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决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

于景元

月刊

1006-4885

kxjc@alljournals.cn

010-68371091 52893585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

科学决策/Journal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聚贤聚德,谋定而动,厚积薄发,策动未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点之下的冷思考:数字化转型测度的困境与发展

    冯熹宇吕文栋赵耀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深刻改变着每一个行业,没有哪个部门或组织能够免受数字化变革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学术界,数字化转型的重大现实意义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已经逐渐成为管理学领域中备受瞩目的热点话题.数字化转型相关理论的发展必然需要定量实证研究的支持.然而,数字化转型这一概念自身的部分特性使得常用的测度方法大多在其研究中会表现出一些不足与缺陷,无法对数字化转型这一概念进行有效的测度.数字化转型测度方法的发展已经陷入了困境,这严重制约了数字化转型领域定量研究的发展.鉴于此,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的发展,本文将数字化转型的测度作为的核心主题,梳理研究中常用的数字化转型测度方法,探讨当前数字化转型测度面临的困境,分析困境产生的内在原因,进而针对如何突破数字化转型测度的困境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定量研究测度方法

    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县域面板数据的研究

    杨若邻郭丹
    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乡村产业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根据数字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采用 2000-2022 年县域经济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机制,从县域层面分析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数字化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因此,要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数字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数字化措施,同时重视区域非均衡特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数字经济县域经济区域异质性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提高创新绩效?——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李轩姜德华
    2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该研究基于 2007-2022 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规模数据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等统计方法,探讨了企业数字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应用与管理创新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运营创新绩效和市场创新绩效,其中不仅直接影响显著,还通过管理赋能、投资赋能、营运赋能和劳动赋能等多重内在机制间接促进了创新绩效的提升.该研究发现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实践中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策略建议.

    企业数字化创新绩效上市公司实证研究

    组态视角下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康伟王善哲尤鹏程
    5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多重条件与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能力的复杂因果关系,基于TOE框架,以 31 个省级行政区域为样本,通过对数字技术基础、数字技术人才、财政资源能力、重视程度、组织开放性、公众需求和府际竞争七个条件的阐释和测量,运用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的可行路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条件均不构成高水平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能力的必要因素,而是由"组织驱动型"、"联动型"及"压力响应型"三种类型下四条组态路径协同促进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不同区域高水平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能力生成逻辑具有显著差异:发达地区呈现"均衡联动"特征,全面发展推动服务提升;欠发达地区则偏重"组织驱动"策略,或利用"压力响应"机制,通过内部革新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

    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能力TOE框架fsQCA

    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

    任宇新吴艳贺正楚
    6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融合集群是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韧性.针对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以产业链理论、产业韧性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水平,探究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机制.研究发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产业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产业协同创新亦可显著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关系中起显著调节作用.从产业融合集群、产业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为我国制造业提升产业链韧性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路径.

    数字经济产业产业融合集群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企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生态融合及水平测度研究——以生物医药企业为例

    王玉冬鞠铨许丹丹王琳璐...
    7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创新链与资金链形成生态循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从生态视角出发,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企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生态融合内涵进行界定,并分析其生态融合特征,构建两链生态融合系统模型,设计两链生态融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规则的方法、熵权和物元可拓方法,设计指标数据评分规则与标准,构建两链生态融合水平测度模型,选47 家A股上市生物制品企业为样本,测度两链生态融合水平.结果表明:生物医药企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生态融合水平差异较大,存在薄弱环节,从两链融合系统环境、评价机制和平台建设提出建议,为反映两链生态融合程度和进行动态调整,以缓解企业创新融资约束和提高创新链资金配置效率提供理论方法和实际借鉴.

    创新链资金链生态融合融合水平测度物元可拓模型

    国资委巡视促进企业"脱虚向实"了吗?——来自企业金融化的经验证据

    李心武赵廷宇牛煜皓卢闯...
    9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顶梁柱,如何确保国有企业聚焦主业、防范国有企业"脱实向虚"是国资监管的重要命题.现有研究聚焦于股东异质性对国有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但却忽视了国资委巡视这一新兴监督方式的重要作用.基于手工收集的国资委巡视数据,研究发现,国资委巡视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金融化,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脱虚向实";加强党组织领导、优化公司治理是国资委巡视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国资委巡视的治理作用在集团内地位较低、外部关注较少以及整改意愿更强的企业中更明显.文章为评估巡视监督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国有企业"脱虚向实"、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国资委巡视监督金融化高质量发展

    企业ESG履责的绿色生产力效应研究——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

    李甜甜
    10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选取 2011-2020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实证研究了企业ESG履责的绿色生产力效应.研究发现,ESG履责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企业ESG履责主要通过缓解财务约束,提升企业声誉,以及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基于"宏观——中观——微观"的多维异质性检验显示,当企业所处环境规制压力较高、所在行业竞争压力较大、以及企业人力资源基础较好时,ESG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凸显.论文研究对新形势下构建绿色生产力体系、助力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ESG履责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

    ESG表现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A股的实证研究

    林琳杨红娟
    13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 2012-2022 年沪深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ESG表现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提升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分项的检验结果表明,E(环境)、S(社会)与G(治理)因素均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ESG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效应主要在资源获取较为困难的企业主体中更为显著,具体表现为当企业处于弱竞争地位、高竞争强度的市场中,且受融资约束的水平较高,产权性质为非国有时,ESG表现的积极反馈提升了其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研究结论对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ESG披露框架、规范披露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充分激发企业履行ESG责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ESG表现风险承担双碳目标

    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

    杨海燕闭宇慧
    14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8-2021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能够显著提升国企数字化转型水平,且主要通过增强创新能力、促进股权激励与缓解融资约束三条路径来实现;异质性检验表明,上述关系在地方性国企、竞争性行业以及分析师关注程度较高的国企中更为显著;扩展性分析发现,当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时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效应凸显.文章丰富了非国有股东治理的研究,同时为国企提高数字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