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基础研究成果产出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广州高校的实证分析

    陈黎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中国高校基础研究实力持续提升,强化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基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利用2018-2020年广州65所理工农医类高校及其附属医院有关面板数据,从高层次科研人才、基础研究项目资金、国际合作三大方面,兼顾高校类型、高校规模、高校人均研究开发经费投入3个异质性特征,分别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迭代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高校基础研究成果产出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45岁以下的博士学位高层次师资数量及占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额度、参加国际会议人次、与国(境)外合作研究派遣人次对高校基础研究高质量成果产出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由此提出精准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提升高校基础研究核心竞争力;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模式,助推高校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国际合作,提升高校基础研究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等对策建议.

    基础研究成果产出国际合作科研人才广州高校

    科研经费中人员费占比与科研产出的关系——来自中国高等学校的经验证据

    祁林赵心愿武自强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是中国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索科研人员激励如何影响科研产出、优化科研经费支出结构,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高等学校的科技活动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科研经费支出中人力资本分配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研支出中的人员费占比与科研产出呈现倒"U"型关系,放宽科研经费中人员费限制的措施出台提高了人力成本占比对科研产出的阈值效应,但并未加速或减缓人员费占比对科研产出的边际影响,可见政策可以改善资源配置结构与效率,然而科研产出本质上经由要素投入而产生;理工农医学科与人文社科的人员费在科研支出中的平均占比呈现出明显的差距,前者使科研成果产出最大化的极值点出现在19.50%附近,后者在41.51%附近.据此提出优化科研经费配置、提升人员经费效益、实施经费差异化管理等改善中国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建议.

    科研经费人员费占比科研产出"U"型关系政策效应中国高校

    团队创新使命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

    黄东夏天添王慧郑英紫...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使命实质上是一种以坚持质量、精益求精为核心内涵的正向科技创新理念,而创新使命所弘扬的价值内涵与高校发展需求不谋而合,因而揭示创新使命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效率的深层影响"黑箱"很有必要.以中国22所理工类高校的96个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取样法的动态研究范式进行连续10个月的日记式调研,讨论团队创新使命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效率的深层影响机制,同时揭示团队促进型调节焦点的过程机制以及变革型领导的情境机制.结果显示:团队创新使命会通过形成团队促进型调节焦点的正向科技创新动机推动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从而实现理工类高校高质量创新,且变革型领导能够显著促进这一效果.故而,建议中国高校在积极推动与践行创新使命理念的同时,还应重视团队创新使命的嵌入机制与转化机制,树立正确的科研团队工作价值理念,形成正能量的团队工作动机,构建高效率的团队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使命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效率团队促进型调节焦点变革型领导

    数字孪生技术驱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

    吴晓波李王镕林福鑫余点...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链创新链(以下简称"双链")融合发展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的必然要求,但链结构差异、网络碎片化、政策非协同等问题影响其流转效率及协同效果.在创新范式转变中,数字孪生技术展现出独特的动态过程映射和实时双向互动能力,为创新管理带来新思路.基于对"双链"内涵、融合现状与数字孪生技术特征、使能作用的系统性梳理,提出以数字孪生技术驱动"双链"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在数字化标准表达与数据融合中实现全过程整合,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尺度实现互动与协同.具体来看,数字孪生技术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全过程整合与全时空交互中调节"双链"上下游各参与主体在运行机制、认知或目标上的结构性差异,控制产业网络和创新网络在发展过程中的碎片化趋向,转变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在设计布局、资源分配上的非协同问题,实现从单点优化范式到"双链"协同范式的重构与升级.然而,数字孪生技术仍存在技术实现、隐私安全、权责管理方面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数字孪生技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数字化全过程整合全时空交互创新范式

    组织支持、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组态视角的fsQCA分析

    何慧芳周述章余芬刘祯...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活动具有系统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绩效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且各影响因素间具有相互依赖的复杂性,但目前偏向于单一因素的探讨,无法解释多要素相互依赖等复杂的运行机制.因此,以中国2 92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样本,基于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组织支持、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三大类别中的7个条件对孵化器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绩效与其所处制度、市场环境息息相关,主体与环境均衡驱动型协同创新策略是实现高创新绩效的主要路径;孵化器创新绩效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组织支持行为均无法单独构成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多要素协同作用对孵化器创新绩效具有殊途同归效果,其中政府补贴没有发挥关键作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多数路径中起到重要作用,孵化器空间上的集聚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影响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为政府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者从制度和市场环境两方面考虑,提出提高孵化器创新绩效的建议.

