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电子版
科教导刊-电子版

月刊

1674-6813

科教导刊-电子版/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明兰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伴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落实,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越发丰富和充实,很多高校都选择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到一起,以此来全面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创新和改革.实践证明,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确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其在推动大学生全方位成长和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将立足于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就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大学生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索

    热依汉古丽·阿卜力孜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意义重大,有助于教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此高校应积极做好教学培训,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的兴趣;改善教学环境,营造有利于英语课程思政的课堂氛围;改进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效融合;完善教学评价,多元评价学生英语课程思政效果,切实推进高校英语思政的创新教学.

    课程思政英语教学路径

    高校"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机制的构建策略分析

    刘庆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全育人"理念是一种新时代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实践路径和主要载体.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构建"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机制,是高校和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文章主要探讨了"三全育人"机制的落实方法.高校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从多角度全方位构建立体完善的"三全育人"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全育人"高等教育德育工作

    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丁洋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技术直接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内容、方法与评价.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智能化和科学性,增强时代感与吸引力.文章以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价值为导向,分析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以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探讨

    何怀东闫叶寒杨本俊李典友...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已成为当前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思想是高校环境类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监测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中课程思政育人存在不足.对此,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视角下实施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根据该课程中水、大气和土壤等多环境要素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特点,从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及教育能力,创新思政教育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实施该课程思政的途径,为环境监测课程的思政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环境监测课程思政生态文明教学改革

    "区域地质测量实习"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

    王小雨孟庆泉闫建萍王淑华...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外实践是高校地质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对培养德才兼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地质测量实习依托于开放式、参与式的实践氛围,在真实可接触的地质场景中,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多途径开展野外实践,有利于更好地达成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兰州大学地质专业区域地质测量实习结合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的地质、地理、文化背景,提取了红色精神、科学方法论、科学家精神、绿色矿山等六个方面的育人元素.在构建思政育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合理融入思政元素,增加了课程的温度和高度,从而全方位提高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区域地质测量实习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政设计——以"食用白醋总酸度测定"为例

    彭建萍袁文兵吕道飞黄振恺...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国际化以及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思潮多元交汇冲击的局面形成,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在实验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是一个大的挑战.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将思想政治培养作为隐性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食用白醋总酸度测定"教学设计为例,文章展示了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实验课程,为高校实验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分析化学实验隐性教育思想教育

    基于成长需求的艺术课程评价改革实践探究——以深圳市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选择+进阶"式的美育课程改革实践为例

    张雯箐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圳市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创建于2018年9月,至今依托教育部基础课程实验区的平台与资源优势,在扎实推进国家基础课程中,学校将艺术课程分为三阶:基础课程、潜能课程和卓越课程,同时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选课方式来适应不同能力层级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三级课程系列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学校凭借基础课程的校本化,潜能课程的个别化,卓越课程的优质化.建构多元立体课程,分学段、分层级建立相应的课程组,提供夯实基础和个性选择的机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课程不同需求的最大化满足.目前,学校已经研发素描、油画棒、戏剧、合唱等18门艺术分类必选课程、67门潜能课程(艺术类16门)、36门卓越课程(艺术类15门),学生的参与率达100%.潜能课程、卓越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独特发展需求,为全校学生提供了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自由"选择+进阶"的机会,并且进行全员走班学习.

    课程改革"选择+进阶"综合评价

    初中生物学SSI教学的策略及意义

    刘新芳江灵许威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SSI)运用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SSI教学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方面促进初中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论文阐述了SSI教学的内涵,及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意义,从而为初中生物学教学中SSI教学的运用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SSI教学初中生物学研究方法

    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周明军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体育教育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责任.文章首先分析了创造性思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小学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