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柳卸林

月刊

1002-0241

kxx518@163.net

022-2432482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138号科技档案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ournal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Monthly)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关于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导类期刊。1992和1996年分别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和一等奖;荣获在华北地区第二届优秀期刊奖,第三届特别荣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提升路径研究

    吴丛阿儒涵李铭禄李晓轩...
    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多元投入背景之下,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问题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动力何在?如何提高企业基础研究?中国企业提升基础研究投入的路径有哪些?基于上述问题,研究首先以中美基础研究投入实践为案例,开展特征分析,对比中美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结构等特征的差异;进而,从行业视角出发,开展提升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路径分析.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结合产业布局理论对中国38个行业开展提升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影响因素的组态提升路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具有投入总量较少、占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比例较低、对基础研究投入关注度不足、行业之间差异较大等特征.(2)影响基础研究投入的因素,受行业影响差异较大.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劳动力与原料产地并重型行业应增加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数量;能源与消费地并重型行业应长期稳定支持企业基础研究、提升企业基础研究关注度;能源指向型与高科技指向型行业应增加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数量、引入高水平研究人才、提升企业基础研究关注度;交通枢纽指向型行业应提升企业基础研究关注度.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提升路径

    外国人才在华服务保障政策现状、问题和对策

    周小林迟婧茹宋雨奇杨云...
    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人才在华服务保障政策经历了起步、发展,到逐步体系化的过程,成为营造"栓心留人"良好制度环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不断优化外国人才来华签证、工作许可、居留和永久居留等"准入"类政策,以及社保、医疗、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购付汇等"生活保障"类政策,增加政策覆盖面、扩大受益人群、完善管理细则、健全支撑体系,注重结合外国人才实际需求进行政策创新.然而,我国外国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整体存在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不足、法律体系不健全,国际化环境塑造不够,政策宣传不够、知晓度不足的问题,部分政策还存在受惠面窄、实施力度不足、设计有待优化、便利化程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新形势下,我国应更加注重建立统筹协调、权责统一的外国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外国人工作许可、永久居留和技术移民的法律制度建设,在子女教育方面制定受益面更广的外国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在社保、住房、医疗等方面打通政策壁垒,提高政策便利化程度.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打造宜居宜业及国际化环境,提升外国人才在华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外国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出入境生活保障

    研究计划如何能够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案例研究

    樊春良樊天
    3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计划如何促进学科交叉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为案例,从科学知识生产和制度构成的视角,以比较经济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大研究计划为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制度构成是如何促进学科交叉研究的.研究发现:重大研究计划的设计和运行遵循学科交叉研究的规律,制度设置保障了学科交叉研究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促进学科交叉研究的整体机制.提出重大研究计划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学科交叉研究四方面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学科交叉重大研究计划比较经济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科技安全工程学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朱子钦陈劲金鹿张可人...
    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产业是由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形成的,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文明跃迁起到全局性、关键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的超前布局产业,其培育的关键在于原始性、突破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面临发展前景不明、路径不明、风险不明等挑战,有赖于更加科学精准的预见方法和决策支持.已有研究更多从正向视角探讨未来产业的创新机制,缺乏分类讨论以及综合负向视角的全面解析,忽视了未来产业创新的二元性.对此,立足中国情境,基于科技安全工程学的二元分析框架,对未来产业的理论体系、创新机制、培育路径、治理模式等进行系统性重塑与构建:(1)从多元意义等视角出发完善中国式未来产业的概念和内涵,阐释其人民性、引领性、整合性、底线性等核心属性;(2)解析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与治理所面临的高不确定性、高融合性、高复杂性、高风险性等新特征、新问题、新需求;(3)提出"主观洞见+定量监测"驱动的混合智能科技决策新模式,并对相应的科技决策新工具、新方法展开框架性探索,形成相应的方法论基础;(4)以科技决策新模式为起点,探究未来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底层逻辑与实践框架,通过目标手段分析,对未来产业科技管理、服务、治理一体化的综合平台架构展开模块化设计.

