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生物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生物医学
口腔生物医学

陈宁 王松灵

季刊

1674-8603

kqswyx@126.com

025-85031861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生物医学/Journal Oral Bio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颅颌面组织缺损仿生化修复及再生

    徐萌晗游东奇俞梦飞
    245-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颌面区域的缺损修复在临床上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各种用于颅颌面组织工程的生物材料有望成为自体组织移植的替代物.本文结合颅颌面组织发育生理学及损伤修复再生机制,基于课题组近年来在颅颌面组织缺损仿生再生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回顾了该领域的代表性进展,探讨了仿生学在组织工程中的重要性,旨在为未来组织工程手段和策略的设计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颅颌面组织再生生物材料仿生化修复

    MDP-钙盐对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

    马语笛谢海峰
    25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磷酸二氢酯(MDP)-钙盐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比例的 10-MDP与CaCl2合成三种MDP-钙盐;提取人DPSCs,通过CCK-8 实验研究不同浓度MDP-钙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测试选取最适浓度,茜素红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MDP-钙盐对DPSCs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范围MDP-钙盐对DPSCs增殖无抑制作用,MDP-钙盐促进DPSCs的ALP 活力的最佳浓度为 0.2 mg/mL(P<0.05),0.2 mg/mL MDP-2钙盐促进DPSCs钙结节形成(P<0.05),0.2 mg/mL MDP-1 钙盐和MDP-2 钙盐对DPSCs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分泌有促进作用(P<0.05),0.2 mg/mL MDP-0.5 钙盐和MDP-1 钙盐对DPSCs中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的分泌有促进作用(P<0.05),0.2 mg/mL MDP-0.5 钙盐和MDP-2 钙盐对DPSCs中骨钙素(OCN)的分泌有促进作用(P<0.05),0.2 mg/mL MDP-0.5 钙盐、MDP-1钙盐和MDP-2钙盐对DPSCs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X2)的分泌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MDP-钙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DPSCs增殖无抑制作用,0.2 mg/mL MDP-钙盐对DPSCs成牙本质分化有促进作用.

    10-甲基丙烯酰氧癸二氢磷酸酯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分化

    增强子RNA ENSR00000313345在头颈鳞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吴葭薛飞飞袁华
    257-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增强子RNA(eRNA)ENSR00000313345 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作用.方法: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生存相关 eRNA ENSR00000313345 与其假定靶基因 WWC2 之间的共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HNSCC细胞中eRNA ENSR00000313345 的表达;在 HNSCC 细胞中转染小干扰 RNA 以敲低 eRNA ENSR00000313345,采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探讨eRNA ENSR00000313345 对HNSCC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在HNSCC细胞中转染小干扰RNA以敲低WWC2,通过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以检测WWC2 对HNSCC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eRNA ENSR00000313345 与 WWC2 的相关性.结果:WWC2 的表达量与 EN-SR00000313345 呈正相关.eRNA ENSR00000313345 在HNSCC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系(P<0.05).敲低eRNA ENSR00000313345 可以抑制HNSCC细胞的增殖、迁移(P<0.05).敲低WWC2 能够抑制HNSCC细胞的增殖、迁移(P<0.05).敲低eRNA ENSR00000313345 时,WWC2 的表达水平随之下调(P<0.05).结论:eRNA ENSR00000313345 可以通过调控WWC2 表达进而促进HNSCC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增强子RNA增强子RNAENSR00000313345WWC2

    红景天苷对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增殖、迁移和矿化能力影响的研究

    关健吕晶高雪峰金星爱...
    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红景天苷(SAL)对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 增殖、迁移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用不同浓度SAL(0、10、20、50、100 μmol/L)培养MDPC-23,通过CCK-8 法、活/死细胞染色、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验SAL对MDPC-23 毒性、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对 0、10、20 μmol/L SAL组MDPC-23 进行矿化诱导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定量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评估各组细胞矿化能力.结果:SAL可促进细胞的增殖且无明显细胞毒性,以20 μmol/L效果最为显著(P<0.05);SAL对细胞迁移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SAL诱导MDPC-23 产生更多的矿化结节(P<0.05).20 μmol/L SAL显著促进ALP 表达(P<0.05).SAL处理MDPC-23 后的ALP、骨钙素(OC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以及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OCN和Runx2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SAL可促进MDPC-23 的增殖、迁移和矿化.

