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杂志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双月刊

1004-2806

lcxyzz@qq.com

027-85726342-8806

430022

湖北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血液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设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小板及血栓弹力图在预测血液病患者出血风险和指导输血的价值

    黎欢胡燕彭涛谢佳...
    529-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在预测血液病患者出血风险和指导血小板输注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0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PLT减少(<50× 109/L)的患者398例.根据TEG中凝血最大强度(MA)值50 mm为临界值,分为MA<50 mm 255例(A组)和MA≥50 mm 143例(B组).分析2组间的基本情况,PLT、出血概率及前7天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情况;对影响出血的单因素及多因素进行分析;比较PLT、MA及PLT联合MA在预测血液病患者出血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2组间的性别、年龄、BMI、体表面积及TEG中的凝血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TEG中的凝血形成时间、凝血形成速率、凝血综合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前1天、前3天、前7天PLT输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前2、4、5、6天PLT输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P<0.05,OR=0.962,95%CI 0.932~0.992)是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MA(P<0.05,OR=0.947,95%CI 0.921~0.973)是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PLT和MA值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736,灵敏度为67.69%,特异度为70.87%.结论:PLT联合MA值预测血液病患者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相对较高,在降低血液病患者出血风险、明确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时机、减少血小板资源浪费、节省医疗支出中具有重要价值.

    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功能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减少出血

    胆汁淤积症住院患者的尿胆红素管型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刘善凤王利民高云王平...
    534-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尿胆红素管型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9月武汉协和医院的153例胆汁淤积症住院患者.根据显微镜镜检尿胆红素管型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尿胆红素管型阳性51例为研究组,包括39例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和12例肝外胆汁淤积症患者;尿胆红素管型阴性102例为对照组,包括69例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和33例肝外胆汁淤积症患者.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部分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尿胆红素管型与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和尿胆红素(UBIL)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组的肾功能不全发病率高于对照组(17.65%vs 1.96%,x2=12.5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TBIL[245.30(139.50,380.70)μmol/L vs 26.15(12.58,62.55)μmol/L,Z=8.265,P<0.001]、DBIL[150.20(83.00,212.40)μmol/L vs 12.75(5.60,32.35)μmol/L,Z=8.559,P<0.001]、TBA[163.90(99.60,235.90)μmol/L vs 18.55(6.98,92.28)μmol/L,Z=6.274,P<0.001]、血肌酐(sCr)[(80.94±41.14)μmol/L vs(66.76±20.83)μmol/L,t=2.835,P=0.005]、UBIL 阳性率(92.16%vs 12.75%,x2=89.95,P<0.01)及管型计数(UF-5000i)[0.88(0.30,2.50)个/μL vs 0.37(0.14,0.73)个/μL,Z=3.028,P=0.002]均高于对照组;ALB[(32.21±5.73)g/L vs(34.48±6.62)g/L,t=2.085,P=0.03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单变量分析显示,TBIL[OR(95%CI)1.013(1.009~1.017),P<0.001]、DBIL[OR(95%CI)1.026(1.018~1.035),P<0.001]、TBA[OR(95%CI)1.011(1.007~1.016),P<0.001]、ALB[OR(95%CI)0.942(0.889~0.997),P=0.041]和 UBIL(+)[OR(95%CI)42.727(13.877~131.557),P<0.001]均可用于预测尿胆红素管型.多变量分析显示,UBIL(+)[OR(95%CI)7.883(1.939~32.059),P=0.004]可用于预测尿胆红素管型.结论:当胆汁淤积患者的UBIL(+)时,需通过显微镜镜检患者的离心尿中是否含有尿胆红素管型.尿胆红素管型阳性的胆汁淤积症患者的sCr较高,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概率更高.

