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孙书行

双月刊

1671-1254

journal-ss@163.com

0871-5920024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为国家公开发行的社科类综合性中文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文化、艺术,哲学、经济、教育学、法学、外语等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性学术论文。为积极探讨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弘扬学校综合实力,优化科学结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发掘求是的精神,突出办刊特色,热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功能作用、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张志飞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是解决乡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更具创新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对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乡村产业资源合理配置、乡村产业体系协同完整和乡村产业链提质增效都起着重要驱动作用.但当前所面临的技术壁垒与人才缺乏之困点、设施滞后与资金不足之困顿、监管缺位与体制僵化之困阻、大干快上与资源错用之困局构成了妨碍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为此,需要创新人才机制,发展关键技术;激活社会资本,加快设施建设;完善治理体制,深化数字监管;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资源配置,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持续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数字智能产业升级

    省会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陈彦君郭根龙
    11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省会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提高省会城市的辐射力,可以实现全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2008-2021 年中国 26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了省会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增长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省会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非线性关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这种关系呈现倒U型特征;而在东北地区,则表现为线性关系.机制检验表明:省会城市首位度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空间检验揭示了省会城市首位度对邻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建议结合各省实际情况,增强省会城市首位度,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以促进本省及邻近省份的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会城市首位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空间溢出效应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柯齐柯昌平龚云虹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技术与学科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技术—教育"的嵌入逻辑,生成式人工智能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思政、智慧思政和课程思政的发展,提升了数字思政、情景思政和云端思政的效果,展现了智能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带来的多重机遇.然而,这一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价值性、情感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一系列挑战.为此,亟需通过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入边界;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场景,加强学生实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进行有效应对.

    生成式人工智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伦理立德树人精准思政智慧思政课程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ChatGPT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策略

    黄学寰胡启明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强大的文本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了高校思政育人的效度、广度和深度.ChatGPT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教师的主导作用受到一定影响,课程设计和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核心影响力面临挑战;学生享受便捷与高效的同时可能陷入情感认同的困惑,甚至过度依赖ChatGPT进而导致理性认知能力退化.应对上述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提升教师智能育人素养、引导学生理性使用ChatGPT、回归思想政治育人本质、强化本土技术突破.

    ChatGPT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体地位智能化教学教育改革

    数字技术赋能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汪金英卢安冉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价值观状况关系着国家教育进步、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促进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至关重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技术与教育活动逐渐深度融合,并凭借其数字化教育载体、资源、手段不断赋能我国青年价值观教育过程.而数字化时代存在的思维认知偏差、技术融入不足、数字治理欠佳问题为数字技术赋能青年价值观教育过程带来一定挑战,使得价值观教育方式被固化、教育内容被简化、教育效果被延误.因此,为破解数字技术赋能青年价值观教育所处困境,需要在思维认知、技术融入、数字治理层面丰富价值观教育方式、完善价值观教育内容,助力青年价值观教育提质增效.

    教育数字化数字赋能青年价值观教育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边疆民族地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述评

    刘瑞瑜李林溪段阳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疆民族地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促进教育公平、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八个相统一"建设原则的全面深化与践行.边疆民族地区统筹推进各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涵盖内涵解读、价值探究、现状解析以及对策研究四个维度,展示了从具体细节到宏观视角,从个案分析到整体趋势的研究范式.通过对当前研究主题、发展趋势的探讨及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该领域在研究内容拓展、一体化建设机制等方面仍有局限.面对当前的挑战,未来研究应着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方法论上寻求创新,以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迈向新高度.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边疆民族地区统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内网络群体极化的研究脉络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梅洁何植惠
    15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CNKI收录的网络群体极化主题文献数据展开可视化研究,精准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动态特征和发展脉络.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时空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前沿时序等绘制知识图谱并揭示研究概况与学术前沿.研究发现:国内的网络群体极化研究处于多学科交叉的深化发展阶段;研究热点涵盖信息茧房、网络政治参与、算法推荐、价值观等方面;高产作者多来自同一地区的高校,跨区域的合作研究较少,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未来应拓展研究对象,引入信息化等前沿方法技术,加强跨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与创新,更深入探究网络群体极化的发生及作用机制,提升研究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网络群体极化网络舆情舆论引导作用机制CiteSpace

    乡村之声:新媒体中乡村振兴议题的多元主体话语内容研究

    王耀宗
    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平台承担着乡村振兴议题传播的使命.基于社会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和多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微博平台内乡村振兴议题的话语内容分析后发现:话语内容既有宏观表达又有微观话语,但各主体间又存在语汇风格和议题内容差异,这与其自身价值导向相关,各主体话语的内在表征与受众认知框架基本吻合;话语内容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着阶段性变化,阶段特征和演变轨迹映射出乡村发展境况,但话语对农民主体的关注度暂付阙如.此外,研究还发现媒体传播与乡村治理之间存在关联.基于此,未来应加紧构建乡村话语体系,强化主题之间的关联互动,在"自构"和"他构"中提升话语中农民主体的能见度,并强化"传播"在乡村治理中的动员与互通作用.

    乡村振兴议题多元主体话语内容微博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