
    474-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多模态神经网络,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预测模型,为临床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8 月 1 日—2023 年 1 月 20 日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251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行机械通气等信息,采用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分析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与传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比较。结果:2 519 例COVID-19 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 312 例,感染发生率为 12。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 患者继发医院感染与年龄、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和呼吸系统疾病史、是否有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是否行机械通气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5 岁、有高血压病史、有呼吸系统疾病史、住院时间>7 d、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行机械通气是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呼吸系统疾病史、年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和机械通气是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 5 个最大的危险因素,其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坚持样本的准确度分别为 87。49%、86。31%和 90。28%;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79 和 0。852,并且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均可以较好地预测COVID-19 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相关风险,但多模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感染预测模型多模态神经网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

    金薇叶江浩王丽江吴玉华...
    479-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中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6 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设为实施前组,2020 年 7月—2021 年 9 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设为实施后组,分析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全院和各科室AUD的达标情况,以及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全院住院患者的AUD均在 40 以上,并且AUD不达标的科室占比始终在 65。00%以上;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 15 个月内,除有 1 个月外,其他月份的全院AUD均在 40 以下,并且AUD不达标的科室占比也逐渐下降,最低至 28。57%;此外,随着PDCA循环管理实施,全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也有呈下降趋势。结论: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住院患者的AUD,并且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还可以降低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而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PDCA循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合理用药

    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吴玲英王会燕
    483-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 年 6 月(点评干预前,164 例)和 2021 年7 月—2022 年 12 月(点评干预后,164 例)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328 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点评干预前后不同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和不合理用药类型。结果:医嘱点评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明显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28。66%vs 79。27%,P<0。05),并且在腹股沟疝手术、乳腺手术、骨科手术、白内障手术、甲状腺疾病手术等术式上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P<0。05);而医嘱点评结果显示,医嘱点评干预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在给药时机、药品选用、用药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不合理率均明显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P<0。05)。结论:医嘱点评干预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从而提升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医嘱点评抗菌药物

    厦门地区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董春萍伍定辉
    487-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厦门地区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为临床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1 029 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并通过D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结果:1 029 例结核病患者分离出的MTB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为 18。56%(191/1 029);男性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略高于女性(19。24%vs 16。60%,P>0。05);在各年龄段中,40~<60 岁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最高(19。80%),而<20 岁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最低(12。82%),但各年龄段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和/或异烟肼的总耐药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共有 127 例患者的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 B发生突变,突变率为 12。34%,位点 531(C→T)突变频率最高(为 52。76%),共有 141 例患者的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其中kat G基因突变 100 例,突变率为 9。72%,位点 315(G→C)突变频率最高(为 68。09%),inh A基因启动子突变 40 例,突变率为 3。89%,kat G基因和inh A基因启动子同时突变 1 例;1 029 例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发生率为 7。48%,基因rpo B 531(C→T)-kat G 315(G→C)的突变率最高(为 45。45%),有 1 例患者的MTB的rpo B、kat G和inh A基因均发生了突变。结论:厦门地区MTB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的形势严峻,rpo B 531、kat G 315 和rpo B 531-kat G 315 是其利福平耐药、异烟肼耐药和耐多药的主要突变位点。

    结核分枝杆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耐药情况基因突变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