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电子版
科教导刊-电子版

月刊

1674-6813

科教导刊-电子版/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环境类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设计与应用

    蒋平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类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将生态文明作为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的核心,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文章指出课程思政教学的核心应该从"教"转到"学",即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环境与人类"教学团队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结合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规划,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设计了多轮以演讲和讨论课环节为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实际环境问题,并提升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思政价值观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教学法

    试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郭斌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体现,具有增强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历史自信以及创造历史伟业的深刻内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不仅是对党的历史传统和宝贵经验的传承,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帮助青年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关键举措.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内容和方法上高度契合.通过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高尚道德品质及强烈历史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历史主动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新人

    "强基计划"背景下研究生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以"数论"课程为例

    张杨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强基计划"背景下,文章以"数论"课程为例,开展研究生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动态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安排,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真正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基础扎实、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基计划教学改革思政

    "双元制"模式下的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群为例

    周国良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职机电类专业为例,结合中德合作"双元制"的育人模式,通过双主体育人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三个问题,并通过"双元制"模式下的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阐述了学校元与企业元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及课程思政在双元制下的实施步骤.

    课程思政双元制高职机电类双主体育人

    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李艳波钟玉峰运海红王鑫...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趋势.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网络"这一专业课程而言,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以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拥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优秀人才.

    BOPPPS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政元素挖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与创新

    刘培源张露敏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外语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全球化语境下,外语学子除需精通语言与跨文化沟通外,更应深植文化素养,持正价值观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外语教育,可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塑造正确道德及价值观,并提升国际交流中的文化竞争力.但融合之路挑战重重,亟待教育者在内容、方法及实践上锐意创新.文章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在外语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合意义、挑战及实施策略,以期为外语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语学生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电路分析教学设计与实践

    李欣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路分析是电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内容繁杂且课时较少.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该研究提出采用雨课堂进行混合教学,以基尔霍夫定律的教学为例,"线上+线下"连接课前、课中和课后,大数据支持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对如何切入思政元素进行了论述举例,旨在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电路分析课程思政混合教学雨课堂

    基于"最佳学习区"理论的角色轮换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蔡龙熊凌曹钰涵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职业认知、产生职业体验和提高职业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最近发展区理念衍生出的"最佳学习区"理论为指导,设计角色轮换式教学模式,探索了将角色扮演、角色体验和角色评价等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四色严线"的课程思政融入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角色轮换法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和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够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施,研究成果获得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立项.

    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最近发展区最佳学习区角色轮换法

    基于协同育人视角的农林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季昊雯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林类高职院校要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亟须围绕协同育人理念探索多主体的育人体系.基于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党总支(支部)书记、朋辈、优秀校友五大育人主体构建的"五维联动"协同育人体系,对推进农林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五维联动"协同育人体系的价值内涵,在梳理农林类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中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塑造校园氛围、整合育人队伍、加强自我管理三个方面探索了农林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协同育人农林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

    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风险与对策

    史剑秋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持续优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已广泛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尤其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广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从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风险与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人工智能网络思政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