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质化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质化学工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生物质化学工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蒋剑春

双月刊

1673-5854

bce@vip.163.com

025-85482492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

生物质化学工程/Journal Biomass Chemical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可再生的木质森林资源的化学转化、热转化、热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及松香、松节油、胶粘剂、制浆造纸、木材热解、活性炭、木材水解、栲胶、紫胶、森林资源、香精香料、日用化工等方面的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竹材微炭化干燥工艺中液体产物特性分析

    文世涛徐茹婷孙康陆铜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采用微炭化工艺干燥处理竹材,并对干燥尾气进行冷凝回收,探讨微炭化干燥工艺对竹材干燥冷凝液体产物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材于210℃微炭化干燥处理得到冷凝液体主要含有酸、醛、酯、酮和酚类物质.微炭化工艺对竹材干燥液体产物特性有显著影响,210℃时醛类物质质量分数达22.14%,250℃时醇、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5.13%、28.33%;升温速率造成酸、醛类物质先增加后减少,10 ℃/min时最大,分别为67.89%、22.14%,酮类物质变化趋势则相反,20 ℃/min时最大,为21.35%;随氮气流量增大,酸类物质增加,由51.84%增至81.71%,醛类、酮类物质减少,分别由26.07%、10.95%降至8.36%、2.58%.竹材微炭化干燥液体产物成分与木、竹醋液相似,具有用作植物生长促进剂、土壤改良剂等潜力.

    竹材微炭化干燥液体产物特性

    乙酰丙酸环氧甘油单酯缩酮乙酯的合成及其增塑性能

    李科陈洁聂小安蒋剑春...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乙酰丙酸乙酯、甘油、油酸等大宗生物基化学品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缩酮反应及环氧化反应初步制备了一种潜在具有增塑性能的新型化合物乙酰丙酸环氧甘油单酯缩酮乙酯(ELMG),并将其与聚氯乙烯(PVC)、环氧大豆油(ESO)、硬脂酸盐压制成膜,通过FT-IR、XRD、DSC、万能试验机等探讨了合成工艺对ELMG结构的影响,以及ELMG的添加对PVC膜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缩酮反应,再酯化反应,最后环氧化反应可制得ELMG;ELMG对PVC结晶具有一定的破坏,且与ESO复配使用后效果得到显著提升;ELMG复配ESO可明显提高PVC薄膜的塑化性能,其中50%ELMG增塑的ELMG50/PVC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为316.5%,达到了 ESO/PVC薄膜的98%,拉伸强度为24.63 MPa,达到了 ESO/PVC薄膜的89%.ELMG复配ESO使PVC薄膜的迁移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ELMG50/PVC薄膜在大豆油中的质量损失率为0.71%,仅为ESO/PVC薄膜的67%.

    乙酰丙酸脂肪酸甘油增塑剂生物材料

    麻栎木热解过程的热质变化行为及其动力学

    周泽峰李晓航石焱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麻栎木热解特性,采用TGA/DSC同步热分析仪对其热解过程的失重机制和热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Flynn-Wall-Ozawa(FWO)法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计算了该过程的表观活化能,通过Malek方法得到了麻栎木热解最概然机理函数.研究结果表明:麻栎木的热解过程分为干燥、预热、挥发分析出和炭化4个阶段,在挥发分析出阶段质量损失最大,达71.24%.麻栎木热解过程既包括吸热反应也包括放热反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其TG曲线和DTG曲线均向高温方向移动.FWO法和KAS法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E)范围分别为226.79~258.17 kJ/mol和229.22-260.8 kJ/mol,相关系数(R2)均在0.94以上,E随转化率变化趋势一致.Malek法计算结果表明:麻栎木热解机理在转化率小于0.5时符合三维扩散机理(Jander方程);在转化率大于0.5时符合成核生长机理(Avrami-Erofeev方程,n=3/2).

