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电子版
科教导刊-电子版

月刊

1674-6813

科教导刊-电子版/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诺贝尔奖相关核酸生物学技术为专题促进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罗群峰罗达亚潘泽政涂硕...
    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与科研联系紧密。然而,相关内容知识体系庞杂,微观抽象,学生的理解易停留在表面,难以胜任今后对相关理论与技能有要求的科研岗位。本教学团队运用"科教融合"理念,筛选5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核酸生物学技术的专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并以PPT汇报;然后在实验教学阶段,组织学生学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引物设计方法,并进行PPT汇报和实战演练,设计实验中所用引物。从而让学生在理论与技能上充分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后续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核酸生物学技术科教融合诺贝尔奖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康复治疗学教学中循证理念的运用

    王丽琼李懿何成奇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循证实践在康复治疗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融合循证实践的康复治疗教学模式,提倡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证据,并将证据用于临床实践中形成规范的康复治疗方案。文章总结了康复治疗学循证实践教学的现状,剖析了目前循证实践教学的障碍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康复治疗循证实践教学的建议,旨在为康复治疗学生提升循证实践能力和技能提供参考。

    康复治疗学循证实践教学

    以"双碳"需求为导向的"热功能与热管理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

    王琦鲁启鹏朱立峰匡健磊...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双碳"背景下"热功能与热管理材料"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重难点难以把握、面向"双碳"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足、学生学习兴趣缺乏、课外教学力度不足等教学痛点,以"双碳"需求为导向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优化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双碳"研究前沿,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双碳"科技创新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双碳"教学模式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学生学习维度等具体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培养满足"双碳"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双碳"目标需求导向热功能与热管理材料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课程体系分析与改革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

    许维军马红阳刘宁陈泽权...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培养专业人才、推动行业发展和解决海洋工程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原有的课程体系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旨在对当前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为该领域的教育提供参考。

    新工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课程体系

    基于"双碳"目标与人工智能背景的大气科学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田鑫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双碳"目标背景下大气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大气科学教育迅速发展,但在实现"双碳"目标和人工智能技术学科跨界融合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科研训练、促进国际交流以及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有效提升大气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双碳大气科学人工智能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背景下结直肠癌辅助诊断在临床教学中的研究

    万晶晶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是女性和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和第五大原因。目前,医疗行业已融入更多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能够针对结直肠癌筛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成像数据,创建自动检测和描述息肉信息的智能辅助系统。因此,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引入临床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其运用前沿科技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推动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促进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

    人工智能结直肠癌辅助诊断临床教学

    基于科教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为例

    赵宾王建军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加快新材料领域的原始理论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科研课题引领,结合研究生知识背景和科研实际需求,以科研实际案例拓展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专业知识有效获取与科研创新发展协同并进。深入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运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开展多模式课堂教学。依托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实施科研案例实践,注重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更加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材料物理性能科教协同案例教学创新思维

    面向新工科能力培养的"人工智能+公共安全"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徐武彭伟顾成杰殷璐璐...
    23-2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公共安全融合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公共方向推进新工科建设的重要课题。为响应国家公共安全战略和公共安全行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文章在分析公共安全人才培养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面向新工科能力培养的"人工智能+公共安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协同推进创新培养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搭建科教融合育人平台、加强个性化人才培养,以及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一系列建设举措,形成跨学科融合、实践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公共安全行业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新工科公共安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

    航空安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飞机防火技术"课程建设为例

    陈维旺周晓猛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民航业快速发展,面临的安全压力倍增,对航空安全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建设是高校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文章以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飞机防火技术"为例,探讨了以课程建设为依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凝练科研成果进课堂、精选与策划学术活动、优化设计实践环节、引导孵化创新训练项目、鼓励参与教师科研专项、特意安排本科毕设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航空安全创新型人才培养飞机防火安全工程

    先进焊接与连接硕士研究生三年制模式培养方法探索

    董志波黄永宪杭春进陈国庆...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实培养方案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基石,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法是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国际社会大背景下,探索三年制研究生培养方法是解决焊接专业高水平人才需求的首要任务。文章以三年培养模式下先进焊接与连接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当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步入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明确专硕和学硕在培养期间的差异性,以及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培养模式的认可度出发,对三年制模式下焊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法进行有益探索,以期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制改革先进焊接与连接培养方法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