    胆汁淤积尿胆红素胆红素管型肾功能不全

    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指标对肺癌患者高凝风险的预测价值

    黄莹许燕燕宗劲傅金龙...
    540-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指标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与高凝状态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医院2021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的TEG、常规凝血相关指标,并根据患者的凝血状态及临床表现分为高凝组(n=26)和非高凝组(n=74).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速率(Angle)、凝血最大强度(MA)和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记录三组数据,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与健康者比较,其Angle、MA、APTT、FIB、D-D增大,而R值降低.高凝组、非高凝组与健康组三组均数比较,APTT、FIB、Angle、MA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与常规凝血五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高凝组中发现,Angle与FIB呈正相关(P<0.05),MA与FIB呈正相关(P<0.05);R值与PT呈正相关(P<0.05),与FIB呈负相关(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TEG与常规凝血评估肺癌患者凝血状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灵敏度为0.932,特异度为0.811,对患者高凝状态的评估效能最佳.结论:相较于传统的常规凝血指标,TEG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肺癌患者的凝血异常.在高凝状态下,常规凝血指标与TEG参数之间具有相关性.联合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共同评估,有助于发现肺癌患者的凝血异常,预测高凝风险,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血栓的形成.

    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指标肺癌高凝状态

    ABO血型抗体缺失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检测分析

    秦洪伟许梦迪薛杰
    545-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ABO血型反定型抗体缺失样本的血型血清学及基因检测结果,探讨ABO血型抗体缺失的原因和输血策略.方法:采用Ortho Auto Vue全自动血型系统对该院2019年11月至2023年10月33 296例患者进行常规ABO血型检测,选择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疑为抗体缺失者,采用盐水试管法复核并增加ABO亚型检测、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上的A或B抗原,对ABO基因第6和第7外显子进行测序分析.结果:95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样本中,7例疑为血型抗体缺失,其中4例确认为ABO血型抗原减弱,3例确认为ABO血型抗体缺失,本地区ABO血型抗体缺失检出率0.09‰,经过基因测序分析,确定血型抗体缺失者基因型分别为B.01/O.01.02、O.01.13/O.01.13、B.01/O.01.01.结论:疑似ABO血型抗体缺失者需要从正定型和反定型分别进行检测分析,ABO基因检测可明确具体ABO基因型,提高ABO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并可明确ABO血型抗体缺失现象.对于疑似或确定为ABO血型抗体缺失者的输血,可采用相容性输血的方式.

    ABO血型ABO反定型血型抗体缺失血型血清学基因测序

    淋巴细胞亚群联合免疫球蛋白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胃肠道症状的价值评估

    任新法张灵强陈国琴
    550-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细胞亚群联合免疫球蛋白(Ig)对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胃肠道症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儿过敏性紫癜症状分为并发组和单纯组,将患有过敏性紫癜并发胃肠道症状的40例患儿设为并发组,仅有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的40例单纯性紫癜患儿设为单纯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并采用Spearman法比较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及IgA、IgE、IgG水平与患儿过敏性紫癜并发胃肠道症状的相关性.结果:并发组NK细胞计数及IgA、IgG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组(P<0.05),IgE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组(P<0.05),NK细胞计数及IgA、IgG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并发胃肠道症状呈负相关(P<0.05),IgE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并发胃肠道症状呈正相关(P<0.05),NK细胞计数及IgA、IgE、IgG水平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胃肠道症状的AUC值分别为0.649、0.644、0.829、0.969(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联合免疫球蛋白对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胃肠道症状可能有较好的诊断价值,NK细胞计数及IgA、IgG水平下降、IgE水平上升可能提示患儿过敏性紫癜并发胃肠道症状.

    儿童过敏性紫癜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胃肠道症状

    孕早期血红蛋白与体质指数比值联合空腹血糖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韦松晓麦莹莹欧炎萍黄茵...
    55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红蛋白(Hb)与体质指数(BMI)比值和空腹血糖(GLU)在妊娠糖尿病预测中的价值,构建孕早期妊娠妇女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1 113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孕早期Hb、GLU等结果.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GDM组(341例)和妊娠期血糖正常对照组(772例),比较两组人群临床代谢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指标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及诊断模型预测GDM模型的效能.结果:GDM组在孕早期体重、GLU、Hb、血压、经产率、高龄产妇比例及高BMI比例上均高于对照组,而Hb/BMI比值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指标GLU、联合指标(Hb/BMI比值+GLU)鉴别诊断GDM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0.737,灵敏度为55.1%和67.7%,特异度为21.6%和29.3%.预测模型诊断GDM发生风险的AUC为0.769,最佳临界值为0.31,灵敏度为68.6%,特异度为73.6%.结论:妊娠早期Hb与BMI比值和GLU水平与GDM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联合可预测GDM的发生可能性.