    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绩效组织支持制度环境市场环境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在线知识社区中社会网络结构对用户创意质量的影响

    周密吴书慧郭文杰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在在线社区中与其他用户建立联系产生的社会关系是影响个人知识贡献意愿与产出能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学界对此缺乏探究和解释.因此,为有目的地推进在线知识社区中高质量创意的产出,区分创意的客观质量和主观质量,探究在线知识社区用户的社会网络结构对两种创意质量的影响机制.以知乎平台为对象,利用931个用户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用户的出度中心性、入度中心性、强关系3个网络结构变量对创意客观质量、创意主观质量的影响,以及用户的社区地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用户的出度中心性正向影响创意客观质量,入度中心性正向影响创意主观质量;用户的强关系数量正向影响创意客观质量,负向影响创意主观质量;同时,社区地位加强用户的出度中心性对创意客观质量的积极影响和用户的入度中心性对创意主观质量的积极影响,削弱用户的强关系对创意客观质量的积极影响,但加强用户的强关系对创意主观质量的消极影响.由此提出,在线知识社区管理者应有意识地支持和引导用户从出度中心性、入度中心性、强关系3个角度构建自己的网络结构,为社区持续稳定提供高质量创意.

    在线知识社区创意质量社会网络结构中心性强关系

    赋能视角下中国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张文德潘星宇陈旭华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中国高校知识服务效能,激发高校教师创新潜能、促进知识创新,在知识服务领域引入赋能理论,对中国9所高校26位知识服务主体进行深入访谈,结合C9高校发布的9份网络报道,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挖掘出技术赋能、市场赋能、知识赋能、心理赋能、制度赋能和组织赋能6个核心范畴,基于分析结果构建双因素视角下高校知识服务赋能理论模型(IMK-TPO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在高校知识服务赋能路径中,既要以制度赋能、市场赋能和知识赋能等保健赋能模式为保障,维持原有服务效能,还需以技术赋能、心理赋能和组织赋能等激励赋能模式为驱动,提升整体服务效能.其中,制度赋能和市场赋能需要政府等组织的协同支持;而知识赋能则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来提升.基于此,提出由政府高校个人合力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合作网络,强化学科交融互动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中国高校知识服务发展.

    知识服务服务效能赋能理论高校知识管理

    政府数据治理的逻辑起点、治理过程及核心价值——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

    肖玉贤王友奎张腾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数据治理关注通过推动政府数据开发利用和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以释放数据价值.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向规模化开发利用的演进过程,恰当地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道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体制保障,通过述评政府数据治理、数据价值和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研究,引入政府数据治理长效机制,探讨政府数据治理的逻辑起点、治理过程和核心价值,并基于此提出"需求-数治-价值"视角的政府数据治理的价值实现模型,即以满足多主体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生态需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逻辑起点,推动"数治制度建设—数据创新体系—落实治理活动"长效机制建立,使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能够满足各领域内场景一体化态势发展,实现公共价值与商业价值并举.

    数据治理政府数据中国式现代化公共价值商业价值政企共创

    政府干预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剑程华东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先行区,明确其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打造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政府干预为研究视角,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对201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以政府干预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上海、宁波、苏州、杭州、南京的效率值排在前5位,但是城市群内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差异悬殊,区域空间格局极不平衡,其中政府干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均对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建议长三角各地政府围绕从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至产出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并加强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科技创新资源资源配置配置效率政府干预长三角城市群

    欧洲研究区跨区域协同创新治理举措及启示

    刘慧金·范德波特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跨区域协同治理问题,可以说治理机制是否有效直接决定跨区域协同创新效果.建设欧洲研究区是欧盟促进其成员国间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目标是整合成员国创新资源和力量以提升欧盟整体创新竞争力.欧盟成员国创新能力不平衡,为实现各国有效跨区域协同治理,欧盟搭建了欧盟及其成员国和地区多层治理下的共同治理框架,通过设立欧洲研究区咨询建议机构、注重决策的民主化形成政策咨询建议机制,通过编制《欧洲研究区发展报告》《欧洲研究区发展路线图》和纳入"欧洲学期"构建监督机制,并开发基金工具、项目工具和各种对话机制等治理工具,在成员国间建立创新伙伴关系,推进各国创新资源、项目和政策的协同,提升欧盟治理能力、改善欧盟创新系统失灵问题.欧洲研究区加强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协同创新治理方面的经验对中国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在加强不同层级主体共同治理、形成有效咨询建议机制、设计多种互补治理工具等方面带来有益启示.

    欧洲研究区创新治理创新系统咨询建议机制监督机制治理工具协同创新创新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