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VA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马飞白耀辉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80 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理健康、躯体功能、角色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患者的效果较好,其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改善肢体功能,还能降低疼痛程度,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防范不良事件,值得推广与应用。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视觉模拟评分法不良事件

    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安晓楠闫红莲王丹刘璐...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 年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本院分娩的 120 例产妇,依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顺产组(60 例,经阴道分娩)和手术组(60例,经剖宫产术分娩),同期纳入于我院体检的 6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经会阴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检测。比较研究对象的三维超声指标、盆底功能异常发生情况、肛提肌裂孔超声指标及膀胱超声指标。结果 顺产组的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膀胱尿道后角角度(As、Ar)、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下缘距离(Ds、Dr)大于手术组,肛直肠连接部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ARJ-VD)小于手术组(P<0。05)。顺产组的膀胱膨出、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va状态下,顺产组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va状态下,顺产组的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位移距离均大于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的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以及膀胱颈位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最大Valsava状态下,顺产组的膀胱颈角度大于手术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针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可准确评估其盆底结构与功能,可用于早期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情况,且经阴道顺产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风险高于剖宫产产妇。

    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阴道分娩剖宫产盆底结构盆底功能

    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用于剖宫产产妇分娩后的效果及对产后出血情况、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杨亚楠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用于剖宫产产妇分娩后的效果及对产后出血情况、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3月至2022 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 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 例,缩宫素)和研究组(51 例,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泌乳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产后2、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宫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子宫底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泌乳启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 1、2d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能调控剖宫产产妇分娩后机体血流动力学,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和应用。

    剖宫产氨甲环酸缩宫素血流动力学

    儿童甲状腺毒症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常捷朱如源刘晓静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甲状腺毒症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16 年1 月至2022 年 3月就诊的65 例甲状腺毒症患儿,按照病因将其分为Graves病(GD)患儿及非GD患儿,收集患儿的病史资料,分析疾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65 例甲状腺毒症患儿中,GD 57 例(87。69%),非GD8 例(12。31%)。GD与非GD患儿的年龄、青春期、男生、发热、甲状腺疼痛、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甲状腺毒症病因复杂,部分临床特征对于GD与非GD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儿童甲状腺毒症Graves病

    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孙玉峰徐海军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和研究组(n=40,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骨桥蛋白(OPN)水平低于对照组,蛋白磷酸酶1A(PPM1A)、对氧磷酶1(PO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用力肺活量(FVC)、肺顺应性、呼气峰流速(PEF)、达峰容积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

    四联方案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高军凤彭靓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四联方案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8 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4 例,阿奇霉素治疗)和研究组(34 例,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阿奇霉素四联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咳嗽、发热、咳痰、气促/气喘、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用力肺活量(FVC)、肺顺应性、呼气峰流速(PEF)及肺总量(T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A(IL-17A)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联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控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患儿病情转归,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四联方案阿奇霉素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用药剂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刘鹏娥权永妮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用药剂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80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48 h,两组的Ramsay镇静量表(RSS)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观察组的R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3 d,两组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 3、7 d,两组的MMSE评分高于术后 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可提高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药剂量,减轻对术后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肾癌根治术麻醉用药剂量应激反应

    11例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谢艳斌卢文婷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诺卡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8年 9月至2023 年7 月在本院确诊为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 例诺卡菌感染患者中,男性6 例,女性 5例;平均年龄(67。0±12。0)岁;平均住院天数(13。3±10。8)d。所有患者均伴有基础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72。7%)、慢性肺部疾病(45。5%)、低蛋白血症(45。5%)。11 例诺卡菌感染患者出现发热(63。6%),咳嗽、咳痰(54。5%),胸闷、气促、胸痛、乏力(均为 27。3%)等临床特征。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斑片状密度影(72。7%),结节状、索条状密度影、胸腔积液(均为 27。3%)等特征。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WBC)(45。5%)、中性粒细胞(N)比率(90。9%)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为 63。6%)水平升高,清蛋白(ALB)水平(72。7%)降低。11例菌株,鉴定到诺卡菌属6例(54。5%),圣乔治诺卡菌3例(27。3%),豚鼠耳炎诺卡菌、新泻诺卡菌各1例(均为9。1%)。8例患者采用以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TMP-SMZ)为基础,单独使用或联合用药;2例患者单独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好转共9例(81。8%),放弃1例(9。1%),死亡1例(9。1%)。结论 诺卡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早开展病原学检测,有助于诺卡菌病的诊疗。TMP-SMZ可作为诺卡菌治疗的首选药物,单独或联合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诺卡菌感染诺卡菌病药物治疗预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多指标联合诊断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张霄王成坦任犁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多种真菌检测方法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s)诊断中的效能,探讨联合诊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261 例疑似IPFIs住院患者的BALF真菌培养、真菌荧光染色、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结果。依据诊断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真菌感染组(87 例)与对照组(174 例)。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合并细菌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培养、真菌荧光染色、G试验、GM试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30、0。862、0。766、0。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与GM试验联合诊断IPFIs的AUC为 0。826,优于G试验、GM试验单独诊断(P<0。05),但与四种方法联合诊断的AUC(0。8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F真菌荧光染色和G试验对IPFIs的诊断效能较高,且多指标联合诊断优于单一诊断。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真菌检测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与防治作用

    梁婷李万鹏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与防治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 1月至 2022年12 月 400 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0 例。采集两组中段尿液标本,开展检验工作,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技术,观察组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并分别结合检验结果取抗生素制剂予以治疗。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临床治疗效果、感染程度;分析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度、重度感染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感染患者在开展微生物检验后显示,占比最高为大肠埃希菌,为 62。00%;奇异变形杆菌次之,为 18。00%;普通变形杆菌 14。00%;阴沟肠杆菌6。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阿米卡星为 96。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86。00%,头孢唑啉为 64。00%,诺氟沙星为 66。00%。结论 微生物检验技术可提高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增强防治作用,结合微生物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可为规避感染事件奠定坚实基础。

    尿路感染微生物检验诊断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