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廖玉华

月刊

1001-1439

lcxxgbzz@qq.com

027-85726342-8821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主要栏目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心电图分析、病例报告、综述、进修苑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力衰竭常见病因及合并症的基层处理专家建议

    湖北省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武汉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湖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心血管免疫专委会...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是我国基层医院慢病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病因与合并症的及时处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依据近年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对基层医院常见心力衰竭病因与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两大类)临床治疗内容予以更新,并对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提出专家建议,指导基层医师临床实践.

    心力衰竭基层医院病因与合并症治疗转诊

    中成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王杨淦王俊程王艾丽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仍以西药为主,但是西药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时也会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的风险.中成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研究表明,中成药靶向多个离子通道,对心律失常有着较好的疗效.中成药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和补充治疗药物,这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验证.本文将对一些中成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心律失常中成药电生理学临床应用

    超声检测的左心房结构和功能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进展

    肖萌司道远杨红亮贺玉泉...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是房颤治疗最有效的手段,然而也存在复发风险,其复发风险与左心房功能障碍有关.左心房应变(LAS)是一个量化左心房功能的参数,可以通过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LAS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和窦性心律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其评价的左心房功能与导管消融治疗效果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就超声检测的左心房结构功能与导管消融治疗效果关系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心房颤动左心房应变导管消融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功能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李健贾若雪梅波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传统外科手术对二尖瓣疾病的治疗已非常成熟,但手术创伤较大、体外循环以及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导致高龄高风险患者无法耐受.近年来,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TMVR)的积极发展让这类患者迎来曙光.TMVR通过微创介入途径即可完成手术治疗.目前,已有多种二尖瓣介入瓣膜进入大范围临床试验阶段,相关研究的初期结果良好,瓣膜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对乐观,但TMVR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就TMVR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介入治疗人工瓣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诊疗进展

    李泞甫李智可陈旭澜皈燕...
    18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肿瘤治疗的一大突破,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ICI相关心肌炎是ICI药物的罕见不良反应之一,病死率较高.尽管国内外均报道了该不良反应的治疗经验和指南,但部分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仍存在认知不足、监管评估方案缺乏等问题.故本文对ICI相关心肌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提高肿瘤科及心脏科医师的认识.

    心肌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左心房与肺静脉形态学特征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严卉谢丽响陈文苏李承宗...
    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左心房和肺静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评估左心房和肺静脉形态学特征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房颤)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一2022年10月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测量相关影像形态学参数,并于初始治疗后定期规律随访.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3个月内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29例患者,其中复发组87例,未复发组142例.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患者左心房横径[LAD:(3.72±0.55)cm vs(4.37±0.82)cm,P<0.001]、左心房横径/同层面胸椎椎体横径(LAVD:2.36±0.43 vs 2.83±0.66,P<0.001)、左上肺静脉上下径[LSPV1:(1.97±0.46)cm vs(2.20±0.66)cm,P=0.002]、左心房容积[LAV:(56.07±24.40)cm3 vs(67.48±21.58)cm3,P<0.001]、左心房球度(LASP:0.63±0.05 vs 0.58± 0.08,P<0.001),以及饮酒史比例(16.9%vs 33.3%,P=0.00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OR=1.002,95%CI:1.000~1.097,P=0.001)、LAV(OR=3.056,95%CI:2.821~3.327,P=0.003)、LASP(OR=1.000,95%CI:1.000~1.001,P=0.010)以及饮酒史(OR=10.392,95%CI:3.068~132.555,P=0.024)为房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D、LAV、LASP、饮酒史联合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735~0.851,P<0.001),灵敏度为70.42%,特异度为73.56%.结论:左心房相关CTA指标LAD、LAV、LASP及饮酒史可有效预测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

    心房颤动CT血管造影射频消融术

    BMI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

    赵灿王刚刘霄燕张娜...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BMI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315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14例、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5 kg/m2)137例、超重组(25 kg/m2≤BMI<30 kg/m2)115例、肥胖组(30 kg/m2≤BMI<35 kg/m2)34例和严重肥胖组(BMI≥35 kg/m2)15例,分析各组基线资料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与BMI的关系.结果:2年随访结果显示,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和严重肥胖组慢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0%、32.1%、13%、5.9%和6.7%,其中超重及肥胖组的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P<0.001),但严重肥胖组的全因死亡率高于肥胖组;5组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35.7%、27.7%、10.4%、5.9%和0,随着BMI增加,心源性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经多因素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BMI可用于评估心衰患者预后,低BMI是慢性心衰患者2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BMI在一定范围内符合"肥胖悖论",但严重肥胖可导致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上升.