    麻栎木失重行为热行为最概然机理函数

    《林产化学与工业》征订启事

    22页

    抗生素去除与二氧化碳固定耦合的微藻包埋技术研究

    汪东李海涛郭向前俞健健...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抗生素污染日益严峻和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问题,本研究以蛋白核小球藻为原料,海藻酸钠为固定剂,氯化钙为交联剂,制备蛋白核小球藻藻珠并将其用于抗生素去除与二氧化碳固定耦合.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为2%(质量分数,下同)和氯化钙为3%时,藻珠成球速度、机械强度和抗崩解性最佳.5%(体积分数,下同)和10%的二氧化碳显著促进了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并增强了其对头孢拉定的处理能力,反应24 h后头孢拉定去除率分别为84.89%和84.31%,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分别为72.25%和71.71%.相比于二氧化碳5%和10%条件,二氧化碳20%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对抗生素的处理和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均显著降低.二氧化碳5%和10%条件下的碳代谢相关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能够使微藻细胞固定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10%条件下的碳酸酐酶活性显著升高,能够催化更多的碳酸氢钠转变为二氧化碳,从而被微藻细胞吸收利用.

    固定化微藻抗生素处理二氧化碳固定协同处理

    碳中和目标下黑龙江省生物能源生产技术路线研究

    赵新月王鸿博刘旭丹王欣...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黑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依托黑龙江省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结合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计算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生物资源存储量,在分析黑龙江省典型的生物能源生产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且符合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秸秆资源主要类型为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畜禽粪便主要来自于大牲畜、黄牛及肉牛.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地区为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绥化3个地区,较丰富地区为鸡西、双鸭山、大庆、佳木斯、牡丹江和黑河6个地区,不丰富地区为鹤岗、伊春、七台河和大兴安岭4个地区.黑龙江省典型的生物能源为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黑龙江省需要依托现有成熟的生物质转化技术,大力发展生物燃气和纤维素乙醇产业.发展时应根据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布局,推进以秸秆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制醇示范工程,完善以秸秆制醇为核心的多产品联产成套工艺体系;有序开发利用废弃油脂资源和非食用油料资源生产生物柴油,完善原料供应体系,重点突破油脂回收、高效酯交换等关键技术.

    碳中和生物质燃料能源结构生产技术路径

    计量标准器具 竭诚欢迎使用检定 松香色度标准块

    38页

    大豆蛋白功能碳量子点的制备

    刘一鸣房莹张会清庞久寅...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豆蛋白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碳量子点.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对碳量子点产率的影响,并对碳量子点进行了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显示碳点表面存在羧基、羟基等亲水性基团,荧光光谱确定了该碳量子点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70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43 nm.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时间3 h、水热反应温度180℃、柠檬酸的质量2 g时,合成的大豆蛋白碳量子点产率最高,为5.7%.合成的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和较低的生物毒性.

    大豆蛋白碳点荧光水热反应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功能应用

    贾丽佳王汉琛黄彪吕建华...
    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概述了纳米纤维素的多层级结构特点,介绍了目前通过多层级结构拆解制备纳米纤维素的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生物法和机械化学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同时本文对纳米纤维素分级结构的重组及其功能应用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纳米纤维素在生物矿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对凝胶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强度增强作用以及在新兴智能电子器件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对纳米纤维素的制备途径、结构重组方法和功能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将其与超分子结合构筑功能性超分子聚合物的设想,并指出了纳米纤维素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功能应用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纳米纤维素分级结构拆解绿色制备结构重组功能应用

    基于香草醛的热固性树脂研究进展

    冯淼胡程程袁亮刘玉鹏...
    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草醛是一种可由木质素磺酸盐生产的单芳香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独特,已成为生物基材料领域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香草醛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苯并噁嗪、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基于香草醛特征结构进行化学转化以及制备交联结构产物的过程.进而,本文总结了含有动态共价键的香草醛基热固性材料研究进展.香草醛的醛基有利于缩醛、亚胺、硫缩醛等动态化学基团的引入,而通过交联体系的选择可有效引入动态二硫键、D-A加成键及β-羟基酯基团.在总结香草醛基热固性材料的特点及发展应用的基础上,本文展望了香草醛基热固性树脂在原料获取、产品制备、回收利用及有效降解等方面可持续性所面临的挑战.

    香草醛热固性树脂动态共价键可回收热固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