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柳卸林

月刊

1002-0241

kxx518@163.net

022-2432482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138号科技档案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ournal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Monthly)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关于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导类期刊。1992和1996年分别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和一等奖;荣获在华北地区第二届优秀期刊奖,第三届特别荣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视角:一个SCGP理论框架

    周君璧汪明月任洁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建立至今,新型研发机构已走过20多个年头.已有文献从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方式、资源投入、治理机制、绩效评价评估等多种角度进行了探讨,然而,从组织的视角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不多,并且缺少一个分析框架.从组织视角,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过程经历了跨界融合和资源整合,并借鉴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SCP框架,构建了"结构—行为—治理—绩效"(SCGP)分析框架.按照SCGP框架,从组织结构上看,新型研发机构兼具平台组织、混合组织和中介组织的属性;从组织行为上看,新型研发机构的平台组织属性使其构建了研发、转化、投资、孵化和人才培养等一体化的创新;从治理机制上看,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在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共同作用下确保健康运行;从组织绩效上看,新型研发机构的混合组织属性决定了其组织目标的多重性.以SCGP框架对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案例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理事会+院本部+研究所"三层组织结构,合同科研、创新联合体、创投资金、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一体化的组织行为,"一所两制""拨投结合"等创新治理机制,实现了高组织绩效运行.

    新型研发机构平台组织中介组织混合组织SCGP框架

    数字平台能力一定会助力企业战略创业吗?

    刘龙均龙静柳汝泓
    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认识到通过数字化转型变革流程是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方式.比如很多企业尝试搭建开放式的数字平台提高其数字平台能力,以帮助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获取战略创业优势.然而,仍有部分企业虽然具有较高的数字平台能力,但在机会识别和资源嵌入等战略创业活动上表现不明显,试图基于战略创业理论去厘清数字平台能力影响战略创业的理论条件和机制.通过对来自全国范围内251家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1)一般情况下,数字平台能力能够有效驱动企业战略创业,这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战略信息流量和战略信息质量来实现,并且提高战略信息质量是更有效的途径;(2)相较于低市场扰动,数字平台能力在高市场扰动下才能够通过提高战略信息流量和战略信息质量驱动战略创业,而在低市场扰动下无明显驱动效果;(3)相较于低(高)技术扰动,数字平台能力在中等技术扰动下更能够通过战略信息流量和战略信息质量驱动战略创业,而在低(高)技术扰动下的驱动效果较差.结果表明,数字平台能力虽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战略信息禀赋进而促进其战略创业,但这些促进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所处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干扰.

    数字平台能力战略信息战略创业环境扰动效应差异

    顶层设计,还是自然生长?——数字资源编排方向的前因组态研究

    赖晓烜陈衍泰范彦成
    3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通过资源编排行动促进多维数字能力间的构建协同,是企业取得数字化转型高绩效的重要基础.资源编排视角有利于揭示多维数字能力间协同与耦合的过程,发现组织选择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还是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策略的决策逻辑.囿于现有研究在多维数字能力间均质线性与和谐耦合的假设,未能充分解释多维数字能力在冲突中非线性的发展现象;资源编排的对称式前因研究,也难以揭示多前因共存依赖下差异化发展路径的机理及演化规律.研究采用"环境—组织—注意力"的研究框架,选取浙江省"未来工厂"中分属不同转型阶段的96家企业,运用基于时间序列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中怎样的前因组合能促进多维数字能力的构建协同,以实现高绩效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1)单因素不构成高绩效的必要条件,多样化组态构成多条非对称高(非高)绩效路径;(2)各前因要素在各阶段演化呈现规律性特征;(3)编排方向呈现从"自下而上"启始,双向分化后趋于"双向流"汇聚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多维数字能力资源编排方向注意力结构组态演化

    从跟随到引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迭代构建平台生态圈

    姜盼松查冬兰曹炀张超群...
    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创新模式迭代是后发企业追赶的核心动力,在平台化转型背景下,后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迭代构建平台生态圈的过程机理未被揭示.鉴于此,以电力行业后发企业——特锐德为案例,探究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迭代推进阶段演化并最终构建平台生态圈.结果发现:机会窗口是平台生态圈形成的外部动因,动态能力从"初阶—中阶—高阶"的进阶是平台生态圈形成的内在基础,二者动态匹配成为后发企业构建平台生态圈的关键动因;机会窗口和动态能力协同驱动后发企业选择与其发展阶段匹配的技术创新模式,呈现由"利用式—探索式—引领式"的迭代;技术创新模式的迭代驱动后发企业由"业务单点突破—业务跨界衍生—平台生态圈协同"的阶段跃进,并伴随价值创造模式由"聚焦型价值创造—衍生型价值创造—协同型价值共创"的转变,两者的互动共演为后发企业构建平台生态圈提供核心动力.

