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势木的生长与其周围的相邻木密切相关,探究不同林龄林分中相邻木构成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目标林木生长的影响,可以为调整空间结构进而激发林分生长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 27 a、37 a和 46a3 种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别设置面积为 90 m×60 m、120 m×120 m和 120 m×120 m的大样地,以优势木和其最近 4 株邻近木构建空间结构单元,计算每株优势木的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指标,分析不同林龄中优势木在不同空间结构间的生长差异.[结果]优势木胸径和树高年均增长量均有显著的林龄差异,年均增长量随林龄增大而降低.在 27a林分的结构单元中,处于随机分布、优势、零度混交和密集状态的优势木占比最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分别在角尺度为 0.50、大小比数为 0、混交度为0.75 和密集度为 1 时最大,优势木平均树高分别在角尺度为 0、大小比数为 0、混交度为 0.75和密集度为 0.75时最大.在 37a的结构单元中,处于随机分布、优势、零度混交和非常密集状态的优势木占比最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分别在角尺度为 0.50、大小比数为 0、混交度为 0.5 和密集度为 0 时最大,优势木平均树高分别在角尺度为 0、大小比数为 0、混交度为 0.25和密集度为 1 时最大.在 46a的结构单元中,处于随机分布、优势、零度混交和稀疏状态的优势木占比最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分别在角尺度为 0.50、大小比数为 0 和密集度为 0 时最大,优势木平均树高分别在角尺度为 0、大小比数为 0 和密集度为 0 时最大.[结论]水平分布格局、树种多样性、自身个体大小和树冠竞争影响优势木生长特征.在演替过程中,优势木朝着减小聚集程度和竞争压力的方向上发展,适当提升优势木的混交程度和保证优势木个体的生长优势利于其胸径和树高生长.在质量选择阶段,宜进一步选择生长好的优势木作为目标树,适当抚育采伐,优化结构单元,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手段提升林分稳定性.在近自然阶段,应及时清理枯立木,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清除干扰木,继续优化空间结构.