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
科教导刊

谷力

旬刊

1674-6813

kjdkzzs@yahoo.com.cn

027-87826797

430070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北路76号书香门第大厦1205室

科教导刊/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朱艳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法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法类课程存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亟须完善;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主动性有待提高;园校合作紧密性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为破除困境,文章提出应完善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利用多种途径,加强教法类课程教学与幼儿园实践的合作深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多渠道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教法类课程对策研究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助力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佟研谭龙臣郭慧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是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实践人才的主要途径,与我国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息息相关。文章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级科研创新平台体系的建立为例,探讨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在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阐述科研创新平台聚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专业结构、推动高精尖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深入推进开放融合以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赋能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科研创新平台创新实践能力

    凉山民族地区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静吴芳芳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为了解凉山州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状况,文章作者对普格县四所中学的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全;教师工作压力偏大,从教意愿偏低;教师培训机会不均、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增加教师编制数量,定向培养充实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及社会地位;精准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继续建立并利用好对口帮扶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监管职能,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等措施,为完善民族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师资队伍调查研究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靳攀刘伟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置于首位,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及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基于协同理论,从完善师德教育体系、健全师德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师德奖惩体系以及全周期师德建设的监督与宣传,探索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协同理论高校师德长效机制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课程能力建设探析

    袁双龙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趋势,高校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就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的课程能力建设。文章基于"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下高校思政教师的课程能力建设要求,阐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课程能力构成,并提出教师课程能力的建设路径,旨在引导和带动全体教师更好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大思政课思政教师课程能力

    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王婷婷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数字素养已成为高校教师教学中的必备素养,其对于提高高校数字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数字素养培育和评估,可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文章探讨了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参与实践项目,建立学习社区和合作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以及建立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这些措施,以提高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育应用能力,推动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高校教师数字素养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内涵研究

    王子灿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内涵进行分析,梳理了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理念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分析了"三全育人"模式下开展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为"三全育人"背景下开展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提供理论保障。

    三全育人思政教育高职内涵

    红色经典艺术融入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

    王静刘淑梅刘爽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团体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红色经典艺术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染力,将红色经典艺术融入高校共青团工作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探究两者的有效融合,既能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又能不断扩大红色经典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两者同向同行,发挥育人实效。文章旨在探讨红色经典艺术融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在价值和路径。

    红色艺术经典共青团有效融合

    红色文化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践

    魏晓亮梁平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精神财富和优秀品质,其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和育人价值,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资源。当前,艺术院校因种种因素的制约,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较少。文章重点分析将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为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育人实效探索经验。

    红色文化艺术院校实践研究

    "大思政课"背景下新疆中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肖丹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崭新的课程形态,"大思政课"打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域,提出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命题,而课程联动、协同育人正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基于"大思政课"背景,分析了新疆中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现状,探讨了"大思政课"背景下新疆中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旨在增强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效应,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

    中职思政课专业课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