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风险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7月在宿迁市分金亭医院治疗的162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n=32)和术后未再出血组(n=130).结果 术后再出血组年龄大于术后未再出血组,高血压史例数少于术后未再出血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大于术后未再出血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入院时血肿量、岛征阳性例数、术后颅内压均高于术后未再出血组,血肿清除率、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血管例数低于术后未再出血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发病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肿量、岛征阳性、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血管、术后颅内压、血肿清除率是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每增加3 h,相应得分增加10分;入院时GCS评分每增加5分,相应得分增加10分;入院时血肿量每增加10 mL,相应得分增加5分;血肿清除率每减少10%,相应得分增加8分,术后颅内压每增加4 mmHg,相应得分增加8分,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血管否(0)相应得分为0,是(1)相应得分为10分;岛征阳性否(0)相应得分为0,是(1)相应得分为8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95%置信区间:0.983~1.00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与实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8.147,P=0.879).结论 高血压史、发病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肿量、岛征阳性、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血管、术后颅内压是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对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