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
科教导刊

谷力

旬刊

1674-6813

kjdkzzs@yahoo.com.cn

027-87826797

430070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北路76号书香门第大厦1205室

科教导刊/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数字化赋能职业专业教学改革——以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非遗传承技艺课程建设为例

    黄娟赵静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教育数字化背景,研究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深入探索非遗技艺课程在文化、教育、经济方面的卓越价值,并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特点以及当下各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状,总结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非遗传承技艺课程建设的思路,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事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非遗传承技艺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智能建造方向课程体系改革

    张谊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需要为建筑业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以此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文章通过对新工科教育理念和建筑行业人才新需求的分析,从地方应用型高校角度出发,梳理出工程管理专业智能建造方向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再依据OBE产出效果理念,设计了"345"课程体系,即"三大基础课程、四阶段实践体系、五大课程平台",打造出符合智能建造理念的新兴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智能建造方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新工科智能建造课程体系

    高校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探析

    李玲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数字时代的来临既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也为其提供了发展新机遇。教育考试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高等院校应牢牢把握数字时代机遇,以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了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梳理了目前高校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并从整体规划、经费投入、数字素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以期创新考试与评价模式,构建数字化教育考试新生态。

    数字化高校考试改革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问题分析

    徐文起冯海英郑晓宇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德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职业准则,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应将师德养成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当前幼儿园师资培养的前沿阵地,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培养。然而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认知不足、师德教育课程开展频率较低、高校师德教育授课形式单一、高校师德教育开展效果不佳。究其根本,是由于学生受到传统学习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过度依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高校缺乏革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因此,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教育不仅要从学生自身进行改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校的师德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也都需要加以调整。

    学前教育师德教育师范生

    基于校企协作的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及建议

    唐皓马建全赵洲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基于校企协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各高校较为成熟的一种教育方式。但随着该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亦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基于对某西部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实施的现状分析,指出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实践培养目标不清、双导师权责不清及实践考核标准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校企协作地质工程培养模式问题对策

    新媒体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顾荣庆杨宁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制于传统教育观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往往受办学定位、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企业合作等方面的影响,而与设定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径,同时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构建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油藏工程基础教学方法思考

    梁洪彬胡世莱姜楠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藏工程基础是针对跨考到油气田开发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本科补修课。由于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复杂等特点,并且补修该课程的研究生缺乏与石油地质开发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较困难。因此,文章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课上课下学习和聚焦油田生产问题三个维度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完善方法,通过厚植"石油精神"、构建以行业为需求导向的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双提升。

    油藏工程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工程案例

    立足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设——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

    许祝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力,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设立足地方,定位"特色发展、创新赋能、服务社会",构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力争解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浪潮中教育的根本问题;强化师资赋能,建设好师资队伍,胜任思政课主渠道教育作用;创新教学,"五创融合"育人,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服务地方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原理课程"五创融合""三位一体"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兽医免疫学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刘文俊付新亮曹楠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代青年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畜牧兽医人才,文章在总结当前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合和优化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研究设计性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如何改变过去验证性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动物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基于闽台合作的物理治疗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谢秋蓉罗佳江征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物理治疗人才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标准化病人教学准入率低、社会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不足、教学评价模式单一、专业师资不足等诸多问题,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福建中医药大学开展了闽台合作项目,基于WCPT国际认证的教育标准,从构建PT专业七大核心课程模块、率先引入标准化病人进课堂、强化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创新发展平台、构建形成性评价全覆盖一体化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推动师资团队建设将专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建并实施以"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物理治疗人才培养新课程体系,为我国物理治疗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物理治疗闽台合作教学改革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