    平台生态圈后发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迭代机会窗口动态能力

    国有企业改制如何助力企业原始创新?——兼议制度与政策的作用

    程文银潘霞陈劲高宇宁...
    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是新型举国体制下推进原始创新的重要抓手.使用独特的中国专利普查数据库识别原始创新,实证检验国有企业改制对原始创新的影响.首次通过识别改制程度对改制模式、资本控股类型等异质性进行系统剖析.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改制促进了企业原始创新,且长期比短期效应更大;渐进改制比激进改制更有利于促进原始创新;改制后仍为国有控股时,仅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原始创新有促进作用;改制后由非国有控股时,仅当内资控股时才有利于原始创新,因此改制不能采取激进和全盘市场化的方式.进一步地,首次基于地级市专利资助政策研究了其对国有企业改制原始创新效应的促进作用,但其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协同作用却未显现,政府与市场合力仍有待推进.

    国有企业改制原始创新政府与市场合力专利资助政策知识产权制度

    竞争网络规模对商业模式裂变的影响机理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张强王炳成李洪伟
    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业模式裂变已成为企业在新竞争格局下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当前研究相对缺乏对商业模式裂变影响因素和发生机理的探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探究了竞争网络规模对商业模式裂变的影响,以及高管注意力配置的中介作用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18家企业的调研与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竞争网络规模对商业模式裂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高管注意力配置在竞争网络规模与商业模式裂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冗余资源会强化高管注意力配置与商业模式裂变之间的正向关系,还会强化竞争网络规模通过高管注意力配置影响商业模式裂变的间接效应.

    竞争网络规模高管注意力配置冗余资源商业模式裂变

    隐形冠军企业战略逻辑在动态情境中如何演化?——基于注意力配置视角的纵向案例研究

    贾依帛苏敬勤
    10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形冠军企业如何实现战略逻辑动态演化来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境以建立持续性竞争优势,成为学界与业界日渐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注意力配置视角,通过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解析了隐形冠军企业战略逻辑形成及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首先,隐形冠军企业各阶段战略逻辑形成路径是管理者基于当前经营目标,通过对内外部情境信息进行注意力配置,来构建出包括认知倾向度不同的关注焦点及其之间因果逻辑的注意力结构分布的过程;其次,持续保持对内外部情境信息动态变化的警觉性,驱动着管理者以在细分领域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为基本认知取向,通过对注意力结构分布进行适配性调整,促使隐形冠军企业战略逻辑发生动态演化;最后,具有不同来源的稳定性与策略性属性特征分别所扮演的"调节器"角色与"适配器"角色,共同促使隐形冠军企业战略逻辑能够平稳及时地在利基市场中实现动态演化.

    隐形冠军企业战略逻辑注意力配置动态演化

    价值链理论视角下制造企业数字化赋能路径探析

    杜占河宋妍姚亨远廖貅武...
    12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晰的数字化赋能路径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论文以价值链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收集学术文献、实践案例和行业研究报告等文本数据,运用频次分析法识别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环节,运用多维尺度变换分析法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结合价值链各环节价值创造机理,构建出了"数字技术—赋能策略—赋能效果—企业绩效"的赋能路径.

    数字化转型价值链赋能路径多维尺度变换分析文本挖掘

    工作狂领导促进还是抑制员工创新行为?员工韧性的调节作用

    李星新王雁飞朱瑜郑立勋...
    14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职场"内卷化"加剧,工作狂领导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和新的研究热点.尽管已有研究证实了工作狂领导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存在积极或消极影响,但缺乏工作狂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且鲜有研究同时探讨工作狂领导的积极和消极效应.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分三个阶段收集了221份领导—员工的配对数据,探讨了工作狂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员工韧性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工作狂领导会通过提高员工工作投入进而促进员工创新行为;(2)工作狂领导也会通过诱发员工消极情绪进而抑制员工创新行为;(3)员工韧性能够加强工作狂领导对员工工作投入的正向影响,以及工作狂领导通过员工工作投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中介效应;(4)员工韧性能够削弱工作狂领导对员工消极情绪的正向影响,以及工作狂领导通过员工消极情绪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中介效应.

    工作狂领导工作投入消极情绪创新行为员工韧性

    连锁董事网络对合作创新广度与深度的差异性影响研究

    苏涛永张鹏陈永恒
    16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锁董事网络是促进企业合作创新,构建企业间合作创新网络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工具.然而,现有关于连锁董事对企业合作创新影响的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该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依据合作创新的异质性,将合作创新细分成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探究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与结构洞)对合作创新广度和深度的差异性影响,并以连锁董事年龄作为调节变量,构建理论模型,以2006-2020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与结构洞)与合作创新广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合作创新深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连锁董事网络对合作创新广度的促进作用会受到连锁董事年龄的负向调节,连锁董事网络对合作创新深度的抑制作用会受到连锁董事年龄的负向调节.此外,基于董事会会议频次将样本划分成高频次组与中低频次组做进一步检验,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与结构洞)与合作创新广度和深度的显著关系仅在中低频次董事会会议的企业中成立,在高频次董事会会议的企业中不成立.

    连锁董事网络合作创新中心度和结构洞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