    有意义的创新整合式创新未来产业科技安全系统工程

    自贸区政策能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吗?——基于2010-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魏巍朱丹王晓钰
    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高地,能否有效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能否有效拉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亟待探究.基于2010-2019年9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自贸区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自贸区政策通过吸引科技人才充实创新资源供给和改善营商环境优化创新制度显著提高了城市创新能力;(2)自贸区的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创新驱动效应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城市、非省会直辖市和沿海城市的子样本中更加明显;(3)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测度发现在自贸区周围150千米范围内,随着到自贸区距离的增加,自贸区对周边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会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

    自贸区城市创新能力创新人才营商环境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空间计量

    全球科研人员城市间的流动格局及演化特征——基于Scopus百年论文数据的研究

    赵彬彬刘玄陈光张超...
    8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全球城市间科技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已经成为促进知识国际扩散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Scopus数据库1920年—2020年间的80 749 758篇论文数据对近4 100万名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行为进行识别,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全球科研人员在36个重要城市间的跨国流动网络,并从宏观趋势、流动格局和科学中心三方面探讨了全球科研人员在城市间的跨国流动特征.结果发现:(1)从宏观趋势看,1920年—2020年间全球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规模总体上呈现加速增长趋势,流动模式由迁徙型主导向回流和弱流动转变,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化学工程领域.(2)从流动格局看,全球经历了20世纪"欧洲—北美"两极间跨国流动格局向21世纪"欧洲、北美和亚太"三极间跨国流动格局的转变.跨国流动的科研人员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城市集聚特征,主要分布在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北京、新加坡等综合影响力较高的城市,同时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中国城市自21世纪以来对全球科研人员的吸引力稳步增强.(3)从科学中心的演化看,科研人员跨国流动有助于促进城市层面科学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其中,以纽约和伦敦为代表的欧美城市在科学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自身在科学发展方面的优势累积效应,而以北京和东京为代表的亚洲城市科学实力的提升则更多地体现了向欧美国家赶超过程中的后发学习优势.

    科研人员跨国流动流动格局演化特征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王雅莉侯林岐朱金鹤
    10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科技资源的汇聚地,科技资源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将2009-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得到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助推作用,并且这种助推作用具有长期可持续性,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的基础上依然可靠.第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科技人力、科技财力与科技物力具有磁场效应,能够吸引系统性科技资源的集聚;而科技资源集聚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驱动效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促进科研人员、技术人员集聚,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完善互联网设施的基础上驱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助力效果会受到企业层面因素和城市层面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层面上,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企业在政策势能下的数字化转型效果更好;在城市层面上,东部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与高市场化水平城市的企业在示范区政策下更具备数字化转型的优势.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资源双重差分模型

    双向FDI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

    周霞李怡欣
    12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是我国获取先进技术知识的重要路径,协调二者的发展水平以提升创新能力成为重要课题.以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考察了FDI技术溢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双向FDI技术溢出协调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探究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技术溢出影响区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FDI技术溢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双向FDI技术溢出协调水平显著促进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双向FDI技术溢出协调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较FDI技术溢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更为突出.(2)在技术溢出影响区域创新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调节效应体现了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增强了FDI技术溢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双向FDI技术溢出协调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而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这与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的创新基础、技术获取方式等方面有关.

    区域创新技术溢出知识产权FDIOFDI

    加速器支持与瞪羚企业创业生态位提升: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胡海青史童梁志康
    14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态位"理论,剖析创业企业生态位提升内在理论机理,结合瞪羚企业加速孵化阶段特征,引入机会资源一体化作为中介变量、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探索加速器支持与瞪羚企业创业生态位提升影响关系的作用机理.以292项入驻加速器的瞪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器支持与机会利用存在显著倒U型影响关系,并对资源配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机会资源一体化中的资源配用与机会利用均对瞪羚企业创业生态位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加速器支持不仅直接与瞪羚企业创业生态位提升存在显著倒U型影响关系,还通过资源配用与机会利用间接影响瞪羚企业创业生态位提升;同时,环境动态性对于机会利用的间接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加速器支持瞪羚企业生态位提升机会资源一体化环境动态性

    制造企业服务化创新过程中的能力提升机制——基于双元创新视角的双案例研究

    李靖华姜中霜崔雪琪
    16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企业培育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制造企业如何通过产品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提升其服务化能力是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过程中,制造企业常常需要平衡技术、服务的探索与利用活动,以响应短期生存压力并追求长期卓越发展.对此现实难题,现有研究尚未给出较好回答.基于双元创新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后发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的双元创新战略,揭示了企业服务化能力提升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后发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存在4种双元创新战略,构成了"技术/服务—探索/利用"两维度2×2创新矩阵.并且基于企业感知到技术/服务创新环境变化的时机不同,形成"双利用创新—服务杠杆创新或技术杠杆创新—双探索创新"差异化双元创新路径,通过技术或服务同领域间断双元平衡,技术和服务跨领域结构双元平衡,推动企业服务化能力提升.

    服务型制造双元创新环境动态性服务化能力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