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冯敢生

月刊

1001-9324

lcfs@chinajournal.net.cn

0714-6222015

435000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性刊物。以“保证质量,具有特色,重视临床、普及提高”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鞍上肿物——请分析病变性质

    陈瑾胡中盟娄蕾孙文静...
    685,866,封3页

    基于DCE定量和半定量参数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环壁强化类型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

    康晓伟李艳胡文鍾吴旭莎...
    686-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动态对比增强(DCE)定量与半定量分析方法探究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环壁强化类型与坏死相关炎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经病理证实且呈环形强化的GBM 23例和炎性病灶17例,GBM的瘤壁均由厚而不规则的毛玻璃样强化和薄而光滑的显著薄壁强化两种类型组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行3.0T MRI常规平扫、T1WI增强扫描和DCE序列扫描.利用美国GE Omni-Kinetics Version软件在DCE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和炎性病变最大层面环壁的感兴趣区(ROI),比较GBM的厚壁毛玻璃样强化(1组)、薄壁显著强化(2组)和炎性病变环形强化(3组)的DCE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曲线下面积(AUC)、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达峰时间(TTP)、最大斜率(MAXslope)的差异.其中Ktrans、AUC和Vp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法(LSD);Kep,TTP,MAXslope比较用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三组环壁强化类型比较,Ktrans、AUC及MAXslope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BM的厚壁毛玻璃样强化区的Ktrans、AUC、MAXslope均高于薄壁显著强化区和炎性病变,后两者的Ktrans、AUC、MAXslope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BM的薄壁显著强化区与炎性病变具有相似的血流动力学和渗透性特征,推测GBM薄壁显著强化区可能存在炎性过程的参与.

    胶质母细胞瘤动态对比增强容积转运常数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MR及CT影像学分析

    程敏洪楠
    691-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头颅MR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诊断CNSL且行头MR增强扫描患者的MR及CT影像学资料.结果 共41例患者.MR有32例(78.0%)阳性,其中27例(65.9%)为颅内浸润灶,包括颅神经增粗14例(34.1%),脑膜强化或占位13例(31.7%),脑实质占位4例(9.8%)及脑室内占位1例(2.4%).颅神经增粗者中有6例(14.6%)伴颅神经走行区占位;脑膜强化或占位者中有7例(17.1%)软脑膜强化,2例(4.9%)硬脑膜强化,5例(12.2%)硬脑膜占位.同期行头颅CT者20例(48.8%),其中9例阳性(45%),其中7例为颅内浸润灶,均为占位性病变,呈均质稍高密度影.颅内浸润灶MR平扫漏诊9例(33.3%),CT漏诊7例(50.0%).结论 CNSL的影像表现有颅神经浸润、脑膜浸润、脑实质及脑室内浸润等.增强MR对诊断有重要价值,CT平扫仅对占位性病变检出率较高.

    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血流量改变的研究

    冯艳泓徐天野尚云雪夏建国...
    699-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MWoA)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改变模式及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搜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到泰州人民医院就诊的35例MWoA患者(MWoA组)和42名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组)并对两组进行全脑ASL扫描.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各脑区脑血流量(CB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及评估.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存在血流灌注差异脑区的CBF值与病程、头痛发作频率、偏头痛失能程度评估量表(MIDAS)、数字疼痛评估量表(NRS)、头痛影响测定-6评分(HIT-6)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脑区的CBF值是否可以用来评价MWoA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HC组相比,MWoA患者双侧枕中回的CBF值减低(P<0.05,FWE校正).相关性分析显示双侧枕中回CBF值与病程、头痛发作频率、偏头痛相关疼痛量表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OC分析显示双侧枕中回的CBF值对于MWoA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以1.035、1.055为截断值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027、0.7980,P均<0.001.结论 MWoA患者大脑存在异常血流灌注的脑区.并且这些脑区的CBF值对于区分MWoA患者及正常人有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

    无先兆偏头痛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脑血流灌注

    Pipeline Flex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中小型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杨钟会覃英华杨明昊胡利刚...
    704-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中小型动脉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中小型动脉瘤患者,采用Raymond-Roy分级评估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动脉瘤闭塞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出院时、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5例无任何并发症.3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为出血性脑卒中,其中1例死亡,1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术后VASO-CT显示PED贴壁良好,载瘤动脉通畅,Raymond-Roy分级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11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15例,1分1例,2分1例,6分1例,良好预后率(mRS评分0~2分)为94.4%.术后除1例死亡,其余17例均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行DSA复查Raymond-Roy分级Ⅰ级14例、Ⅱ级2例、Ⅲ级1例.mRS评分0分15例,1分2例,6分1例,良好预后率为94.4%.结论 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中小型动脉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尚可.

