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技小院生态链与乡村振兴:理论构建、实践探索、保障机制、现实思考

    张木楠龙梦晴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9 年中国农业大学推出科技小院模式,涉农高校选派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到田间地头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实地诊断、技术指导和多层次服务.这种将高校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与服务乡村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因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耦合而上升成为一项国家行动,并逐渐在国内涉农高校中推广开来.为此,立足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以涉农高校开展的科技小院模式为研究对象,对科技小院入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横向与纵向方面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得出:科技小院生态链连接四大主体、五条主线以及若干副线,其生态链系统中各主体资源有机循环、相互转换,实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在纵向上主要以教育链与服务链为主线,横向推进以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为主导,其生态链运转的保障机制在宏观层面以政府引导为主、中观层面以市场支持为主、微观层面以高校主持为主.据此,针对科技小院模式发展面临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生态圈选址是否能够真正下沉、生态链参与主体是否可以扩宽、生态链资源流向是否能够透明、生态链人才"内生"是否能够落实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展开思考、提出设想.

    科技小院生态链政产学研用教育生态学涉农高校乡村振兴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组态效应与路径分析——基于中国31个地区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龚梅琳刘静岩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丰富而转化绩效存在疲态的问题,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统计中国 31 个地区高校的数据驱动方式,构建包含校企合作、人才规模、科技项目、科研经费、区域经济环境等5个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关键要素的理论框架,据此探讨组态效应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升的有效路径,同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不同的资源禀赋、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多重影响和殊途同归的特点.在充分考虑校企合作、人才规模及经费投入等因素下,全面推进型路径、资源投入型路径及产教合作型路径是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 3 种有效路径;当有效路径中核心因素物质资源(人才规模、科技项目、科研经费)充沛时,校企合作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作用且可以交互替代.因此,高校应根据不同地区发展现状选择合适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绩效提升路径数据包络分析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组态效应

    高校生物实验室危化品的科学化安全管理模式及长效机制

    刘硕赵珏刘雪蕾马妍...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在种类、数量、用途、使用方式等方面与常规化学实验室存在较大差异,但目前国内外普遍缺乏对实验室危化品安全开展学术型、体系化的研究.根据国家对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要求,针对生命科学研究涉及危化品种类有限的优势,充分考虑危化品使用及管理对象的属性,提出生物实验室危化品科学化安全管理理念体系(CSSM);紧密围绕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重点与难点,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管理实践为例,分析其对剧毒化学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气瓶及常规管控危化品 4 类典型危化品开展的一系列特色化、创新性安全管理实践,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常用危化品给出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建议,为高校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危化品的全流程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助力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安全事故少发或不发的良好局面长期保持.

    实验室安全科学化管理危化品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管理高校

    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策略——以气相色谱仪的在线租赁为例

    吴静婷陈泽华陈冠廷张永...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承租人的租赁成本、减轻科研机构在大型科研仪器购买方面的压力,如何有效利用大型科研仪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在大型科研仪器租赁市场中,除租赁和采购之外,还有更多的租赁形式.结合当前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考虑资本的时间价值,以气相色谱仪为例,从大型科研设备的租赁模式出发,对复利条件下大型科研仪器的二重在线租赁问题进行探讨,运用竞争分析法建立这一问题的竞争策略,并根据决策者对今后设备使用的长远期望对共享二重在线租赁问题进行了风险补偿分析;此外,运用算例分析解释利率、概率预期和风险容忍对最佳在线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复利率的情况下,风险补偿策略的最佳决策时机存在差异;决策者预期成功获得的收益与风险容忍度呈正相关;在确定的风险容忍度下,概率预期的引入能够改善大型科研仪器在复利二重在线租赁问题的竞争比性能.

    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经济二重在线租赁复利率竞争分析法气相色谱仪

    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规模经济重塑与结构现代化转型的中介效应研究

    赵茂求汝钰王希元李璐...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为化解服务业"成本病"问题提供新契机.鉴于现有研究未能从规模经济效应和结构现代化效应剖析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因此使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提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指数表示数字技术发展水平,以服务贸易水平刻画规模经济、中高技术服务业出口额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表示服务业的结构现代化程度,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中 2009-2021 年 176 个经济体的跨国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高收入经济体和中低收入经济体进行差异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服务业生产率,规模经济重塑效应和结构现代化转型效应在其中起中介效应;数字技术显著提升高收入经济体的服务业生产率,而对中低收入经济体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中低收入经济体并未充分发展数字技术,其数字技术的发展规模和程度未能有效作用于其服务业.为此,应着力发展数字技术,发挥数字技术规模经济效应与结构现代化效应,促进数字技术与服务业的多场景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性.

    数字技术服务业生产率规模经济结构现代化"中等收入陷阱"现代服务业

    数据要素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李晓梅张子薇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主力军,而数据要素作为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如何实现其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理解数据要素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交互融合提供经验证据,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选取 2017-2021 年中国A股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OLS)分析数据要素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显著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其中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在高技术行业和处于竞争激烈环境中的专精特新企业更为显著,并通过提高研发人才集聚程度使专精特新企业有更强的动力提高创新能力;数据要素在短期内会增加专精特新企业运营成本,但在长期下对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作用显著.据此,提出重视数据要素在专精特新企业中的融合应用、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和内部资源配置、强化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投入行为的重视等对策建议.

