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方来英

双月刊

1672-3384

zazhi@vip.sina.com,zazhi@cyy123.com

010-8466218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8号2号楼(设计大厦)九层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Journal 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刊以来一直秉承结合一线医师在药物治疗实践中常见问题,充分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专家的优势,详尽介绍著名临床医学、药学专家用药心得,循证医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外最新临床用药信息、药物发展最新动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治疗策略解析

    赵玲娟刘岩文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简称新指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进行了全面更新,旨在优化患者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新指南在秉承个体化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了诸多创新举措。其中,新型溶栓药物替奈普酶的纳入及治疗时间窗的扩展,为血管再通治疗带来了新突破。同时,新指南还涵盖了生命支持与基础管理、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康复治疗以及急性期并发症处理等多个关键方面。具体而言,在生命支持与基础管理部分,新指南强调了呼吸、心脏、体温、血压和血糖的个体化管理策略;在血管再通治疗方面,不仅引入了替奈普酶,还详细阐述了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最新策略,进一步扩展了治疗的可能性;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部分,则提供了更为精细化的治疗方案,并突出了个体化评估的重要性;在康复治疗方面,新指南强调了早期康复对于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而对于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新指南也给出了针对脑水肿、癫痫、肺炎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的具体建议。与国内外既往指南相比,新指南既保持了一致性,又展现出了中国特色和创新精神。通过遵循新指南的建议,临床医生能够更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本文对新指南治疗策略进行解析。

    急性缺血性卒中卒中治疗策略个体化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解读

    布橦王琦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DILI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证据。202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更新并发布了《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新版指南基于最新证据,对DILI的定义、临床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预后及随访等重要临床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指南,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诊断治疗

    《中国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与展望

    果伟张玲王刚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简称《共识》)为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规范和指导,确立了行业标准。本文探讨了该共识与国外指南部分药物治疗参考浓度范围的差异。核心专家重点关注谷浓度采样和超实验室警戒浓度时的临床决策问题。此外,还就超适应证用药是否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以及TDM的药物经济学优势等问题进行了解读。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自动化结果解释系统、深入基础研究和开展高证据等级的临床研究。通过这些讨论,旨在进一步规范TDM的实施,并为精神科TDM的未来发展提供清晰思路。

    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专家共识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陈玉菲钟逸斐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其降糖机制有别于传统降糖药,现被广泛应用于2 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完善,很多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类药物用于T2DM的治疗。目前已有10种GLP-1RA在我国上市,这类药物由于自身结构与天然GLP-1同源性的差异,导致不同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GLP-1RA类药物的药动学特性、临床应用,包括国内外适应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做一总结。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2型糖尿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合理用药

    阿法骨化醇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郭思瑞王晶王月徐文峰...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法骨化醇作为维生素D3的活性代谢产物,临床主要用于骨质疏松及维生素D代谢异常引发的各类症状,具有起效快、应用范围广、安全性高等特性,随着阿法骨化醇研究的深入,多种剂型得以开发,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因此,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UpToDat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着重从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研究和安全性评估进行论述,旨在为研究阿法骨化醇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提供可靠参考。

    阿法骨化醇质量控制质量标准安全性

    首个高选择性补体5a受体抑制剂—阿伐可泮

    张闪闪赵紫楠徐文峰赵飞...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伐可泮是首个高选择性补体5a受体抑制剂,2024年10月29日在中国获批,用于成人严重、活动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或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在含糖皮质激素的标准治疗中的辅助治疗,尚不能抵消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临床研究表明,阿伐可泮的有效性、安全性良好,可以联合现有方案用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治疗。本文对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评价等信息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阿伐可泮补体5a受体(C5aR)抑制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白癜风治疗药物—芦可替尼乳膏

    黄帆门芳方翼
    37-4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癜风是一种慢性的皮肤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黑色素细胞丢失和皮肤出现白斑,导致患者产生多种心理疾病。芦可替尼乳膏是一种Janus激酶(JAK)1/2抑制剂,于2022年7月和2023年4月先后获得FDA和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非节段性白癜风的局部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芦可替尼乳膏对白癜风的疗效明确、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本文对芦可替尼乳膏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进行综述,旨在为白癜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白癜风芦可替尼乳膏Janus激酶1/2抑制剂

    基于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山东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高萍郭武栋赵玉婷沈承武...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山东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初步建立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的框架和指标池。应用德尔菲法向来自政府、高校、医疗机构的31位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领域专家进行咨询,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及专家反馈意见确定各指标内容。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适用于山东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的指标体系。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包含主题重要性与迫切性、研究的可行性与可评估性及申报材料的科学规范性3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指标体系。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大于9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3;专家意见采用肯德尔协调性检验,结果显示专家意见存在一致性。结论 应用德尔菲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山东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及科学性,可以为各地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申报评审提供参考依据。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指标体系构建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靶向BCMA和CD3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的比值失衡分析

    裴雨晴张莹冉丽马卓...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上市后特立妥单抗及埃纳妥单抗安全性数据,对比分析两种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RES)数据库2014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以特立妥单抗及埃纳妥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进行不良反应信号分析。结果 分别收集以特立妥单抗和埃纳妥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1615份和311份。检测到特立妥单抗、埃纳妥单抗相关不良反应阳性信号分别为150个及43个,二者累及的系统器官分类中信号较强且报告例数最多的均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两种药物信号强度较高且报告例数较多的不良反应与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不良反应在埃纳妥单抗中信号更强。特立妥单抗说明书中未报道的不良反应信号为肿瘤溶解综合征。结论 靶向BCMA和CD3的两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整体安全性较好,但需警惕严重及潜在新的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感染及肿瘤溶解综合征。

    特立妥单抗埃纳妥单抗双特异性抗体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挖掘

    孤儿药获批适应证和儿童用药的国内外差异分析

    刘清扬王少红左玮刘鑫...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孤儿药在FDA/EMA与我国药品说明书获批适应证和儿童用药差异,为国内罕见病的药物治疗、临床试验开展和超说明书用药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FDA或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上市,并在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获得批准文号的孤儿药,比较国内外获批适应证和儿童用药的差异,并梳理国外获批而我国未获批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ATC)分类。结果 截至2023年12月,在FDA和EMA上市的孤儿药分别有319种和123种在我国获得批准文号,其中分别有134种和69种可用于我国第一、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内疾病的治疗。FDA和EMA上市的的孤儿药分别有117种和38种在我国未获批适应证,其中分别有47种和13种涉及第一、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内疾病的治疗;另外,分别各有22种在我国未获批儿童用药,其中分别有12种和14种涉及《罕见病目录》内疾病的治疗;相较FDA和EMA,在我国用于《罕见病目录》外疾病的药物未获批适应证的比例更高,用于《罕见病目录》内疾病的药物未获批儿童用药的比例也高,抗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是FDA或EMA上市的孤儿药在国内获得批准文号比例最高的药物分类,也是国内未获批适应证或儿童用药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分类。结论 相较FDA和EMA,我国罕见病药物在获批适应证和儿童用药方面存在一定滞后。《罕见病目录》的发布对于我国罕见病药物适应证获批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需进一步关注。

    罕见病孤儿药可及性超说明书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