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李玉民

季刊

1000-2812

xueb@lzu.edu.cn

0931-8915032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199号(兰州大学医学校区)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CSTPCD
查看更多>>创刊于1958年,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由兰州大学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2005年刊物名称由《兰州医学院学报》更名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本刊及时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各学科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学术动态和技术方法。本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全国报刊索引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系统作为来源期刊。本刊具有西北地区特色、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视数智技术创新,培育影像医学新质生产力

    王振常
    1-2,13页

    影像医学新质生产力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智医疗

    超声导波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陈洪磊米杰他得安
    3-13页

    超声导波光声检测超声诊断医学超声学

    一种新型二氧化硅多孔材料固定化酶光纤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姚润麒张鹏飞高泽林姜兴东...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基于氧敏感指示剂Ru(bpy)3Cl2和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复合敏感膜光纤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方法 以多孔SiO2纳米粒子为载体固定GOD,并采用溶胶-凝胶法同时加入Ru(bpy)3Cl2制备葡萄糖敏感膜,通过提拉法在光纤端面沉积敏感膜制成光纤传感探头,搭建光纤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结果 光纤传感器检测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为50~900 mg/dL(2。78~50。00 mmol/L),在用于实时监测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变化时响应时间短,测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结论 SiO2多孔材料固定化酶光纤葡萄糖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检测范围大等优点,未来可以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质量浓度。

    葡萄糖检测二氧化硅多孔材料固定化酶荧光信号光纤传感器

    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预测列线图及其验证

    杨庆娥王霄汪营营杨波...
    19-2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筛选2010-2015年经病理诊断为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 201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 941例和验证集4 260例;另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与SEER数据库提取标准一致的直肠癌术后患者376例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确定影响直肠癌术后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该模型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有13个,包括一般人口学(性别、年龄、婚姻状态)、肿瘤特征学[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分期、T分期、N分期、神经侵犯、癌胚抗原(CEA)水平、远处转移(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及化疗(P<0。05)。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预测的列线图模型,通过训练集及验证集C指数、AUC及校准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的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预测的列线图效果良好,且将直肠癌肿瘤原发部位划分后发现发生在直肠的肿瘤较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肿瘤预后更差。

    直肠癌SEER数据库列线图预后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预测颅内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

    刘春翠张艳利徐静菲马芹芹...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及颅内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同时行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及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中斑块成分将颈动脉斑块分为钙化斑块组(n = 22)、混合斑块组(n = 23)和非钙化斑块组(n = 45)。筛选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炎症更重的混合斑块组和非钙化斑块组中存在同侧颅内动脉斑块患者49例,根据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n = 36)和稳定斑块组(n = 13)。使用Perivascular Fat Analysis Tool软件和手动勾画相结合方式识别和测量颈动脉斑块周围脂肪密度。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用于比较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评估颅内斑块易损性。结果 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非钙化斑块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值分别为-53。03[-46。02,-56。12]、-43。18[-39。30,-46。07]、-42。88[-39。86,-47。29]。与钙化斑块组相比,非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更高(P<0。001)。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是颅内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3,OR = 1。165,95%CI:[1。054,1。287])。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对颅内动脉斑块易损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7%、61。54%。结论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是预测颈动脉不同类型斑块及颅内动脉斑块易损性的有效标记物,可以为影像诊断提供支持。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颈动脉斑块颅内动脉易损斑块

