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孙书行

双月刊

1671-1254

journal-ss@163.com

0871-5920024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为国家公开发行的社科类综合性中文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文化、艺术,哲学、经济、教育学、法学、外语等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性学术论文。为积极探讨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弘扬学校综合实力,优化科学结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发掘求是的精神,突出办刊特色,热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构场、能力场和角色场:场论视阈下人机协同创新的组织建构研究

    任宗强徐可鑫陈赛虎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能机器崛起,人类与日趋聪明的机器协同创新将成为未来创新的主要范式.基于场论将人机协同创新看作组织内的一个社会建构过程,通过一系列社会性互动形成一个共同的"我们"身份.人机协同存在三个相互嵌套的场:结构场、能力场和角色场,对应的是秩序、权力、责任.其中:结构场与能力场是矢量场,二者纠缠在一起产生复杂性,从而决定人机二元角色与功能;角色场是标量场,其势函数梯度构成能力场,而人机的角色场也会指导价值分配并影响结构场和能力场.人机知识信息在结构场中沿着梯度下降最快的方向流动,能力场沿着锯齿状技术前沿面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创新合力,从而产生增强智能.人机协同场论突破了传统机械论的制度结构框架,从整体上提供了一种关系型社会结构与行动方法,将更广泛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和认知联系起来,帮助我们去认识人机二元主体的复杂社会行为,前瞻性指导组织面向未来人机混合工作进行适应性变革.

    人机协同智能体组织建构场论结构场能力场角色场

    渐进转型与制度供给:新中国成立以来民生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共富机理

    赵永丽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对民生保障制度进行分析,将其变迁历程划分为起步阶段(1949-1977年)、发展阶段(1978-2011年)和提升阶段(2012年至今);变迁方式包括: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反馈与强化的路径依赖,以及通过政策替换、层叠、转移、转变、衰竭,实现制度渐进式存续与转型.推进民生保障制度变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根据制度效能理论,将民生保障制度变迁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分为三个内容:民生保障制度以坚强组织保证促成全民共富、以政策系统集成助力逐步共富、以制度内容完善推动全面共富.

    民生保障制度变迁共同富裕制度供给历史制度主义

    数字经济对城市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钱鹏程左晓慧
    1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保障关乎民生问题,而数字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发展的新契机.利用2011-2022年中国24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影响.通过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同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及不同政策维度上,对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就业水平促进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因此,建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提升.

    数字经济社会保障教育水平就业水平双向固定效应

    理想类型:慈善基金会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价值启示

    孙贵平卜晨洋黄一芮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上半叶,慈善基金会的资助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研究方法,辨析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特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与社会同频共振,从而凸显研究型大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基金会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关键发展层面的支持,包括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强调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实施重点大学策略,客观上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基金会资助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塑造其发展形态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而言,重视外部社会资源对大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完善办学经费资源统筹机制,兼顾科学研究的政府逻辑与市场逻辑,将有利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慈善基金会重点策略研究型大学理想类型发展形态价值启示

    地方高校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的优化构建与实践探索

    范开涛
    13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丰富优质课程资源,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围绕教育部2019年提出的一流本科课程标准,针对地方高校课程建设与课程质量评价方面存在的评价客体错位、评价环节不完整、评价改进功能体现不足、评价激励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优化构建了以"重教学理念、重教学过程、重教学投入"为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新机制,并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机制将PDCA循环应用于课程质量管理,将课程纳入质量闭环,经过优化设计、组织实施、质量检查和持续改进四个环节的不断处理,实现课程质量的螺旋式提升.在质量环的检查环节,创新性地优化构建融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机制,重点对新教学理念的落实、课程的实际过程、教师的实际教学投入、学生的实际学习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价,实现全校课程整体质量提升的效果.K大学运用该机制实施课程质量评价后,课程整体质量得到提高,高水平课程数量增长明显.该机制对地方高校有一定借鉴价值和意义.

    地方高校课程质量评价机制指标体系实施效果

    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聂雨晴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深厚的逻辑意蕴.基于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状,在分析二者协同育人的主要成效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指出理念偏差、协同育人机制虚化、平台建设不足是协同育人问题的主要成因.基于当前"劳动教育在高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提出从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家庭教育及制度保障方面探索优化路径,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效应最大化,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式现代化协同作用制度保障

    我国网络谣言研究的嬗变与趋势——基于文献统计及LDA模型的主题挖掘分析

    王勇安仲禹梁凯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谣言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滋生的"毒瘤".采用文献统计法对1994年中国互联网产生以来至2022年中文学术期刊网有关网络谣言研究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呈现"空白期""平缓增长期""急剧增长期""高位波动期"四个阶段,表明我国的网络谣言研究具有"尚未起步——平缓增长——急剧增长——高位波动"的变化特点.我国的网络谣言研究与我国互联网事业特别是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谣言的滋生传播状况以及重大公共事件密切相关;采用LDA模型对1994-2022年中文学术期刊网2 932篇网络谣言研究论文进行主题挖掘分析,发现主要有"网络谣言与法律规制研究""网络谣言与疫情防控研究""网络谣言与互联网发展研究""网络谣言与社会舆情研究""网络谣言与政治思想教育研究""网络谣言与新闻媒体研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与治理效果研究"等七个研究主题,由于关注点和研究内容的社会关注度、敏感度、需求度,研究选题和研究者学科来源范围大小不同,因此各个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和占比也不相同.受社会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各个研究主题的特征、已有研究产出等方面的影响,"网络谣言与疫情防控研究""网络谣言与法律规制研究""网络谣言与社会舆情研究""网络谣言与新闻媒体研究"等研究主题趋向冷门,而"网络谣言与互联网发展研究""网络谣言与政治思想教育研究""网络谣言治理对策与效果研究"等仍为热门研究主题.

    网络谣言研究文献统计LDA模型主题挖掘发展趋势

    以学术共同体推进人文社科期刊高质量评价的审思

    曹一红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评价.我国人文社科期刊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三大评价体系,但在实践中也显露了一些问题,如未能充分反映人文社科期刊及其不同学科的特点与差异、对期刊内容质量和创新力评价不足、学术共同体的评价主体主导地位未被充分重视等.在推进一流学术期刊建设的时代要求下,应重视人文社科期刊评价学术共同体的培育与构建,促进其与学术期刊融合发展,激发专家集聚效应,使其成为人文社科期刊评价多元主体中的主导者,明确其构建路径、工作职能与责任约束,进一步完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多元评价体系,助力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学术共同体人文社科期刊高质量评价期刊评价多元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