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Journal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Conser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类干扰进入大熊猫栖息地的路径与影响——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内穿孔为例

    杨志娇杨淳杨思萌李长财...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分析穿孔干扰源进入栖息地的特征、周边景观产生的影响以及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方法]基于最优觅食理论,假设人类干扰沿坡度较小的平缓区域即河谷/沟谷进入大熊猫栖息地,且进入强度由坡度决定;借助空间分析工具及景观指数,对比分析同一干扰源影响下,具有景观差异的邻近沟谷内大熊猫活动对人为干扰的回避距离和对海拔及坡度的利用特征.[结果]栖息地穿孔内的人类干扰沿平缓河谷/沟谷进入栖息地,对大熊猫空间利用和种群格局造成影响.坡度是人类干扰进入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限制因子:坡度越小干扰越易进入,迫使大熊猫选择距离沟谷更远、海拔更高的空间,但对大熊猫的坡度利用选择影响较小.[结论]人类干扰以坡度为导向进入大熊猫栖息地,迫使大熊猫对人类干扰产生距离和海拔上的回避;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人类干扰进入大熊猫栖息地的特征以及大熊猫空间利用和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提供栖息地内人类活动管理和修复决策的依据.

    栖息地破碎化人类干扰秦岭大熊猫

    广州增城区县域尺度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

    宋玉林杨泽凡余敖李浩...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广州市增城区县域尺度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构建基于空间网格化和贝叶斯优化的随机森林(Bayesian optimization-random forest,BO-RF)算法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模型,分析主要优势树种(组)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增城区绿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借助ArcGIS Pro 3.0建立网格,通过蓄积量-生物量转换模型和生物量-碳储量转换模型,计算网格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应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完成估算碳储量的空间统计,结合BO-RF算法完成建模与估算评价,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聚集热点分析,探明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利用BO-RF算法估计的划分为一亩网格(边长 25.8198 m的 1 亩正方形网格)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的精度很好,决定系数(R2=0.984),碳储量整体性估算精度达 96.52%.森林碳储量最高的为桉树林,其次为其他软阔、阔叶混交林、其他硬阔、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最低的树种(组)为杉木和针叶混交林.增城区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存在极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高值聚集现象,碳储量高值区分布较少,以大封门林场、派潭镇中部和西南部、正果镇东南部等区域为主;碳储量低值区分布广泛,以小楼镇、中新镇等中南部区域为主.[结论]针对广州市增城区的县域尺度进行网格化,基于BO-RF算法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算,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效率,可为县域碳储量空间分布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广州市增城区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聚集特征,呈现北部和东部少部分区域高、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区域都比较低的特征,未来需要调整优化北部、中部和南部等不同区域的经营措施,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森林碳储量BO-RF空间特征空间自相关聚类增城区

    北京市丰台区4个典型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分析

    陶然张磊郭浩帆路红艳...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北京市丰台区 4个典型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时空动态变化.[方法]2023 年 3-11 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莲花池公园、永定河绿堤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和北宫国家森林公园的鸟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共记录到鸟类16目 45科 142种,占北京市 519种鸟类的 27.36%,其中国家一级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 2种和 17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4种.根据生态类型划分,鸣禽 49.30%、游禽 16.90%、涉禽 15.49%、猛禽 7.04%、攀禽 7.04%和陆禽4.23%.旅鸟占鸟类总数 48.59%,留鸟占 24.65%,夏候鸟占 18.31%,居留型不唯一型占 8.45%.鸟类物种数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春季永定河绿堤公园物鸟类种数最多,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最少;夏季永定河绿堤公园最多,北宫国家森林公园最少;秋季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最多,莲花池公园最少.鸟类个体总数秋季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丰台区 4 个典型湿地公园的鸟类Chao1 指数在春季显著高于秋季,但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春季鸟类Shannon指数在北宫国家森林公园高于其他 3个地点,夏季和秋季以永定河绿堤公园最高.[结论]丰台区 4个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较丰富,但不同公园的鸟类多样性存在时空差异,靠近永定河的绿堤公园鸟类多样性相对较高,春秋季节相对于夏季更高,表明城市公园在为鸟类提供生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湿地公园鸟类丰富度鸟类多样性时空动态

    基于响应面的生防真菌AH-1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廖钫哲白国栋李如华严东辉...
    27-3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开发新的森林病害的微生物生防制剂,探明和优化真菌生防菌株AH-1的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使用单因素测试及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结果表明,影响固体发酵的 3 个主要因素是接种量、麦麸含量和温度;优化后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麦麸∶玉米粉约 3∶2.优化后的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 7、含水量 60%,粘帚菌种子液接种量约 18%(孢子浓度为 1×106 个/mL),温度 30℃,发酵天数 10 d.此条件下的产孢量为 1.672×1010 个孢子/g,较优化前的单因素试验产孢量提高约 2~3 倍.[结论]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的发酵条件,能明显提高固体发酵的生防菌株AH-1的产孢量,为其规模化生产和菌剂制备奠定了基础.

