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

秦省

月刊

1003-3548

clinmed@vip.163.com

0371-6599521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经三路7号

临床医学/Journal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引导与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比较

    刘方娜李伟笠李振威孙克明...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9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与研究组(n=60)。对照组予以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操作时间、透视次数、失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骨折恢复优良率。结果 两组失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长,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4~6周、术后3个月,研究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2/60)]与对照组[5。08%(3/5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恢复优良率[83。33%(50/60)]与对照组77。97%(46/5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和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骨折恢复优良率,但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透视次数少,可减少放射损害。

    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C臂透视下超声引导

    血清aPOA1、S100β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张雪芳秦慧兵程曼陈晓静...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将预后不良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44),将预后良好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76)。患者均接受血清aPOA1、S100β检测,统计两组基线资料,采用双变量相关Pearson(N)分析血清aPOA1、S100β与ACI患者认知功能(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POA1、S100β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aPOA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S100β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MoCA评分为(24。64±3。49)分,预后良好组为(27。61±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3,P<0。001)。采用双变量相关Pearson(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POA1与ACI患者MoCA评分呈正相关(r>0,P<0。05),血清S100β与ACI患者MoCA评分呈负相关(r<0,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血清S100β高表达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aPOA1高表达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血清aPOA1、S100β水平与ACI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两者水平评估ACI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

    急性脑梗死载脂蛋白A1中枢神经特异蛋白认知功能预后

    25~55岁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及诊断性刮宫术的意义

    张凤华刘涛刘思雨李玲燕...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5~55岁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和诊断性刮宫术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55岁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术,以术后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性刮宫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研究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结果 15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确定子宫内膜正常45例(30。00%,45/150),子宫内膜息肉64例(42。67%,64/150),子宫内膜增生32例(21。33%,32/150),子宫内膜癌5例(3。33%,5/150),黏膜下肌瘤4例(2。67%,4/150)。15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术后病理活检显示阳性105例,阴性45例;经诊断性刮宫显示真阳性89例,真阴性41例。15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诊断性刮宫诊断灵敏度为84。76%(89/105),特异度为 91。11%(41/45),准确度为 86。67%(130/150),误诊率为 8。89%(4/45),漏诊率为 15。24%(16/105)。经诊断性刮宫显示子宫内膜息肉53例,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增生38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正常46例;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6。67%(130/150),且经诊断性刮宫显示子宫内膜增厚150例,但经病理检查显示为普通增生或内分泌期改变。结论 诊断性刮宫应用于25~55岁女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且能反映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

    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性刮宫术病变特点

    《临床医学》关于严防不法分子冒用本刊名义征稿、收费的特别提醒

    12页

    食管-胃前壁侧吻合与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贾学凡王红丽王宗崇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食-管胃前壁吻合与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近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入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前壁组采用食管-胃前壁侧吻合,后壁组采用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情况[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E)]。结果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组GerdQ量表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后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TP、ALB、TRE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前壁组TP、ALB、TRE水平高于后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食管-胃前壁侧吻合能够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对于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腹腔镜食管-胃前壁侧吻合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近端胃癌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刘士伟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别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7)。对照组予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予以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颈干角、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颈干角差值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前屈、外展、外旋肩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前屈、外展、外旋、内旋肩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比较,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更短,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同时安全性高。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髓内钉肱骨近端骨折关节活动度安全性

    数字牙种植体印模与传统牙种植体印模临床准确性比较

    韩新敏张翠翠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数字牙种植体印模与传统牙种植体印模的临床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种植体印模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7例患者选择数字印模,对照组53例患者选择传统印模。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体距离、垂直位移、角度、旋转差异,修复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种植体距离、垂直位移、角度差异更小(P<0。05)。观察组修复体的邻面接触情况、咬合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体的解剖外形、边缘适合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93%(10/67),明显低于对照组[45。28%(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牙种植体印模相较于传统牙种植体印模,在临床准确性、修复效果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并且不良反应更少。

    牙种植体数字印模传统印模临床准确性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的效果

    王键杨艳旭闫飞燕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平顶山市中医医院行下肢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试验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插管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优良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丙泊酚用量少,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1、T2、T3时期HR、MAP水平高,且各时期变化幅度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1、T2、T3时期SBP、DBP水平低,且各时期变化幅度小(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8/40)与试验组(15。00%,6/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手术,可提升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对血压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下肢动脉闭塞症支架置入手术丙泊酚瑞芬太尼

    鼻镜联合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及对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

    周利胜贺松坡张晓静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鼻镜联合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及对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单一组采取支撑喉镜手术治疗,联合组采取鼻镜联合支撑喉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嗓音功能(基频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振幅微扰)、急性时相蛋白[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单一组为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联合组基频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振幅微扰均低于单一组,ALB水平高于单一组,CRP、β2-MG水平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复发率为0。00%(0/38),单一组分别为23。68%(9/38)、18。4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镜联合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嗓音功能及急性时相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声带息肉鼻镜支撑喉镜手术嗓音功能

    2型糖尿病孕产妇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耐药性分析

    李小红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孕产妇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孕产妇合并血流感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86例2型糖尿病孕产妇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分别为39。53%、18。60%、16。28%。86份细菌送检标本中98份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出98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65株(66。33%),革兰氏阳性菌31株(31。63%),真菌2株(2。04%)。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1。43%、88。10%、66。67%、54。76%,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较低,均为2。38%;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75%、81。25%、56。25%,对头孢西丁、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25%、6。25%、0。00%、0。00%、6。25%、0。00%、6。2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75。00%、58。33%、50。00%,对莫西沙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33%、0。00%、0。0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89%、55。56%、88。89%,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1。11%、0。00%、0。00%、0。00%、0。00%。结论 2型糖尿病孕产妇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感染,不同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有差异,临床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科学数据选择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抗菌效果。

    2型糖尿病妊娠血流感染菌群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