    血红蛋白与体质指数比值妊娠糖尿病空腹血糖ROC曲线预测模型

    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差异分析

    何哲文黄菲
    559-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差异,为献血者科学、有效、合理的献血以及血小板输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医院血液科血小板输注患者,追溯血小板献血者信息,分别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和献血次数3个方面统计分析数据,统计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和输注后24 h血小板校正增加(CCI)值、24 h血小板回收率(PPR)的数据差异,对血小板输注疗效进行对比.结果:①男性献血者捐献的机采血小板,患者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由(14.98±13.75)×109/L上升至(30.51±20.51)×109/L,血小板增量(15.43±15.74)× 109/L,明显高于输注女性献血者血小板增量(11.08±12.30)× 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男性献血者捐献的机采血小板,24 h CCI、24 h PPR均高于女性献血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血小板输注予女性患者,有效输注率最高,分别为73.68%/64.47%(CCI/PPR),女性献血者血小板输注予男性患者,有效输注率最低,分别为55.32%/51.06%(CCI/PPR).③献血者不同年龄段、不同献血次数的血小板,患者输注后在血小板增量、24 hCCI、24 h PPR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不同年龄段、不同献血次数采集的血小板,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较小.男性献血者血小板输注疗效高于女性献血者,若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欠佳,建议可选择男性献血者血小板进行输注.

    献血者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

    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欧阳足兰刘鑫倪建萍龙浴皎...
    563-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输血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常见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治疗的361例VLBW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VLBW患儿324例(输血组),未输血患儿37例(未输血组).回顾性分析输血对患儿并发症的影响,比较输血组与未输血组VLBWI常见并发症发病率的差异,分析首次输血时间、输血次数对VLBWI并发症的影响及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结果:输血组与未输血组VLBWI比较,输血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NEC、脑室出血(IVH)、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显著高于未输血组(P<0.05).VLBWI输血后BPD、NEC、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分别为72.53%、18.21%、15.74%.VLBWI早期输血组(首次输血时间在出生2周内)BPD、NEC、ROP、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高于晚期输血组(首次输血时间在出生2周后)(P<0.05),而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LBWI输血≥3次组BPD、NEC、ROP、IVH、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显著高于输血<3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次数是NEC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1,95%CI 1.017~1.444,P=0.032).结论:VLBWI相关并发症发生可能与输血有关,首次输血时间越早、输血次数越多,相关并发症发病率越高.应减少早期输血和输血次数,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并发症

    去除CD38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干扰的方法并文献复习

    张德峰孙胜君于淑红
    568-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有关达雷妥尤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文献,以及规避潜在问题的方法,并寻求为安全的输血实践提供临床和实验室建议.方法:采用聚凝胺或二硫苏糖醇(DTT)处理红细胞的方法,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聚凝胺或DTT处理后的红细胞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为阴性,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结论:聚凝胺或DTT处理红细胞的方法可以去除达雷妥尤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

    CD38单克隆抗体输血相容性检测

    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探讨

    鲍文强金其川汪琼徐士云...
    571-575,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预后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医院血液科2017年10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CMM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治疗结束后参照全球M.D.安德森预后积分(MDAPS)将患者分为低危(20例)、中危(42例)和高危组(18例),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CMML患者预后危险度分层的关系.同时根据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5%组(36例)和≥5%组(44例),随访记录2组患者的生存结局,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CMML患者生存结局的关系.结果:不同预后危险度分层患者白细胞计数、外周原始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检验,白细胞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CMML患者预后危险度呈正相关,血红蛋白与预后危险度分层呈负相关(P<0.05).随访1年,80例患者总生存率为71.25%,原始细胞比例<5%组和原始细胞比例≥5%组生存率分别为77.78%(28/36)、65.91%(29/44).Log-rank x2检验显示,原始细胞比例<5%组和原始细胞比例≥5%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5±2.82)个月vs(10.45±1.74)个月,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是CMML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其他指标对CMML患者生存结局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CMML患者预后危险度分层有关,且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原始比例越高,生存结局越差.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预后危险度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