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创业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创业月刊
科技创业月刊

吴新文

月刊

1672-2272

zgkjcy@126.com

027-87841615 87842436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2号湖北科教大厦D座13楼

科技创业月刊/Journal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技术市场管理中心和湖北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月刊。它以推进创新、指导创业,促进技术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赋能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

    李敏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必将重构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过程,可以借助人机协作与人机融合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的发展的双向赋能.人工智能赋能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智力资源,延伸和拓展人的体能和智能,通过人机协作共同发挥人工智能的效率优势和人的独特创造力,人工智能与人的发展之间的适配关系是动态演化的,二者相互促进和彼此增强.必须辩证、客观、综合、理性地审视人工智能给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始终坚持人工智能的"人本逻辑"与"向善发展",确保全体人民公平公正地享有技术进步的有益成果和获得全面发展的权利.通过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保持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主体性地位,树立全新的"人—机"融合发展观念,构建多主体协同联动的劳动者保障制度,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模式等路径来最大化地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让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人的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本逻辑智能向善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产教融合动力生成及实践路径

    马宇仪张淼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内在行动指引,代表着新型、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跃迁,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新质生产力的需求,产教深度融合需要关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试对产教融合动力生成进行分析,思考如何破除产教融合发展中的困境,探寻对策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以期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动力生成实践路径

    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现状、前沿演进与治理对策

    韩宁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激发全球科技与产业之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引发了诸多伦理道德问题,给社会法治带来重大挑战.因此,了解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对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科技伦理治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202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1 365篇有关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文献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两个维度系统分析国内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现状、演进历程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

    人工智能伦理可视化研究伦理治理

    碳交易试点政策与企业创新质量研究

    戚拥军邓瀚涛
    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创新持续性和知识宽度,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创新知识宽度存在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碳信息披露和分析师关注影响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初始配额付费制度的地区、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定价能力弱、国有控股和重污染的制造企业,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对于在初始配额付费制度的地区、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定价能力弱和国有控股的企业,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知识宽度的抑制作用则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企业创新持续性水平提高还能推动企业价值上升,而创新知识宽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则不显著.

    碳交易试点政策创新持续性碳信息披露创新知识宽度

    数字化背景下管理层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陈一飞谷瑞寒肖鹏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浪潮中,深入研究激发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动力对于企业战略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具体路径显得极为重要.鉴于此,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旨在将管理层的激励措施、数字化转型以及创新绩效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探究数字化转型在管理层激励对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于管理层激励在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方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拓宽了提高创新绩效的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数字化转型管理层激励创新绩效制造业企业

    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基于专利授权与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梁炜均张艺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利作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对促进经济发展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技术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授权总量对人均实际GDP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技术创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通过促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的完善,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不同专利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专利类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发明专利,最后是外观设计专利.地区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专利授权量经济增长面板数据模型人均实际GDP

    人口因素对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影响

    王亚航张向前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人口负增长挑战,探索人口因素对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影响是立足国家战略、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全样本、不同区域、不同人口年龄结构等6个角度分析中国人口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对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高学历人口、劳动人口和高消费水平人口更能提升人才中心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高、公共服务水平高、人才发展环境好的地区,人口规模更能促进人才中心发展.最后,从加强生育激励力度、提升人口质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五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人口因素世界人才中心创新高地区域异质性

    不同权力结构下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研究

    周怡婕张福利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渠道权力结构在决定供应链的产品技术创新与营销投入策略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关系到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考虑了两种不同权力结构下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制造商主导模型和零售商主导模型.在每种权力结构下只考虑政府补贴制造商、政府补贴消费者、政府无补贴3种情况,研究不同政府补贴策略对供应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零售商为领导者时,与政府无补贴情形相比,对制造商或消费者分别补贴都能够提升产品技术创新水平,而且两者水平相等;无论是对制造商还是消费者进行补贴,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为领导者时各自获利最大.②与无补贴情况相比,政府补贴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购买力、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技术创新水平和营销投入水平.③产品技术创新水平、消费者购买力以及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均随着技术创新水平敏感性和营销投入敏感性增加而增加;供应链中的技术创新水平与营销投入水平并非遵循固定的高低顺序,而是受到消费者对技术创新敏感度和营销投入敏感度的共同影响.

    权力结构政府补贴产品技术创新消费者购买力

    数字创业画布:一个用于诊断和改进数字创业过程的模型框架

    余嘉琦杨芳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创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创业过程理论,提出"数字创业画布"模型,系统分析数字创业过程中的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捕获四大核心环节.通过对数字创业过程的梳理,提出该模型不仅有助于识别市场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还为数字创业者提供了改进产品和创业策略的理论依据.数字创业的成功不仅依赖技术创新,还需要敏锐的需求洞察和灵活的战略调整.通过构建"数字创业画布"模型,扩展了商业模式画布的应用,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数字创业数字创业画布商业模式创业绩效

    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意愿影响路径研究——基于103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佳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引入MOA理论框架,构建了影响学生双创参与意愿的理论模型.对全国范围内103所高校千余名学生进行实证调研,深入探讨人口统计学特征、双创教育满意度、参与动机、双创政策感知以及个人能力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参与意愿.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学科、成绩、年级及科创经历均显著影响学生的参与意愿;通过构建包含三重并联中介路径的理论模型,阐明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模型指出,双创教育满意度通过增强参与动机、优化双创政策感知以及促进个人能力发展3条路径,正向影响学生的参与意愿.其中,个人能力的发展对提升参与意愿的作用最为突出,而双创政策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系列策略建议,包括实施个性化双创教育方案、提升双创教育满意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强化能力培养和实践锻炼、完善双创激励政策.这些建议旨在为高校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双创教育政策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参与意愿MOA理论影响路径实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