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癌并发肌少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燕燕李琼安慧颖陈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并发肌少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 年4月至9 月收治的341 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将其分为合并组(合并肌少症)和未合并组(未合并肌少症).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因素.结果 34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合并肌少症104例,占比30.50%;未合并肌少症 237 例,占比 69.50%.两组的年龄、原发肿瘤部位、体质量指数(BMI)、合并肺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浸润深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60岁、原发肿瘤位于直肠、高水平BMI、合并肺转移、浸润深度T3~T4 期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原发肿瘤部位、BMI、肺转移、浸润深度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需警惕此类危险因子,从而减少或预防肌少症的发生.

    结直肠癌肌少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杜媛媛王倩潘雅娟刘娟...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康复治疗效果,以为临床治疗该病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 9月于我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111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吞咽障碍将其分为吞咽障碍组和吞咽正常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完成患者吞咽功能评估;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程、后遗症个数等资料.通过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因素;并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吞咽障碍86例,吞咽正常 2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吞咽障碍组和吞咽正常组的年龄、NIHSS评分及后遗症个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后遗症个数是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出院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治疗参数均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与年龄、后遗症个数有关,及时给予此类患者康复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效果

    突发性聋临床特点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谢九霞朱国霞张霞婧吴永翔...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临床特点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 年1月至2021 年12 月因单侧突发性聋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189 例患者,对不同临床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4%;不同初诊时间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时间、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患耳侧别、性别及是否合并耳鸣、眩晕、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下降型与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与平坦下降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突发性聋疗效的因素错综复杂,可能与初诊时间、听阈曲线类型等因素相关,与性别、治疗时间、发病侧别、听力损失程度以及是否伴随耳鸣、眩晕、慢性病等无关.早期、规范、综合治疗对于突发性聋非常重要,对于合并慢性病的老年非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如能早期诊治、有效地控制基础疾病,也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突发性聋听力损失听阈曲线

    3D打印技术辅助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马验刘立峰许正伟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 3D打印技术辅助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两组均给予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根据术前影像检查结果及术者经验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 1、3、6 个月,观察组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1、3个月,观察组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手术效果,还有利于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D打印技术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关节功能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房颤伴心功能不全、心功能正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功能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

    吴金家宋旭东廖佩娟李华华...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房颤伴心功能不全、心功能正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功能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47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将其分为心功能不全组(18例)与心功能正常组(29 例).两组均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年,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术后即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心功能不全组的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 1年,心功能不全组的NT-proBNP水平低于术后即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 1 年,心功能不全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D)低于术后即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术后即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 1年,共 4 例房颤复发(8.51%),其中心功能不全组2 例(11.11%),心功能正常组 2 例(6.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房颤伴心功能不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脏重构,并达到与心功能正常者相同的效果.

    沙库巴曲缬沙坦房颤射频消融心功能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8、IL-10水平的影响

    张顺军李存英王丙聚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1月至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2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1).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IL-8 水平低于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提升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急性脑梗死丁苯酞阿替普酶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随访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白晶晶王向阳刘力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效果及随访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 120 例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ULD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组(PETD治疗)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组(PEID治疗),每组 60 例.比较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随访复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随访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d、3 个月、6 个月,两组的ODI、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 3 d,PEID组的ODI评分低于PETD组(P<0.05);术后 3 个月,PEID组的VAS评分高于PETD组(P<0.05).PETD组的随访复发率高于PEID组(P<0.05).复发组的体质指数(BMI)≥24 kg/m2、饮酒史、糖尿病、突出型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BMI≥24 kg/m2、饮酒史、糖尿病、突出型、PETD为随访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ETD、PEID两种入路治疗ULDH均有效,且PEID效果更优;高BMI、饮酒、糖尿病、突出型、PETD为随访复发的危险因素.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技术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三种不同树脂粘结系统对纤维桩粘结效果的影响

    宋毅朱房勇徐小红朱加林...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全酸蚀粘结系统、自酸蚀粘结系统及自粘结树脂对纤维桩粘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 2022 年 3 月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口腔门诊部行前牙纤维桩修复的 82 例患者(共122 颗前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树脂粘结系统将其分为全酸蚀组(28 例,40 颗)、自酸蚀组(26 例,40 颗)及自粘结组(28例,42颗).全酸蚀组使用Tetric-N Bond全酸蚀树脂粘结剂对纤维桩进行粘结,自酸蚀组使用All-Bond Universal自酸蚀树脂粘结剂对纤维桩进行粘结,自粘结组使用Relyx Unicem自粘结树脂对纤维桩进行粘结,完成纤维桩粘结后行全瓷冠修复.比较三组纤维桩核的稳固率及全瓷冠修复体的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结果 粘结 6、12、18 个月后,三组纤维桩核的稳固率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结18个月后,三组全瓷冠修复体的PES、W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树脂粘结系统对纤维桩的粘结效果在短期内相当,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的观察.

    全酸蚀粘结系统自酸蚀粘结系统自粘结树脂纤维桩粘结效果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TGF-β1、CTGF水平的影响

    吴钊黄家欣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 7月至 2022 年8 月于我院就诊的 100 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GF-β1、CT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不仅能够全面提高临床效果,调节TGF-β1、CTGF水平,还能促进心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沙库巴曲缬沙坦卡维地洛老年患者慢性心力衰竭

    双嘧达莫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状态的影响

    史敏赵叶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嘧达莫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1月至 2023 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川崎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发热缓解时间、躯干红斑消退时间、黏膜弥漫性充血消失时间、颈淋巴结肿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冠状动脉损伤总发生率为 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 双嘧达莫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心肌损伤程度,调节凝血功能,降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

    双嘧达莫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小儿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