    红景天苷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盖髓剂

    吸烟对健康人群种植体周围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影响

    梁建飞刘益兵金羽李佳殷...
    27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吸烟对健康人群种植体周围早期微生物的影响,为吸烟影响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分别选取有吸烟习惯(10 例)和无吸烟习惯(8 例)种植患者,采集这些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并利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对菌群DNA样品进行测序,分析比较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组成谱、数目和种类的差异,并预测其主要生物功能.结果:非吸烟组和吸烟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组成谱不同,在数目方面,非吸烟组特有的微生物种类数目为 203种,而吸烟组特有的微生物种类为 373 种(P<0.05).在种类方面,非吸烟组患者种植体周围的主要优势菌群包括芽孢杆菌、乳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嗜血杆菌属和放线菌属,而吸烟组患者植体周围的主要优势菌群包括棒状杆菌、龈乳杆菌、厌氧菌和厌氧球菌、协同菌科、脱硫叶菌属、类杆菌属和厌氧绳菌等共 19 类菌群(P<0.05).在功能方面,非吸烟组优势菌主要与环境信息处理、信号转导和免疫反应等有关,而吸烟组优势菌主要与遗传物质改变,如基因重组和代谢相关通路的改变有关(P<0.05).结论:吸烟会通过改变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和代谢相关通路从而导致菌群种类及数目的增加.

    吸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种植体

    人工智能设计与传统CAD/CAM设计的氧化锆全冠修复磨牙缺损的临床效果对比

    刘磊沈丽丽丁鑫
    27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设计的氧化锆全冠与传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设计的氧化锆全冠修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116 例磨牙根管治疗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AI设计的氧化锆全冠修复)和对照组(传统CAD/CAM设计的氧化锆全冠修复),每组各 58 例.对所有患者修复体试戴、粘固后即刻和戴牙1 年后修复体边缘折裂与固位、边缘适应性、邻面解剖形态、牙周、周围黏膜、咬合适应性等进行评分.分别记录两组修复体设计所需要的时长、患者椅旁总计就诊时长.调查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根据FDI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临床修复效果评价,实验组牙冠外展隙形态更接近于天然牙,而对照组牙冠外展隙部位缺乏自然的颈部缩窄,实验组牙冠邻面解剖形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调磨后,在修复体粘固即刻及 1 年后复查时两组间该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边缘折裂与固位、边缘适应性、牙周、周围黏膜、咬合适应性)在修复体试戴、粘固后即刻和修复一年后三个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修复体设计总时长及患者椅旁就诊总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01).修复 1 年后实验组平均满意度为 96.55%,对照组平均满意度为 9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全冠修复磨牙缺损时,AI设计的牙冠与传统CAD/CAM设计相比无明显缺陷,可节约时间与成本,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人工智能设计CAD/CAM氧化锆全冠

    山西地区选择不同矫治器的成人正畸患者人口学特点及临床指征对比分析

    张颖杨彤彤刘亚丽
    28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山西地区选择不同矫治器的成人正畸患者一般人口学特点及临床指征进行对比分析,为正畸医生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矫治器提供参考.方法:180 例成人正畸患者根据矫治器类型分组(隐形矫治器组 122 例,固定矫治器组 58例),发放并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采集治疗前的口内照片、正畸寄存模型和X线片,评估错牙合畸形安氏分类、矢状向骨面型分类、侧貌面型、龋失补指数、牙龈指数及菌斑指数,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点及临床指征.结果:隐形矫治器组相比于固定矫治器组,年龄较大,家庭收入较高,且常居地为异地患者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错牙合畸形牙性分类及矢状向骨性分类比例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貌评估,固定矫治器组的下唇突出度大于隐形矫治器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龋失补指数为 2.6 且固定组高于隐形组(P<0.05),其变量中只有龋坏牙数是固定组高于隐形组,其他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西地区年龄较大、常居外地及家庭收入较高的患者多选择隐形矫治器;选择固定矫治器的患者下唇更突出,侧貌欠佳,且口内龋坏牙齿更多,正畸医生可依据以上特点指导患者选择更合适的矫治器.

    隐形矫治器固定矫治器成人正畸患者一般人口学特点临床指征

    人物介绍

    286页

    ABC转运蛋白调控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力的研究进展

    吴诗文赵川江高雳
    287-290,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是在所有物种中均存在的庞大且高度保守的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可调控多种微生物的致病力,在微生物适应宿主环境和在对抗抗生素中发挥重要作用.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是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其致病力受到多种毒力因子调控.本文就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其调控P.gingivalis致病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C转运蛋白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力

    lncRNA参与免疫应答及其在牙髓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陈思曹钰
    29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髓炎是主要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其发展、转归与免疫应答息息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介导的免疫调控可能作为新的药物靶点用于牙髓炎的治疗.现就lncRNA参与免疫应答的作用及其与牙髓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免疫应答牙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