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宽厚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宽厚板
宽厚板

谢良法

双月刊

1009-7864

wykhb2003@163.com

0375-8111575

462500

河南舞钢市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部

宽厚板/Journal Wide and Heavy Plate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转炉、电炉炼钢、炉外精炼、板坯边铸(模铸)、钢板轧制、轧后冷却、热处理、微合金化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及设备应用等的论文,并介绍国外钢铁新技术及发展动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Q355NE钢特厚板坯凝固过程模拟研究

    甄新刚于科哉张攀徐李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75 ×2 000)mm断面的Q355NE钢特厚板坯为研究对象,通过射钉法和红外测温方法测量凝壳厚度及表面温度,将其作为凝固模型计算结果的验证.使用ProCAST软件进行凝固传热过程模拟,分析了不同拉速、过热度、比水量对铸坯温度场和凝固终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过热度和比水量的影响相比,拉速对其凝固终点、温度场影响较大,拉速每提高0.05 m/min,凝固终点平均后移4.54 m,铸坯完全凝固后的铸坯心部温度升高81 ℃左右;而比水量每降低10%,铸坯凝固终点后移0.33 m左右;过热度每升高5℃,铸坯凝固终点后移0.38 m左右.

    Q355NE钢特厚板坯数值模拟凝固终点温度场

    一体模钢锭轧制特厚SA387Gr11CL2钢板生产实践

    瞿征侯敬超王飞李样兵...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3.2t 一体模钢锭轧制的(120 × 1 720 × 13 570)mm规格SA387Gr11CL2钢板为对象,重点研究帽口端表面、内部质量、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轧制钢板帽口对应位置的表面质量良好,探伤结果达到NB/T 47013.3-2015标准及第1号修改单T I级.距帽口线700 mm以内试样成分无明显偏析,满足标准要求,拉伸、冲击等力学性能良好.与传统钢锭相比,采用一体模钢锭轧制上述规格钢板,成材率可以提高3.29%.

    SA387Gr11CL2钢板帽口一体模成分偏析探伤

    基于凝固过程应力控制的板坯内部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

    张海波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板坯内部质量控制水平,从铸坯凝固过程所受应力对内部质量的影响角度,阐述了铸坯内部缺陷的形成机理,提出铸坯在扇形段内综合受力状态是影响内部质量关键因素的理论.通过开发极限工况下二冷水控制模型,减少铸坯凝固过程中所受应力,最大拉坯阻力由2 500 kN降低至1 850 kN,铸坯低倍中间裂纹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低倍检测B类0.5级~C类1.0级中心偏析占比98%,0.5级以下中间裂纹占比85%,铸坯内部质量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连铸质量控制模型优化二次冷却

    Ti微合金化热轧高强钢带性能试验研究

    张保忠杨锁兵葛允宗张博睿...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Ti微合金化高强钢带力学性能波动的问题,进行炼钢生产工艺优化,开展不同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热轧钢带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原炼钢工艺为先将钢水在氩站进行钛合金化,然后直接送连铸机浇铸.为了进一步提高钢水洁净度、改善产品质量、增强力学性能稳定性,在原炼钢工艺中增加LF精炼工序,并进行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钢水经过LF精炼处理,钢中硫含量从0.010%左右降低到0.005%左右,TiN夹杂物颗粒尺寸减小到10 μm以内,能够使Ti微合金化高强钢热轧钢带的纵向冲击功提高43 J、横向冲击功提高38.9 J,并且具有良好的0 ℃低温冲击性能,保持产品力学性能稳定.

    Ti微合金化低合金高强度脱硫冲击功TiN

    700 MPa级薄规格免调质高强钢板的生产实践

    冯俊鹏陈云飞孙电强成慧梅...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高Ti+Mo"合金成分设计、优化加热和TMCP轧制工艺、轧后保温罩缓冷、高效回火等措施,实现了4~12 mm薄规格免调质高强钢稳定生产.结果显示:试验钢板表面质量良好,不平度≤1 mm/2 m.热轧态试验钢板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回火后显微组织近乎全部为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屈服强度776 MPa,抗拉强度822 MPa,断后延伸率20.9%.试验钢板顺利通过中船重工725所的焊接评定认证,焊接接头各项性能良好.

    免调质高强钢板形平直度粒状碳化物焊接性能焊接评定认证

    加热炉水梁垫块结瘤研究及对策

    张强国魏世昭蔡坤鹏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棒材生产中,偶有成品批量性出现固定位置轧疤、折叠缺陷的现象.由于缺陷处于轧件下部,在生产过程中不容易被发现,当在成品检查阶段发现时,经常导致批量产品判废,造成较大的成本损失和质量风险.每次问题均在加热炉检修之后消除,但经过一段时间会再次出现,成为生产中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在加热炉加热制度研究、烧嘴燃烧状态分析、垫块材质试验基础上,对加热炉水梁垫块结瘤问题进行系统性剖析,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并多次进入加热炉内考察验证,总结出加热炉垫块结瘤问题的解决思路与预防措施.采取针对性措施后,结瘤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加热炉垫块结瘤研究及对策

    减少转炉补炉的策略及其效果分析

    刘威邓南阳胡文华赵滨...
    30-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65 t转炉补炉频率高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改进.结果表明:转炉吹炼终点渣的成分超出合理范围、吹炼过程返干比例高及终渣过氧化比例高是补炉次数多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溅渣护炉工艺、枪位和加料模式、装料制度等几个方面的优化,终渣中TFe、MgO和碱度值均有所降低,更接近理论渣系成分;溅渣时间不合格比例降低了15.8%,返干比例降低了26%;转炉炉衬厚度逐渐变厚,炉况变好,平均每月减少补炉17.7次.

    转炉补炉频率溅渣护炉炉龄

    风电塔筒用钢板夹杂物原因分析与改进

    张奇毅陈海燕宋延成刘吉刚...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光谱仪、ASPEX-1020夹杂物自动分析仪测定兴澄特钢S355J0+N风电塔筒用钢冶炼过程中钢液成分和夹杂物数量、成分.通过分析试样中典型夹杂物组分,探讨了夹杂物的演变过程;根据中间包样中夹杂物比钢包样中夹杂物更多的情况,初步判定钢包钢水在进入中间包非稳态状态下,钢水被二次氧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做好连铸保护浇注、使用吹氩塞棒,S355J0+N风电塔筒用钢的夹杂物指数能稳定在9.5以下.

    风电塔筒用钢板夹杂物保护浇注吹氩塞棒

    SPHC产品冲压开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葛允宗胡盛凯王晓飞王佳明...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下游客户提出的SPHC产品冲压开裂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从问题试样断口处检测出的夹杂物为开裂直接原因.夹杂物含有结晶器保护渣特有元素K、Na,证明其来源于结晶器保护渣;浇注中结晶器液面存在波动情况.通过实施相关措施及6个月验证,有效降低了SPHC产品由夹杂物原因导致的改判率,使其质量得到改善.

    SPHC产品开裂夹杂物结晶器保护渣液面波动

    计算机三维模型在4 300 mm精轧机维修中的应用

    刘佳莹余国祥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4 300 mm精轧机属于大型冶金设备,其零件数量庞大、维修工作繁琐,工作原理难以用文字图形表达清楚.利用CATIA的三维功能,严格按实际尺寸和设计参数建立了一个计算机三维模型,将4 300 mm精轧机系统模型的动作进行动画模拟,并检查各模块间的相互配合,是三维模型在4 300 mm精轧机维修实际应用的一次有益尝试.

    三维模型动画模拟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