    心力衰竭BMI危险因素预后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恶化的风险模型构建及NT-proBNP的预测价值探讨

    陈红赵敬东李兴升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并验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恶化(WHF)的风险预测列线图,并探讨列线图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预测WH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连续就诊的老年WHF患者(WHF组,572例),另纳入同期于我院门诊规律随访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561例(Non-WHF组).比较WHF组与Non-WHF组临床指标的差异.运用LASSO回归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老年WHF风险预测列线图.由内部验证集评估列线图的可行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CA)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最后通过对比ROC曲线下面积(AUC)、整体鉴别指数(IDI)及净重新分类指数(NRI)来评估列线图、NT-proBNP及其联合使用在老年WHF人群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心率、合并心房颤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酐(Scr)、血清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AR)是WH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以上6个变量绘制相应的可视化列线图,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30(95%CI:0.802~0.858)、0.834(95%CI:0.792~0.876).DCA提示该列线图的校准度好,临床实用性强.经ROC曲线分析,列线图、NT-proBNP及其联合预测老年WHF的AUC值分别为0.830、0.890和0.924.相对于NT-proBNP,列线图和NT-proBNP联合预测的IDI、NRI分别为0.073、0.065.结论:包含6个预测变量(入院心率、合并心房颤动、LVEF、RDW、Scr和BAR)的列线图可用于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WHF发生风险.此列线图与NT-proBNP联合评估更有助于识别高风险的老年WHF人群,协助医务工作者制定临床决策.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恶化NT-proBNP风险预测列线图

    川中地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罗倩刘磊李双刘益均...
    207-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川中地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6月就诊于遂宁市中心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603例,其中早发冠心病患者163例(早发冠心病组)、非早发冠心病患者240例(非早发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200例(非冠心病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冠脉造影结果,采用SYNTAX评分评估患者冠脉病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发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与非早发冠心病组患者比较,早发冠心病组女性、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显著升高(均P<0.05),中性粒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5.421,95%CI:2.687~11.47,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OR=1.706,95%CI:1.469~2.017,P<0.001)、LDL-C(OR=1.350,95%CI:1.004~1.826,P=0.048)、空腹血糖(OR=1.213,95%CI:1.106~1.353,P<0.001)、室间隔厚度(OR=1.251,95%CI:1.052~1.498,P=0.012)、年龄(OR=1.161,95%CI:1.095~1.237,P<0.001)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保护性因素(OR=0.915,95%CI:0.876~0.951,P<0.001).在病变特征方面,早发冠心病组急性心肌梗死比例增加(45.4%vs 59.5%,P=0.007),单支病变比例显著升高(26.7%vs 40.5%,P=0.005),前降支病变比例(90.8%vs 75.5%,P<0.001)和SYNTAX评分水平显著降低[11.00(7.00,16.50)vs 9.00(6.00,13.50),P<0.001].结论:男性、中性粒细胞、LDL-C、空腹血糖、室间隔厚度、年龄是川中地区患者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较多,起病方式多为急性心肌梗死,其血管病变复杂程度低于非早发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

    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比值与早发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朱米雪邓毅凡刘娟文磊...
    212-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PR)与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并首次行冠脉造影检查者共980例(男性<55岁,女性<65岁),将入组患者分为早发冠心病组(PCHD组,648例)及非冠心病组(NCHD组,332例),并根据Gensini评分将PCHD组患者分为低分组(≤24分)和高分组(>24分),比较各组组间资料的差异性,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PCHD组NPR水平显著高于NCHD组(P<0.05),PCHD高分组NPR水平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②相关性分析中,NPR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02,P<0.001).③多因素logis 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1.652,95%CI:1.157~2.360,P=0.006)、糖尿病(OR =2.196,95%CI:1.331~3.624,P=0.002)、饮酒史(OR=2.371,95%CI:1.394~4.034,P=0.001)、白细胞(OR=1.286,95%CI:1.064~1.554,P=0.009)及NPR(OR=4.224,95%CI:2.859~6.242,P<0.001)为PCH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OR=2.105,95%CI:1.330~3.334,P=0.002)、吸烟史(OR=2.427,95%CI:1.545~3.812,P<0.001)、白细胞(OR=1.386,95%CI:1.155~1.663,P<0.001)及NPR(OR=2.389,95%CI:1.808~3.157,P<0.001)为PCHD重度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④ROC曲线分析中,NPR对PCHD患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截断值为1.630,灵敏度为0.978,特异度为0.497;NPR对PCHD重度病变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AUC为0.790,截断值为2.522,灵敏度为0.716,特异度为0.719.结论:在PCHD患者中,NPR水平较高,且NPR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重.NPR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CHD的发生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冠心病,早发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比值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