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侯钢

双月刊

1005-3220

lcjsyx@126.com

025-82296109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突出临床、注重实用、内容新颖、面向基层”。刊物内容涉及精神医学各个方面,栏目较多,具有鲜明特色。主要读者对象为精神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社区卫生人员,医务心理工作者及司法精神定向鉴定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修正诊断为利多卡因所致精神障碍1例

    匡丹宗鲁新宋明桥钱超...
    381页

    利多卡因中枢神经系统药源性精神障碍

    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儿童听觉感觉门控P50的对照研究

    张郦刘占文谢志兵李婷...
    38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感觉门控(sensory gating,SG)P50新技术对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children onset schizophrenia,COS)患者SG抑制的特点.方法:应用德国脑电生理仪,P50刺激序列采用S1和S2范式,对56例COS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healthy children,HC)作了 P50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 interview schedule,FIS)和自制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nsight and therapeutic attitude questionaire,ITAQ)对 COS 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COS 组未发现 P50 与 PANSS量表总分、各因子分的相关性(P>0.05).与HC相比,COS组P50中的Fz区S2波幅增高,与Cz区和Pz区S2波幅同一趋势(P<0.05或P<0.01).结论:COS患者同成人精神分裂症一样存在P50异常.P50抑制变化可能是反映患者激越情绪变化的脑电生理指标.此初步结果有待于临床随访中及转化中进一步证实.

    精神分裂症儿童感觉门控P50刺激序列模式生物学标记

    本土化认知促进治疗在认知障碍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邹佳茂白春兰徐宏罗艳...
    386-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本土化认知促进治疗在认知障碍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筛选出20例认知障碍老年患者,采取为期7周的本土化认知促进治疗对其进行非药物干预,共进行14个主题活动.将干预前、中、后老年住院患者的主观认知下降量表(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questionnaire 9,SCD-Q9)、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ornell scale for depression in dementia,CSDD)、神经精神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scale,NPI)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土化认知促进治疗干预后老年住院患者的MMSE、CSDD、ADL、NP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土化认知促进治疗能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自理能力、生命质量、神经精神症状,本土化的认知促进治疗方案,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本土化认知促进治疗认知障碍老年患者临床应用

    精神科急诊老年患者就诊特点分析

    仲乐乐余天浩袁慧琳
    390-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急诊老年患者的就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22年8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期间,在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急诊就诊老年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共纳入精神科急诊老年患者224例,平均年龄(71.33±8.62)岁;按年龄划分为低龄老人组(60~75岁)和高龄老人组(≥75岁).组间比较,低龄老人组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比例较高,高龄老人组神经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91,P<0.001);高龄老人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比例较高,低龄老人组使用镇静催眠药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x=4.500,P=0.034);高龄老人组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41,P=0.005).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精神科急诊老年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接诊时需关注躯体疾病情况,综合评估和诊治;应加强对精神科急诊医学建设的重视和研究.

    精神障碍老年患者急诊

    血清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几丁质酶3样蛋白1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缪丽沈惠
    393-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protein 1,CHI3L1)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来院体检的9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评分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TGS2、CHI3L1水平.Pearson法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PTGS2与CHI3L1水平与MCCB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TGS2、CHI3L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连线测验、语言记忆、言语流畅、符号编码、迷宫测验、视觉记忆的MCCB分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PTGS2、CHI3L1水平与连线测验、语言记忆、言语流畅、符号编码、迷宫测验、视觉记忆的MCCB分值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PTGS2、CHI3L1水平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负相关,是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潜在标志物.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几丁质酶3样蛋白1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

    Zung焦虑自评量表在社区居民中的信效度检验

    王昕旭陈晗晖王宇昊郑逗逗...
    397-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验中文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在社区居民中的信效度.方法:天津664名和上海257名社区居民采用自编人口量表、中文版SA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并在平均一周后对94名受访者进行回访.结果: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33,不同人口学特征下α系数在0.622~0.838之间;探索性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5.25%;验证性模型拟合情况为:比较拟合指数=0.99、塔克-刘易斯指数=0.99和近似误差均方根=0.03,x2/df=2.37;总分重测信度为0.62,四因子重测信度分别为0.41、0.57、0.69和0.65;相关结果显示,中文版SAS量表总分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两因子的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中文版SAS在社区居民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成人焦虑筛查的有效评估工具.

    Zung焦虑自评量表信效度社区居民

    焦虑程度对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频率的影响: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张燕徐柳柳端木欣荣李扬扬...
    402-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情绪调节策略在焦虑程度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频率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对252例抑郁发作患者采用自残功能性评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情绪调节量表、自编人口学问卷对患者的NSSI频率、焦虑状态以及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进行调查.分析其焦虑、情绪调节与NSSI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患者NSSI发生率为47.6%.NSSI组患者的焦虑状态(r=0.358;P<0.001)和表达抑制策略(r=0.411;P<0.001)与NSSI频率呈正相关;认知重评策略与NSSI频率呈负相关(r=-0.397;P<0.001).情绪调节策略在焦虑状态与NSSI频率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占比21.74%~33.33%.结论:抑郁发作患者的情绪调节策略在焦虑程度与NSSI频率中起到中介作用,提示应重视抑郁发作患者的焦虑状态以及对认知重评进行干预.

    抑郁非自杀性自伤焦虑情绪调节中介效应

    试管婴儿出现严重精神障碍1例报告

    罗爱民祁婷婷贾峻懿郭沈昌...
    405-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告1例试管婴儿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的个案,其精神症状复杂多样且多变,希望同行对试管婴儿出现精神障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精神障碍病例报告

    双相障碍反刍思维的研究进展

    汤浩姚志剑
    407-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刍思维在双相障碍中是较为普遍的临床现象,与双相障碍的抑郁或躁狂症状、病程、发作次数、自杀等多个临床特征相关.反刍思维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相关的临床及神经机制研究对于理解双相障碍的病理基础以及设置临床干预靶点有指导意义.本文就双相障碍反刍思维的临床特点、心理学机制、影像学基础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反刍思维双相障碍临床心理学神经影像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郭超越张晨
    41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的显著特征包括情绪的低落以及认知的减退等,而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治疗手段,被发现可以通过微弱的电流刺激使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目前临床上会采取经颅直流电刺激来治疗难治性或耐药的抑郁症患者,同时研究也在继续进行以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情绪和认知的确切证据以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其现有的进展,并探讨其不足与前景.

    抑郁症经颅直流电刺激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