    生防真菌固体发酵响应面法产孢量

    日喀则市贡觉林卡古树名木腐烂病的调查和诊断

    姜宁万寿成薛寒李永...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日喀则市贡觉林卡古树名木腐烂病的发生情况并明确病原菌的种类.[方法]于 2022年夏季在贡觉林卡对杨柳树腐烂病进行调查采样,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菌株,并结合形态学和基于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RNA合成酶第二亚基基因(rpb2)、转录延长因子基因(tef1)和微管蛋白(tub2)这 5个基因片段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对分离自病斑的菌株进行准确鉴定.[结果]贡觉林卡内的藏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白柳(Salix alba)、乌柳(S.cheilophila)和皂柳(S.wallichiana)枝干腐烂病发生普遍,发病率近60%.藏川杨腐烂病菌为杨生壳囊孢(Cytospora populicola);白柳腐烂病菌为臭椿生壳囊孢(C.ailanthicola)和杨小壳囊孢(C.populina);乌柳和皂柳腐烂病菌为金黄壳囊孢(C.chrysosperma).[结论]明确了日喀则市古杨柳树腐烂病的病原菌,为该类病害的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

    壳囊孢间座壳目病害系统学分类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碳汇评估的影响研究进展

    余振吴高阳董艳丽刘世荣...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是陆地碳汇的主体,通过森林固碳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最经济可行的手段之一.通过对当前我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评估研究的分析,阐述了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汇评估中面临的挑战和亟须解决的问题.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森林的演替过程、林分结构、林龄动态、土地适宜性等影响树木的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累积.当前的森林碳汇评估分析未能综合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且对森林碳汇的评估多集中在生物量碳库的估算,而土壤固碳潜力的评估较少.目前碳汇预测亟须全面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对森林碳库的影响,同时也应重视森林生物量碳库和土壤碳库协同增汇的长期效应.因此,未来不仅要加强固碳增汇机制研究,更要改进和提升已有方法,为准确预测和提升我国森林碳汇提供支持.

    森林碳储量碳汇演替林龄土地适宜性固碳潜力

    关于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新思考

    周尚哲崔桂鹏高攀孔维远...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系统健康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活跃性的标尺.当把通常用于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以高权重占比的生物多样性为主要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照搬到荒漠生态系统进行评价时,通常会产生误判.即在空间大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荒漠区通常会被识别为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状态.通过介绍研究评价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的意义、解析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列举人类活动对荒漠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正负效应,提出基于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原生荒漠参照系的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新思路,为未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提供参考,为新时期科学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生态建设提供新见解.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荒漠生态系统原生荒漠"三北"工程

    褐马鸡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甄伟黄磊王伟刘鑫宇...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为我国特有珍禽,其历史分布区十分广泛.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环境变化和地理隔离等,褐马鸡种群数量曾严重下降,并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全球易危物种.经过多年的有效保护,其野生种群目前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和陕西的部分山区,分布区和种群数量均呈增长趋势.遗传多样性是生物种内个体所携带的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决定物种的进化潜力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保护遗传学作为保护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通过遗传学分析探明种群遗传变异和物种濒危的遗传学机制.近 20年来,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在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近交水平和人工种群遗传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于 2020年首次揭示了褐马鸡濒危的遗传学机制,提出了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碎片化是导致褐马鸡遗传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然而,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且近交严重,积累了较多的有害突变,仍面临着较大的灭绝风险.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组学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帮助更深入地理解褐马鸡的濒危机制,挑选出含有较少有害突变的个体进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历史分布区开展重引入工作,逐步恢复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扩大种群和分布范围,更科学地开展褐马鸡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工作.

    褐马鸡遗传多样性近亲繁殖分子标记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美国密歇根州美国白蛾幼虫期重要天敌种类记述

    曹亮明王小艺张彦龙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原产北美,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之一,对我国农林业生产、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在北美地区美国白蛾是一种危害有限的普通害虫.依据经典生物防治理论,为探索利用原产地天敌防治入侵中国的美国白蛾的可能性,2024 年在美国密歇根州兰辛市开展了原产地天敌种类调查.[方法]在样地采集美国白蛾网幕后带回室内饲养,每天记录网幕中出现的天敌种类、数量及生物学特征.[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白蛾姬小蜂(Elachertus cidariae Ashmead)、白蛾悬茧蜂(Meteorus hyphantriae Riley)、白蛾盘绒茧蜂(Cotesia hyphantriae(Riley))为本地区美国白蛾幼虫期最主要的 3 种寄生蜂,其中白蛾姬小蜂为多寄生容性外寄生蜂,后两者为单寄生容性内寄生蜂.普拉刺益蝽(Podisus placidus Uhler)、多刺阿乔猎蝽(Acholla multispinosa(DeGeer))、黄绿泽猎蝽(Zelus luridus Stål)为本地区美国白蛾幼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其中普拉刺益蝽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捕食作用最显著.[结论]根据调查结果,白蛾姬小蜂、白蛾悬茧蜂、白蛾盘绒茧蜂3 种寄生蜂可以作为引进备选.

    美国白蛾原产地天敌幼虫寄生蜂捕食性天敌经典生物防治

    四川石竹科入侵植物新记录种——无瓣繁缕

    陈绪言高刚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 2024 年 2月发现于四川省峨眉山的一个新记录植物入侵种——无瓣繁缕Stellaria pallida(Dumort.)Crép..经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解剖对比分析,查阅相关文献确认为四川石竹科入侵植物新记录.无瓣繁缕为目前峨眉山自然保护地春季出现频度较高的外来入侵杂草,它的大量发生有可能引起原生植物生境的破坏,并诱发病虫害发生.本次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石竹科繁缕属植物多样性,同时添加四川省繁缕属常见杂草分种检索表,为今后对该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防控和野生资源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无瓣繁缕石竹科新记录种入侵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