    PipelineFlex血流导向装置脑动脉瘤疗效和安全性

    脑梗死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与运动损伤的全脑CTP研究

    晁慧美翟功用蒋思佳赵秋枫...
    710-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全脑CT灌注成像(CTP)评估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探讨CTP的应用价值及脑梗死后CCD与运动损伤的关系.方法 搜集急性及亚急性期单侧幕上新发脑梗死病例115例为实验组,同时期正常志愿者10名为对照组,均在症状稳定期行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并对实验组评估运动受损等级.结果 实验组有45例发生CCD,对照组两侧小脑半球灌注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脑梗死组,肌力评分在3级以上者CCD发生率为21.9%;在 1~3级者CCD发生率为55%;0级者CCD发生率为66.7%.亚急性期脑梗死组,肌力评分在3级以上者CCD发生率为35.1%;在1~3级者CCD发生率为50%;0级者CCD发生率为100%.亚急性期CCD阳性组肌力评分低于CCD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CCD阳性组小脑达峰时间变化率(△TTP)、平均通过时间变化率(△MTT)与肌力评分呈负相关(P<0.05),亚急性期CCD阳性组小脑△TTP、△MTT、脑血流量(CBF)减低率与肌力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全脑CTP能有效评估脑梗死后CCD.CCD更易发生在运动损伤严重的患者,小脑不对称指数与运动损伤程度关系密切.

    脑梗死脑灌注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运动损伤

    人工智能和PET/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型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汤秋菊陈松
    714-717页

    不同管腔上皮类型乳腺癌的X线和MRI特征及其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姜剑榕陈宋全李毓安曾凤仙...
    718-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管腔上皮类型乳腺癌的MRI和钼靶X线特征及其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8例管腔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分子分型分为两组,即Luminal A型组和Luminal B型组;对患者行MRI检查及钼靶X线检查;通过后处理工作站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灌注系数(f值)及最大上升斜率(MSI值)、真实扩散系数(D值)影像学参数.比较Luminal A型组和Luminal B型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患者ADC、f及MSI值无明显差异(P>0.05).Luminal A型患者D值明显高于Luminal B型,肿瘤早期强化率(SER)值明显高于Luminal B型,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RI-D、MRI-SER、MRI-D/SER联合及钼靶X线评估Luminal A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0.882、0.915及0.911;采用 MRI-D、MRI-SER、MRI-D/SER 联合及钼靶 X 线预测 SLN 转移的 AUC 分别为 0.885、0.953、0.979 及0.966.结论 MRI-D、MRI-SER、MRI-D/SER联合及钼靶X线在鉴别乳腺癌亚型和预测SLN转移中表现出较高的准确率.

    不同管腔上皮类型乳腺癌磁共振成像钼靶X线特征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

    乳腺MRI检查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王兵周丽华王帅刘永久...
    724-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MRI检查对非肿块样强化(NME)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乳腺MRI图像上显示为NME且经穿刺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的107例女性患者(良性病变39例,恶性病变68例)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组NME的分布类型、强化方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是否存在差异,并对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恶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段样分布、簇环样强化、Ⅲ型TIC曲线及ADC值是预测NME 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OR=3.889,95%CI:0.629~24.049:OR=15.367,95%CI:2.602~90.769;OR=7.262,95%CI:1.315~40.099;OR=0.997,95%CI:0.995~0.998;P 均<0.05).结论 MRI 强化特征及 ADC 值可有效提高乳腺NME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

    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非肿块样强化

    欢迎订阅《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社发行部
    7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