    基于肝活检比较肝硬度值和血清学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人群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张春霞王亮刘天府李娟...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肝病理Scheuer评分比较肝硬度值(LSM)和血清学模型对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MVR)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人群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86例符合MVR且丙氨酸转氨酶正常、Scheuer评分G<2的CHB患者,收集并计算患者LSM及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天冬氨酸/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S指数、AGAP评分、King's指数、Forns指数等。根据肝活检Scheuer评分分组:轻微纤维化组35例(1≤S<2)、显著纤维化组41例(2≤S≤3)、进展期纤维化组10例(3<S≤4),对3组患者进行Scheuer分期与LSM和血清学模型之间Spearman相关性研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LSM与各血清学模型对 S≥2及S≥3的诊断效能,并进行亚组分析,探讨LSM和血清学模型对不同乙型肝炎e抗原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 3组患者无创纤维化指标基线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天冬氨酸/丙氨酸转氨酶外,LSM和血清学模型与Scheuer分期均呈正相关关系,LSM相关性最大(rs=0。615,P<0。001)。在Scheuer分期S≥2、S≥3时,LSM-AUC分别为0。818、0。887,均高于血清学模型,尤其S≥3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AP评分+Forns指数+LSM-AUC(0。905)较LSM-AUC(0。887)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在Scheuer分期S≥2、S≥3时,LSM在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组AUC均高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组。结论 LSM诊断CHB-MVR患者纤维化效能高于各血清模型,尤其对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CHB-MVR患者评估作用更强。但LSM用于肝纤维化动态进展评估效能的稳定性需做更长期的队列研究验证。

    慢性乙型肝炎持续病毒学应答肝硬度值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诊断

    外周血炎症指数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任艳王彦伟宋爱琳
    44-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数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8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首次就诊临床资料,计算外周血相关炎症指数,分析各项指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了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肿瘤直径、癌胚抗原、癌胚抗原125、系统炎症反应指数和泛免疫炎症值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泛免疫炎症值、系统炎症反应指数、体重指数、组织学分级Ⅲ级和癌胚抗原125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中泛免疫炎症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634,最佳临界值为110。37。系统炎症反应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639,最佳临界值为0。554。结论 泛免疫炎症值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与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以作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预测指标。

    炎症指标外周血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血清肿瘤标志物

    改良捆绑式反穿刺法食管空肠吻合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李胜杨文光张仲良何玉奇...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捆绑式反穿刺法食管空肠吻合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82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使用改良捆绑式反穿刺法食管空肠吻合术患者,以自制带牵引线的橡皮筋将空肠和吻合器捆绑固定,采用常规反穿刺法与食管端侧吻合,完成食管空肠吻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96。2±22。4)min,切口长度(3。89±1。23)cm;食管近缘长度(3。78±0。56)cm;抵钉座置入时间(9。20±2。40)min,术中出血量(56。20±22。40)mL;术后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狭窄5例;所有患者均随访8~36个月,平均20。6个月,吻合口复发2例,其余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改良后的捆绑式反穿刺吻合技术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胃癌改良捆绑式反穿刺法食管-空肠吻合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2000-2030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趋势分析与预测

    黄婧磊柴长鹏王陈宇李晓...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预测2020-2030年的发展趋势。方法 下载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国人群胰腺炎发病和死亡相关数据,应用Joinpoint模型计算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评估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胰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利用 R软件的"BAPC"包对2020-2030年中国人群胰腺炎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2000-2019年,中国胰腺炎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年龄效应显示胰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队列效应显示2000-2019年胰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时期效应显示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胰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2030年,中国胰腺炎发病人数将继续上升,其中男性年龄标准化发病率预计略有上升,女性略有下降。结论 2000-2019年中国胰腺炎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2020-2030年胰腺炎发病人数可能上升,应重视饮酒等危险因素对胰腺炎流行病学的影响。

    胰腺炎疾病负担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的概况性评价

    王敏龙建英袁梦圆焦品莲...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综述国内外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工具,为临床选择、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风险偏倚。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10篇预测模型开发研究及2篇验证研究,总体预测性能良好,但偏倚风险较高。年龄、机械通气、血糖、腹内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镇静镇痛药是预测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因子。结论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构建研究较多,但临床适用性能还需进一步验证。同时,应研究不同疾病类型危重患者的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结合信息化系统,实现喂养不耐受高风险患者筛选和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信息化。

    危重患者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概况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