    数据要素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人才聚集资源编排理论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OLS)创新赋能

    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基于"动机-能力-机会"(AMO)理论分析框架

    李潭张均辉陈伟
    14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是多种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如何提升转型绩效是当前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但学界针对此议题的深入研究尚较为缺乏.对此,首先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概念作出定义并分析其内涵要素;其次,鉴于组织、团队或个体的绩效水平会受到其能力(ability)、动机(motivation)和机会(opportunity)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动机-能力-机会"(AMO)理论框架构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影响因素的组态模型;最后,采用面向全国制造企业的103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并结合典型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分析企业转型能力(企业动态能力、企业知识禀赋)、转型动机(内在转型需求、外部竞争压力)以及转型机会(政府政策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对于样本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能力、动机和机会均无法单独构成制造企业高智能化转型绩效的必要条件;存在 8 种会导致企业高智能化转型绩效的条件组态并可归纳为能力主导机会支持型、动机主导能力支持型、动机主导机会支持型、机会主导能力支持型和能力、动机、机会兼备型五大组态类型;有 1 种条件组态会导致企业非高智能化转型绩效,可归纳为能力、动机、机会兼不具备型.由此得到启示:制造企业在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须重视对自身能力、动机和机会三者情况进行综合性考量,结合实际选择合理的转型升级路径.

    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转型绩效要素协同"能力-动机-机会"(AMO)理论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组态分析智能制造

    知识演化视角下论文与专利的热点技术方法对比分析——以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为例

    唐露源谢士尧徐源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研究与工业实践之间转移流动.为揭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论文与专利中的技术方法的分布及其演化趋势,基于知识演化视角对比分析论文与专利技术方法的分布,将 2013 年 1 月到 2022 年12 月arXiv数据集中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 39 025 篇论文,以及按照"关键词+IPC分类号"的检索方法在incoPat专利数据库得到的14 654件专利数作为样本,利用维基百科分类树构建方法本体,将论文和专利映射到领域本体中,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验证两者知识演化方面的滞后性.结果表明:样本论文与专利存在共同关注的技术方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注意力机制和预训练语言模型,其中前三者属于比较成熟的神经网络架构,而注意力机制随着上述神经网络架构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专利技术方法相对论文滞后约 1~2 年.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知识演化神经网络技术方法文献计量专利分析

    复杂产品系统研发过程风险研究综述

    谷晓燕房琮淼李俊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产品系统(CoPS)的研发过程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涉及诸多风险因素,众多学者针对相关风险进行研究、提供对CoPS研发风险管理的深刻洞见,以期提高CoPS研发成功率.因此,梳理 89 篇来自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 1998 年至 2023 年间国内外CoPS研发过程风险研究相关文献,从风险管理、风险生成和风险传播 3 个视角,对CoPS研发过程的风险研究工作进行归纳.结果显示在CoPS风险研究领域,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最广泛,文献数量从 1998 年开始逐渐增加,数量占比为 78%,是领域内主要研究方向;风险生成相关研究受关注较少,文献数量占比为 11%且在发表时间上较为分散,除 2015 年与 2018 年外每年不多于 1 篇;风险传播相关研究首篇文献发表于 2013 年,近年来受到持续关注,文献数量占比为 11%.其中,风险管理相关研究主要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控制 4 个核心环节进行展开,揭示在CoPS研发过程中如何通过多种方法有效识别并应对潜在风险;风险生成相关研究主要针对利益相关者的违约风险、技术风险等探究相关风险生成路径,并对风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初步探索;风险传播相关研究则分析揭示有关风险是如何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和部门间传播.同时可见,当前风险管理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一风险因素的探讨,缺少系统地对CoPS研发过程中的流程或生命周期的风险识别、控制与应对的研究;风险生成研究缺乏对风险耦合产生风险事件机制的深入研究;风险传播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风险因素间的动态影响,且相关案例数据的支撑不足.基于此,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角度以及考虑当前及未来的外部宏观环境影响等方面,提出未来可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方向.

    复杂产品系统研发过程风险管理风险生成风险传播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的改进方法与实践——以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为例

    邓泉尹红星刘志宏李玥...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先后建成中国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以及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为持续改进EAST的运行管理,从顶层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评价等方面分析EAST管理实践的有关探索与创新,具体包括:建立所领导、物理与实验运行部至一级系统的三级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围绕成果产出进行统一规划和分级管理;基于"计划—实施—检查—行动(PDCA)"管理理论,形成覆盖EAST运行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机制;通过国内外评估制定设施中长期、近期计划,设置物理与实验运行部,负责主导EAST装置运行计划与目标的制定.另外,根据设施构成、结合运行需求设置一级系统,起用青年骨干担任负责人,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同时,加强设施运行评估,部署实施系列改进举措,如优化基础研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国际合作模式等.根据EAST运行管理经验,对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优化科研组织模式、完善管理方法、建设大科学工程团队、加强开放与合作等对策建议.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运行规划设施管理管理制度大科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