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咨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咨询
科学咨询

向传书

旬刊

1671-4822

kxzx@vip.163.com

023-62605378,62605185

400060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科尔国际商务大厦17楼1号

科学咨询/Journal Scientific Consult
查看更多>>上半月“决策管理”,下半月“教育科研”。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本主义的心理疏导在高校生命教育中的应用

    牛童戴琳娜侯蔚陈烨...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学生在这个时期面临着生活适应、学业、人际关系、求职与择业等诸多挑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加,自杀率居高不下,急需有效的干预措施。基于人本主义的心理疏导强调关注个体需求、尊重和理解个体,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本文分析了高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和问题,介绍了基于人本主义的心理疏导的概念和原则,深入探讨其在高校生命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为高校生命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有利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人本主义心理疏导高校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研究

    周继彦余正泓苏江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团队是以课程为核心组成的教师群体。在"大思政课"的理念指导下,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是提升课程思政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课程思政核心目标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与专业课融合度不高、思政效果不佳等问题。教学团队建设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是影响课程思政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团队成员协同合作意识不强、团队教学融合度不高、团队管理缺乏凝聚力。为了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教学团队顶层设计,优化团队制度建设,强化教师培训,健全考核机制,为课程思政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育人效果协同合作

    民办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古建测绘"课程结构探讨——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沈修远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建测绘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多学科综合实践课程训练的重要环节,但民办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开设此类课程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本文针对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特点,结合西安翻译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古建测绘课程体系与实践实验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民办高校古建测绘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相关课程目标、经验、成果与方法等,以此为相关院校古建测绘课程的开展与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和建议。

    古建测绘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课程结构

    高校"青马工程"五位一体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何宇宁孙学甫张大朋黄和...
    17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青年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是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工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富有创新意识、学术功底扎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优秀青年。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该校依托"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训体系,通过构建多级培养体系、规范团的组织建设、打造完备课程体系、勾勒红色精神图谱、探索创新发展路径等五大措施,探索出一条五位一体育人体系的发展路径。

    高校青马工程五位一体育人体系

    以大道促高校思政,以大道育当代青年

    刘湘艺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相辅相成,而道路自信又是最为核心的部分。高校思政工作在培养当代青年中的重要性无法被低估。如何更好地推进思政工作,以培养更具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当代青年,是高校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笔者深入探讨了如何以"大道"的原则来促进高校思政工作,以及如何以"大道"的方式来培养具备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当代青年。本文通过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笃行的三个途径,强调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强调了量身打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搭建多样实践平台的实施方式,以及发挥学校思想精髓、弘扬楚怡职教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些原则和实施方式将有助于提高思政工作的质量,培养更有道德情操的当代青年,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道路自信高校思政"大道"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研究

    王素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高校各专业学科的共同教育目标。国际法作为法学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蕴含着诸多与思政教育相通的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法律人格和法治思维具有基础性作用。然而,在当前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在专业学科教学改革中暴露出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不深入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法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针对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深入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国际法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并从课程思政实施现状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调查,最终总结出课程思政的目标设计和教育方案,希望能为该学科的完善提供有效的示范。

    新文科国际法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混合式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韩立波尤宁李毓辉程栾...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旨在根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中遇到或观察到的种种现状问题,从单位、教师、学生等不同角度探讨和思考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混合式教学在高校的深入发展和有效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高等教育

    第三次分配理论的数学基础——基于洛伦兹曲线的拟合分析

    吉珽锐陆帅
    194-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洛伦兹曲线作为数学工具,搜集2014-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和GDP等统计数据,建立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百分比和基尼系数的数学模型,拟合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布情况和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分析,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为第三次分配理论提供了一些数学方面的支撑,有助于促进第三次分配的进一步推广。

    第三次分配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模型

    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

    张波张政赵振兴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生强调的是合作与探究关系,为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存弊端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在现代创新创业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政府、企业、学校、学生4部分作为共生单元与现代创新创业的共生环境相互作用,构建出以主体共生、资源共生、机制共生为主要模式的共生关系。在此框架下,本研究基于共生理论,完善并改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价值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整体性等因素探讨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成机理,并以"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维联动优化其实践路径。

    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生成逻辑

    扩招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问题与对策——以G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方慧莹
    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万扩招"后,高职学生生源多样复杂,管理学生的难度陡增。为此,本文以G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对该学院的老师和"百万扩招"的学生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学校未充分发挥管理主导者的作用、企业缺乏校企协同育人经验。基于协同管理理论,本文提出扩招背景下"校企育人"的对策,主要包括明确内在驱动力的目标与意识、发挥协同管理主体的职能、创新多主体的协同管理机制、强化协同管理的能力。

    百万扩招校企协同协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